徐天啸(1886~1941),名啸亚,字天啸,别署秋槐室主、天涯沦落人等,以字行。常熟人。作家。早年即以才名,与其弟枕亚并称“海虞二徐”。民国元年(1912年)偕枕亚赴上海,同任《民权报》,天啸负责社说及评论,立论相当激烈,以致次年该报被袁世凯政府强令停刊。民国3年起任上海《黄花旬报》主编,同时...[详细]
许光汉 (1916—1941) 原名许永昌,曾用名许克勤。淄川县藏梓窝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乡) 人。1938年冬,参加淄东民主抗日联军。不久,任连指导员、淄川县县大队副政委。 1941年9月18日凌晨,万名日伪军对淄西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他受命带领一个班负责把敌人引向莱芜,在莱芜南...[详细]
辛锐(1918—1941)女。 济南市人(祖籍章丘县)。革命烈士。出生于资本家家庭。早年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受祖父辛铸九诗文书法的影响,善绘画,工木刻。1934年曾在济南举办个人绘画和木刻作品展览。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随父亲辛葭舟到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详细]
辛俊卿(1911—1941)原名辛哲允。肥城县大辛庄(今属肥城市)人。1929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组织学生-,并带领学生卧轨截车,赴南京国民党政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反帝-,在--中他负伤被捕入狱,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38年1月,山...[详细]
吴载文(1914~1941),原名吴金伙。福建省宁化县禾口区凤山乡吴坡头人。烈士。民国19年(1930年)3月参加革命,任禾口区苏维埃政府文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红军长征后,随所在部队留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先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作战区第一支队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详细]
吴匡五 (1914—1941)原名吴观志。阳信县后吴家店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春赴乐陵县参加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训练班。1939年7月任陵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41年9月7日,在与日伪作战中负重伤去世。1943年冀鲁边区行政委员会曾将陵县更名为匡五县以作纪念。...[详细]
巫恒通(1903~1941),字天侠,句容行香柘溪村人。少时家贫,12岁入学。191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公费就读,学习刻苦,广览经史,成绩优异。结业后在无锡县立第四小学(梅村小学)、南通师范附小任教,旋任句容县女子小学校长和县督学。1936年调泰兴县任教育局长。抗日战争爆发...[详细]
吴道源(1903—1941)莱芜县丰登官庄(今属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人。1931年,加入农民协会, 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受组织委派进入三区当区丁,负责党的地下通信联络工作。1935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判两年半徒刑,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 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详细]
吴楠(1880~1941),字伯桥,又字我尊,笔名天问阁、风栖阁、杏庵。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父吴鹤曾任湖北的知府。他从小就读于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爱好京戏,在汉口时,与管亦仲、程诗南等结为票友,经常酬相唱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公费派往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留学,迷上日本流行的新...[详细]
魏立久 (1903—1941)原名魏宗唐。回族。费县梁邱西村人。7岁在本村读私塾, 15岁转入枣庄高级小学堂。1935年4月,中共苏鲁特委到抱犊崮山区建立根据地, 他的家为联络点。1936年,他变卖家产资助枣庄临时特委机关。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率先组建了回民抗日游击队。1939...[详细]
王在田 (1905—1941)字龙卿。寿光市人。192 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邢姚支部书记。1933年任中共寿光县委组织委员。1937年12月参加牛头镇起义,历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司令部秘书,参加了东征掖(县)黄(县),西战邹(平)长(山),进军鲁中南等战斗。1940年被派...[详细]
王玉璞(1890—1941)原名楷,字玉璞。莒县小店镇前山头渊村人。革命烈士。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倾其家产全力支持抗日。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三营营长、莒中行署主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1年8月12日,在莒县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孙焕彩部作战时牺牲。 ...[详细]
汪雅臣 又名汪景龙,生于1911年,祖籍山东,幼年随亲人来五常县民意乡卞家围子定居。 汪雅臣小时候只念一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为地主放猪。15岁时,离家去苇河(今尚志县境内)当伐木工人。1928年,由于不堪忍受林业工头的-跑回五常县境内,被当地土匪"保胜"(东双胜)队收留。1929年东...[详细]
王象午(1898—1941)又名象舞,字生。诸城县(今为市)人。1920年在济南工专读书时,参与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为中共济南地方支部成员。9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详细]
王同愈(1856-1941),字文若,号胜之,又号栩缘,苏州元和县人,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同治十三年(1874),王同愈入上海舆地局,开始学习天文、算术、格致之学。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两度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驻日公使参赞。归国...[详细]
汪同尘(1891~1941),原名家材,又名恸尘,字同尘。东台台城人。清末举人,学者。得其师丹徒人刘铁云(鹗,《老残游记》的作者)的悉心指导,熟谙许慎的《说文解字》及诸文学著作。青年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南洋水师学堂,学习海军专业。从学期间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民国3年(1914年)至民国...[详细]
王寿廷 (1916—1941)原名王子汉。莒南县大白常村人。1940年10月参加八路军。 1941年3月任班长。鲁中军区和滨海专署分别授予他“爱民模范”和“遵守群众纪律、爱护根据地模范”称号,他所在的班被鲁中军区授予“爱民模范班”称号。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沂水县铁峪村他3次冲进被日军轰炸失...[详细]
王金英 (1921—1941) 女。桓台县人。出生地主家庭。193 8年春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经常孤身去做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到鲁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调鲁北抗敌自卫军独立营担任宣传工作。1941年5月2 5日,在广饶县大王桥被日伪军包围,敌众...[详细]
王登盈(1906—1941)寿光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秘密领导农民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斗争。1932年任中共寿光县委委员。1936年任寿光县委交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工作,为人民抗日武装筹粮筹草,动员青年参加抗日,秘密传送情报,1941年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