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1893~1941),字振铎,扬中县八桥乡石桥村人。父王全寿,母李氏,生四子,鑫排行第四。鑫少年失怙。受业于清末秀才吴献庭。后考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同善桥初级小学校长。1927年调任八桥镇高级小学校长,办学认真,治校有方,深得群众敬仰。1930年其母八十寿辰,乡人为表彰其母贤德,...[详细]
苏慎初 (1882—1941年)合浦县廉州镇人,清朝秀才。清末在清政府新军中任职,驻广东高州、雷州地区。辛亥革命期间,在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部署下,在西江率新军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初,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将原来的军队扩编为两师一旅,任苏为第二师师长。2年,曾任广州临时都督兼民政长。不久,受...[详细]
任迈(1913~1941),原名国潘,号介屏,民国2年(1913年)生。丹阳人。烈士。8岁入味青学塾读书。少年时常到邻居夏霖家听讲革命故事,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8岁的任迈不顾家庭的阻挡,离家北上参加义勇军,被家人从北平强行追回。嗣后,他又以到杭州医专读书为名离开丹...[详细]
秦梦虎(1900-1941),字冠洲,号寅卿,焦作市西焦作村人。少时上学,1922年春,到道清铁路焦作机厂擦火车。9月,道清铁路焦作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秦梦虎积极参加活动。同年11月,中共北京区委派共产党员贺道培来焦作领导铁路工人运动时,秦梦虎与贺道培交往甚密。后来俱乐部改为工会,秦梦虎被选为秘书...[详细]
钱国华(1915~1941),原名陈盛梁,又名陈宝全,化名陈平。生于浙江定海镇一个工人家庭。烈士。自幼随父居上海就学。民国27年(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调苏南澄锡虞地区,以教书为掩护在锡北地区负责党的工作。民国29年9月,中共澄锡虞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他任工委委员。先后兼任王庄办...[详细]
蒲林(1921—1941) 凤翔县田家庄乡申都村人。民国27年(1938),在申都小学读书期间加入共产党,不久任申都小学党支部书记。随后在“西府书报社”工作,常扮作报童传送党的文件。民国28年(1939)去延安学习,后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工作。民国30年(1941)春,日本侵略者对晋西北...[详细]
潘克(1916~1941),安徽当涂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参加新四军。民国29年冬,随新四军东进来盐阜抗日根据地。次年2月,任盐城县六区-队队长。5月,任中共盐城县一区区委书记。 盐城县一区包括城区及近郊,社会情况复杂,特别是日军占领盐城后,多次企图伪化一区。潘克不畏艰险,同区...[详细]
莫西凡(1910~1941),原名莫效康,1910年生于忻城县思练区卜佑乡板社屯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在家乡读私塾。1933年10月,考入了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简称广西师专)乡村师范班。 1934年夏,与刘敦安等人组织一批进步学生,开展研究马列主义学说活动,在学生中秘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详细]
马天胜(1917年~1941年) 原名李本桥,字景温。南乐县城东小江村人。1933年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在一二·九运动影响下,他与郭献瑞、王涌波、孙立宪、张志等组织"读书会",共同探讨救国救民道理,并不断秘密散发传单,开展为革命募捐活动。西安事变后,他与郭献瑞等同学广泛宣传中共解决西安...[详细]
马尚志(1885~1941),小名玉印,义马市千秋乡王礼召村人。他排行老大,是豫西著名石匠,人称大石匠、大马师。 马氏幼年家境贫寒,在私塾读书不到三年便停学回家。求学期间,对雕刻绘画有特殊爱好。村北里许涧河对岸的白龙庙,是远近闻名的香火圣地。庙中五彩缤纷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塑像,美丽...[详细]
陆宗舆(1876—1941)字润生。浙江海宁人。1876年(清光绪二年)5月14日生。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经科。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回国后任进士馆及警官学堂教习、巡警部主事。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6月1日参加学务处举行的第一次考验游学毕业生,获举人出身...[详细]
李正斋,原名李庄,字正斋,1906年生于蓟县大田各庄(原属遵化县)一个农民家庭里,上有两位兄长。他小时随当村教师的长兄读了几年书,后因家境贫困,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等地的布店里当过学徒和记帐先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推翻了沙皇统治,没收了地主、富农的财产土地分配给穷人,这些情况不...[详细]
刘幼林(1916年~1941年) 字繁森,乳名大名,原籍山东省东阿县。其父刘庆甲于1920年就任黄河河务局濮阳河务段副段长时,全家迁居濮阳渠村集。刘繁森幼年读书于濮阳渠村、桑村及滑县第十七完全小学。 1933年,刘幼林在濮阳坝头高等小学读书时,由张辑武、汪继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刘进忠(1910—1941,又名刘警中,1910年出生在蓟县马伸桥牛各庄。青年时期曾参加国民党军队,在二十九军任班长。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日寇入关。刘进忠对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十分气愤,毅然回家以打柴为生,后到后石头营给大地主王志扛活。在那里,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季安。在季安帮助下,...[详细]
刘萱(1879~1941年),本名同心,号兰如。亚桥乡马寨人。早年毕业于北洋高级师范学校,曾任新安、济源、洛宁、洛阳等县教育局长等职。民国初年,创办县师范、纺织学校和女校,民众赠送"德沛三校"匾额。1927年,在中共党员党继新的协助下,成立国民党济源临时县党部,支持青年学生同统治者作斗争。193...[详细]
李培根(1909~1941),名荣明,扬中县德云乡李家埭(今兴隆镇和合村)人。 父早逝,家贫,读书聪明,能文善诗。少年应试?#23384;粹文社?#65292;撰论文《漂母饭韩信》,内有“秦汉之世,侠风甚炽,安知此母非侠而隐于漂者乎”等精辟之句,阅卷者评谓“立志不凡”。李性格刚毅,出言不俗,...[详细]
李茂林 (1904年~1941年) 又名李培竹,清丰县铁炉庄人。1927年毕业于大名第十一中学。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清丰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李茂林主持建立了清丰县农村早期中共基层组织铁炉庄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9年5月,李茂林任中共清丰县委委员,以体育教员身份,在巩营...[详细]
李河运(1891一1941年),西向镇义庄村人。她出身贫寒,自幼痛恨旧社会,同情穷苦人,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非常关心。1932年,她不满国民党统治和地主土豪的横行霸道,先后多次参加农民-斗争。1934年春,她在中共沁阳工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捐献粮款衣服,赶做军鞋,大力支前。1937年,在党的教育...[详细]
李汉卿(1895年~1941年) 字墨林,濮县(今范县)人。幼时家贫,及长投身军旅,在军阀部队中任连长等职。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革命0影响下,李汉卿脱离旧军队,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李以战功逐步擢升为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