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人物

吴楠

[公元1880年-1941年]

吴楠为[公元1880年-1941年]

  吴楠(1880~1941),字伯桥,又字我尊,笔名天问阁、风栖阁、杏庵。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父吴鹤曾任湖北的知府。他从小就读于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爱好京戏,在汉口时,与管亦仲、程诗南等结为票友,经常酬相唱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公费派往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留学,迷上日本流行的新剧(话剧)。翌年初,与留日的李叔同、唐肯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排演警俗劝世的《黑奴吁天录》新剧,饰黑奴、威立森等角色,演得比较成功。接着,又与欧阳予倩、陆镜若等同台合演《热泪》、《桑园会》、《鸣不平》等剧目,在日本产生重要影响。辛亥革命前夕,他返沪先后参加新剧同志会和春柳剧场,除在上海演出《家庭恩怨记》、《社会钟》、《鸳鸯剑》、《猛回头》、《不如归》、《劫花惨史》、《恨海》等新剧外,还随陆镜若到杭州、苏州、常州等地巡回演出。4年之内,他们共上演80个剧目,使最初在上海兴起的新剧运动,很快传遍全国,为新剧事业的推广作出重要贡献。民国4年(1915年),陆镜若患急病去世,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停止活动。吴楠应张謇邀请,赴南通创办伶工学社,负责招收伶工,制订课程,编写剧目,授以演技,为南通地区培养大批戏剧人才。同时主编《公园日报》,宣传戏剧的改良和实践,为推广新剧奔走呼号。民国15年张謇去世,伶工学社因在经济上失去依靠而停办。为了生活,率学生张畹云等,辗转京、皖、苏、浙、沪等地巡回演出。民国24年,因年迈不能登台,卜居上海,与张古愚、郑过宜等人《戏剧旬刊》,专事戏剧评论写作。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