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十三,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造纸专家。名彦伦,又名裕民,字灿如,直隶(河北)迁安人。 杨十三(1889--1939),名彦伦,字灿如,又名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人。1904年来津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专门学堂附属工厂学徒,1906年入天津...[详细]
徐不更 (1862—1939) 徐不更,名成棋,字引恬,号伯庚,侯家镇人,是本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尚志女校的创始人。 徐不更清时为县庠生。清末废科举办学堂,徐崇尚新学,热心于女子教育,1906年于县城首创尚志女塾。该校注重文化、道德、职业教育,旨在增强女子自立能力。女学...[详细]
吴国臣(1920~1939),江苏盐城人。9岁随叔父哥哥逃荒到上海捡破烂。13岁(1933年)进新怡和纱厂做童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下,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八一三战争爆发,逃难回乡,目睹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英勇抗日,将仅剩的粮食救济难民等,深受感动。不久新怡和复工,他回到厂里,热情帮助新工人...[详细]
王子清(1911~1939),原名宝鉴,扬中县八桥镇石桥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入私塾读书,喜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并爱好武术。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侵扰扬中,国民党县政府解散,王联络地方有志之士,搜集0,组织八桥镇商会联防队保家抗日。不久又与陈广德、王详、王炎、陈...[详细]
王印川(1880~1939),字月波,号空海,祖居焦作市郊区马作村,移居恩村。印川幼时聪颖好学,族叔钟爱,常资助其求学,因家境困窘-辍学。村中父老惜他才华出众,集资立私塾一所,聘他为师。教学余暇,他努力攻读,终在1897年县府科举考试中,3次选拔名列前茅。1903年中癸卯科举人,不久升入开封高等...[详细]
王韩氏(1898~1939),女,嫁夫姓王,俗称王大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籍贯不详。淮海戏演员。自幼随父韩玉考学艺,工花旦。她嗓音天赋条件好,音色美,音域宽,口齿清,能以声传情,世有“王大娘的唱和说一样亲切,王大娘的说和唱一样动听”之誉。她善于将地方小调和其声腔融进自己的唱腔中,曾...[详细]
王根英(1906~1939),女,原名庶心。本区引翔港人。8岁随嫂进纱厂学接头,11岁进恒丰纱厂做童工。16岁顶姨妈名进怡和纱厂。民国13年(1924年)进思恩义务夜校读书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老怡和纱厂第一任团支书。在领导青年工人反对资方克扣工资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民国14年五卅惨案后,...[详细]
王春晖(1860—1939) ,江西省吉安县人。由于家贫,念私塾3年即辍读为人放牛。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旱,随众逃荒到桂林,帮父亲沿街卖凉粉为生。同治十三年,父亡。同乡怜其孤贫,推荐到经纪行做学徒,由于刻苦学艺,勤奋向上,第二年即升为掌柜。 光绪三年(1877),王春晖借得资金2000...[详细]
孙兆立(1919~1939),丰县华山镇孙庄人。民国8年(1919年)出身于佃农家庭。15岁时靠亲友资助读小学。民国23年(1934年)考入丰县中学。上中学期间,他接触进步教师孙叔平等人,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书籍。民国26年中学毕业。11月,他随同王效斌、王昭渊、李真、常瑞林去延安抗大学习,因敌人...[详细]
孙武(1879-1939),1879年出生于武汉东西湖。湖北夏口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武昌起义领导人之一。 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等职。 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孙武被为推岳州司令。 1904年考入日本成城学校。 1905年11月...[详细]
宋希庠(1902~1939),字序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通州(今通州市)石港镇。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一度留校任农科,兼负责农事指导推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主任干事。历任江苏大学区立苏州农业学校教员、省农矿厅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农矿厅编审等职。...[详细]
裴晃(1872~1939年) 裴晃,字纯熙,别号化天小隐,奉城高桥人。18岁入泮,后因仕途无望,遂无意功名,专心教育事业,受委主肇文学堂教务16年,后设徐氏家塾。民国9年,为提高儿童爱乡观念,搜集资料编印乡土教材《奉贤乡土历史》和《乡土地理》。裴善书法,时与泰日桥朱昂若齐名,求书者纷...[详细]
潘宗周(1867~1939),近代著名藏书家。字明训。广东南海沙瀛人。 少时供职洋行,居上海,经商成巨富,民国间曾任上海工部局总办。藏书专重宋刻。以巨资蓄书,喜藏宋元古本,并得有100余种,均为精品。初得民国藏书家袁克文所藏宋刻孤本《礼记正义》、《公羊经传解诂》二书。宋刻《礼记正义》70卷4...[详细]
倪璋达(1875-1939) 字楚翘,本县三墩镇人。1905到1907年间参与筹办务本小学和尚志小学。首任尚志小学校长,兼三墩乡教育会会长之后,相继任县师范学校教习、泥城小学校长等职,从事地方教育事业前后达50年。他治学严谨,教育有方,曾制订尚志校训,编写尚志校歌,为地方培养了几代人才。最早...[详细]
马峰(1912—1939),原名冯华约,西麓乡冯巷村人。幼读私塾,21岁去南通一钟表店学徒。次年初,其父及长兄被国民党政府以“土匪”罪逮捕杀害;次兄同时被捕判刑入狱,抗战初始得释放;马峰也被牵连,回镇受审,后经保释回南通。学徒4年满师后,自行开业。因不堪地痞流氓的欺凌,拜师习武以保店护身。民国...[详细]
罗梓铭(1907-1939),原名罗世华。湖南浏阳人。裁缝工人出身。1924年冬加入工会,参加工人纠察队,成为工人运动中的领导骨干。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初参加浏北游击队,同年冬任中共浏阳第十八区区委书记,参加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详细]
李锡恩(1854~1939),字晋三,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家住胭脂河街北头路西。自幼受严父李培元(同治七年进士)儒学家风的熏陶,苦读四书五经,同时又随父研习书法(主要是隶书、楷书)。光绪五年(1879)在开封府考中秀才。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河南乡试中举人。此后一直在开封设馆教书,直至清...[详细]
李雷炎(1911-1939)原名李辉、又名李树。黑龙江海伦人。 1931年参加抗日民众自卫军。 1932年返海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海伦县支部成立,任书记,领导组织抗日游击队。后奉派到珠河(今尚志县)、哈尔滨、上海等地工作。 193...[详细]
李景星(1874—1939) 字紫垣,号阳平。世居宝鸡县阳平镇西街集贤村。宣统二年(1910)因水灾迁居红房村。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以廪生肄业于陕西高等学堂。历任本县高等学堂堂长、凤邠师范学校教员、宝鸡县议会议长、宝鸡县财政局正绅、陕西省议会后补议员、省公署谘议、省立第二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