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方(1883—1939),原名芝芳,绍兴人。幼年依靠父亲摆书摊谋生,14岁在绍兴奎照楼书店当学徒,满师后,为上海会文堂书局职员,不久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任发行所所长。得到商务总经理夏瑞芳赏识,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书业奇才”。1914年,夏瑞芳被害,-辞职,与陆费逵等合力创设中华书局,任副经理...[详细]
沈谱琴(1873—1939),名毓麟,湖州人。清末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不久,湖州发生海岛教案,谱琴作为地方代表出面交涉。光绪三十三年(1907)捐资在湖州东门沈氏私宅创办吴兴女校。后任湖州府中学堂监督。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杭州光复,率学生武装占领湖州城,成立湖州军政分府,任临...[详细]
邵一之(1904~1939),又名镇堃,湘阴县六塘乡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1929年毕业,分配到国民党刘建绪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1936年被遴送至南京学校深造,1937年5月,调任装甲兵团战车防三炮营中校营长。8月,参加淞沪抗战,后任战车防御炮团上校团长。1939年11月,日...[详细]
祁天民 (1910-1939),原名祁延霈,满族,山东省益都县人,1910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教师家庭。在他6岁时就被送到济南有名的模范小学学习。他天资聪明,从小就喜欢读书,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强。 1922年秋,祁天民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省立一中。父亲祁锡堉对地理科学颇有研究,著书立...[详细]
齐德寿(1905--1939),满族,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朝阳乡方家沟村一个富庶的农民家庭。齐德寿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年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其后充任私塾教师,设帐授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加入邓铁梅的抗日队伍,深得邓铁梅的赏识和救救国军将士的爱戴,被委以东北民众求国军...[详细]
孟宪琛(1910-1939) 砀山县周寨区孟楼村人。一九二0年读书时,就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为校办《自由之神》墙报的之一。一九二八年,考入砀山师范,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一九二九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砀山师范学校支部书记,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六大队队长、参...[详细]
马庆华(1914―1939)回族。河北邯郸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豫东抗日游击队。不久,带领干部至民权县开辟抗日新区。同年10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干事。游击支队东进后,留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坚持斗争。1939年5月,主持召开重建中共豫东特委的会议,被选为特委书记...[详细]
毛思诚(1873—1939),原名裕称,字彩宇,号勉庐,奉化剡源乡岩头村(今属班溪镇)人。早年为秀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村上设学馆,二十八年为蒋介石训蒙老师,嗣后执教奉化龙津学堂、镇海培玉两等小学堂、宁波府中学堂、衢州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25年4月,应蒋介石邀,任黄埔军校秘书处少校秘...[详细]
罗荫浓 (1910~1939) 罗荫浓,字兼三,长沙县清泰桥人,清宣统二年(1910)生。9岁入长沙县私立作民高等 小学堂,1922年春小学毕业后考人长沙协均中学,旋转入益阳桃花仑信义中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积极投入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进行街头宣传。同年,他投笔...[详细]
李修学(1907~1939),又名李克、李家祺。壮族。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人,1926年考取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在校就读期间,受进步教师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自治会活动。 他的进步活动,受到当局的追捕,被逼退学回家。后又考入南宁第三师范学校,在校中积极参加学校的革命活动。 1929年10...[详细]
刘人瑞 (1892~1939) 刘人瑞,字石麟,号远之,长沙县新康都花山岭(今望城县乔口镇花山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8岁考入湖南群治政法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光复长沙的起义。1912年,经周震鳞、黄钺介绍在北京加入同盟会,供职于陆军部,后人北京陆军部讲武堂深造。袁世凯把...[详细]
刘光谦(1866~1939),字鸣吉,号次贞,今岳阳县长伏乡人。19世纪90年代初,与弟刘光萃(清举人)等开明人士创办岳阳县第一所新学堂——桂林学社,后又募捐扩建,更名为桂林高级小学,自任校长多年。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县邑各界进步人士公推他出任巴陵临时事务所所长兼财政科长,主持县政。后...[详细]
李寿祺(1864~1939),字仲郭,今清湾镇禾界人。清光绪六年成秀才,、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分发广东即用知县。历任广西永淳、都安等县县长,南宁上关统税局局长等职。民国24年重修《北流县志》任总纂,采用了近代修志学划分编、章的科学方法,在体例上有很大进步,获得修志专家学者...[详细]
李其林(1912—1939),南康粪箕营村人。幼年家贫,只读过一年私塾。16岁在国民革命军中当兵。民国19年后,调十九路军六十一师、七十八师,先后任班长、排长。21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日战争爆发,李率领全排士兵与敌厮杀,不幸中弹重伤。在治伤期间,传来敌兵增援、前线吃紧的消息,李杀敌心切,伤未...[详细]
凌发彬(1880~1939),壮族。字雅林。新靖镇人民街人。清末附生,幼时聪敏,少有名气。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弘文速成师范,旋入明治大学法科。光绪三十四年七月毕业获法学士学位,后在家挂牌为律师,还开“博爱堂”药铺兼当医师。其人博闻强记,而驰名海内者,则为书法,康有为曾书赠...[详细]
李国良(1896—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 字兆彬,湖南长沙人。青年时期就心系国家大事,满怀革命热情。在国家命运坎坷的时候,为了寻找救国强国的出路,辗转去了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四期辎重科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23 年,...[详细]
李定(1885—1939),字慎微,缙云五云镇人。18岁赴日本求学,历3年回国。得甲种公费后重返日本进千页医科大学习医,加入同盟会。1913年回浙。与留日同学筹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任校长,复建省立传染病院兼院长,兼省红十字会会长。1922年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四国考察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事...[详细]
黎鼎鑑(1888—1939年),融水镇下廓村黎伍屯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桂林优级师范, 曾受聘为县书院教员1年,后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期间,对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很钦佩,不时在华人主办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赞颂,由此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并在孙中山的资助下,进入日本明治大学进修,后考入日本法政...[详细]
廖祥勋(1906~1939),又名鼎明、廖明,钟山县燕塘乡玉坡村人。少年聪敏勤学。1924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积极参加工人、-。1925年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冬,廖祥勋从上海回到故乡开展农运工作,在本村五房祠堂办起了“平民夜校”。 以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为名,教唱革命歌曲,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