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陈若克 [公元1919年-1941年,革命烈士]

  • 陈若克(1919—1941)女,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原名陈玉兰,又名陈雪明,祖籍广东顺德,1919年生于上海。父亲是一个报馆的小职员,母亲是一个出身于婢女的家庭妇女。从8岁起,她曾上过一年半的小学。以后父亲病故,家中失去了生活来源,便和母亲一同到工厂做工,这时她才11岁。在以后七年的时间内,她先...[详细]

蔡哲夫 [公元1879年-1941年]

  • 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斋堂为茶丘、寒庐、有奇堂、味雪庵、砖镜斋、二条一廛、寒琼水榭、茶四妙亭。 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王秋湄、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工诗...[详细]

白文冠 [公元1878年-1941年,马本斋之母]

  • 白文冠(1878——1941年),女,回族。马本斋之母,1873年1月生于清直隶河间县城(今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白狮子街的一个回族家庭。姊妹六人,文冠最长,未嫁时人称大冠姐或大冠姑。少时在清真寺学经,略识文字。21岁时嫁与献县(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贫苦农民马永常为妻,共生四子,长子守朋,次...[详细]

朱玉干 [公元1906年-1941年]

  • 朱玉干(1906-1941) 原名朱国栋,1906年生于山东泰安市郊区徂徕镇北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1927年朱玉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朱玉干参加了著名的徂祖徕山起义。1939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成立了苏豫皖边区党委,朱玉干任社会科长。1940年鲁中区党委成立后,他又调任区党...[详细]

周乌来 [公元1913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周乌来(1913-1941),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荷中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参加了开创闽南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南游击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二支队,于1938年初北上抗日,任江北游击纵队侦察连连长。1941年在安徽省南...[详细]

赵景华 [公元1912年-1941年]

  • 赵景华(1912~1941)排行老四,乳名四尔。博野北小王村人。1937年参加农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青救会主任、武委会主任,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3月,日伪在北小王东三里的邓庄安了据点。为了进一步开展抗日斗争,赵景华和他的战友们挨户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同时组织周围十几...[详细]

赵建庵 [公元1908年-1941年]

  • 赵建庵(1908~1941)原名赵守乾。曲阳县城东大街人。童年家境贫寒,1925年考入保定大中职业学校,因参加反对 校长的 ,后转交通中学、烈士田中学学习。1926年回乡,任高门镇小学教员、校长。1928年同牛树才等一起创办“城厢临时平民学校”,任董事。1937年10月,被八路军派到唐县开展抗日...[详细]

詹姆斯·乔伊斯 [公元1882年-1941年,爱尔兰作家、诗人]

  •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详细]

张准亭 [公元1896年-1941年]

  • 张准亭,原名张善则,1896年生,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冲村人,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他自幼上学,1920年于济南师范二部毕业后,回到家乡,与同村的高树屏等人说服了族中长辈及一些相邻,带领部分青少年拆掉村庙里的神像,办起了三重小学。 1923年至1937年间,张准亭到临沂城里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先...[详细]

张裕生 [公元1900年-1941年]

  • 张裕生(1900~1941),原名德充,河南省信阳市河区谭家河乡人。信南敌后抗日游击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6年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他在张家湾办起“平民夜校”,并促成了这一带红 会转为党掌握的农协武装。 1927年春,张裕生率谭家河农民自卫军千余人,支援信阳10万农军...[详细]

张旭 [公元1913年-1941年]

  • 张旭(1913-1941)原名孔宪廪,又名孔实卿。曲阜市城北程店村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曲阜一带组建中共地方组织。1939年任五县边区区委书记。1940年调任临、郯、费、峄四边联县委书记。在筹集0武器中被告违犯党的政策,被撤职审查。1941年3月被错杀。...[详细]

张维城 [公元1894年-1941年]

  • 张维城(1894-1941),又名维仁,字廷珍,上海青浦七宝(今上海县七宝镇)人。中华民国外交官。南社社员。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早年入上海龙门师范,后入吴淞中国公学商科,兼攻新闻学;继进北京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在北京、青岛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又赴日本考察政治经济,归国后任北京华北大学...[详细]

张树实 [公元1987年-1941年]

  • 张树实(1987-1941),灵璧县九顶区京渠村人。幼年在乡村读私塾。青年时经常和地下党员、进步人士接触,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1年2月,他经京渠小学教师共产党员徐怀恒介绍,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教书为掩护,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进步思想教育,一方面在九顶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向人民群...[详细]

张若柏 [公元1890年-1941年]

  • 张若柏(约1890-1941),湖北汉阳县北乡柏泉院子塆(今属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 清末自费留学德国。1910年回国,投身国民革命,在几次秘密活动中,被清政府逮捕。后用重金买通清吏获释。中华民国初建,张若柏以留德学生及革命党的声誉,出任汉口市政府秘书、科长及湖北省禁烟局总务科长等职。其间,...[详细]

张丽俊 [公元1868年-1941年]

  • 张丽俊(1868-1941),字升三,号南村,晚号水竹居主人,台湾台中葫芦墩(今台中县丰原市)人。 清同治七年(1868)农历四月十六日(5月8日)生。祖籍广东省大埔县大埔村。 光绪三年(1877),10岁时从长兄往石冈庄随刘秀忠受学。次年,因母病休学事亲,并采薪以供炊事。 光绪六年...[详细]

张良暹 [公元1855年-1941年]

  • 张良暹(公元1855~1941年),字晋芝,号横溪山人。金寨县南溪镇人,清朝进士。为金寨众多的历史名人之一。 张良暹一生热心于政事,曾多次受到清廷的财帛之赐。30岁中举,次年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直隶同知、直隶州知州、怀安诸县知县、天津府知府等职。 张良暹在怀安期间,适逢义和团运动爆发,他即...[详细]

张兰舟 [公元1901年-1941年,革命烈士]

  • 张兰舟(1901-1941),名学贤,本县双堆区罗集乡梨园村人。为人忠厚,热爱乡里,群众对他有“正直士绅”的誉称。抗日战争前,任国民党地方保安队中队长。民国27年(1938年)地方沦陷,政局混乱,土匪蜂起,百姓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张兰舟便把民众组织起来,看家护院,被群众推选为队长。为维护群众利益,...[详细]

张金凤 [公元1922年-1941年]

  • 张金凤(1922~1941)女。原名小胖。容城东牛村人,她一家3口,父亲扛长工,母亲纺线织布,艰难度日。金凤14岁那年,父母忍痛将她卖到一个商人家当童养媳。丈夫比金凤大20岁,金凤遭到百般折磨,为了摆脱苦难,她多次逃跑。 1939年2月终于逃回娘家,辞别父母,独自出走,四处流浪,恰遇十分区妇...[详细]

张鸿 [公元1867年-1941年]

  • 张鸿(1867-1941),初名张澄,字师曾、诵堂,别署隐南、橘隐,晚号蛮巢居士、燕谷老人。江苏常熟城区施家桥人。晚清末科进士,外交官、文学家、诗人。 清同治六年(1867)生,为张雯、张蓉镜之后裔子孙。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授内阁中书,迁户部主事。 ...[详细]

张汉 [公元1888年-1941年]

  • 张汉(1888-1941),原名兴汉,字纯甫,以字行,号寄痴、筑客、客星、又园老钝、寄民,台湾新竹人。幼承父教,博览群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割台,地方动荡,曾随父避居闽侯,居处与新竹诗人张息六为邻,朝夕受教,学艺大进。待台地粗安后,仍返竹堑。盖其家族乃竹堑巨贾,经营食品与药材,店号“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