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焦作人物

王印川

[公元1880年-1939年]

王印川为[公元1880年-1939年]

  王印川(1880~1939),字月波,号空海,祖居焦作市郊区马作村,移居恩村。印川幼时聪颖好学,族叔钟爱,常资助其求学,因家境困窘-辍学。村中父老惜他才华出众,集资立私塾一所,聘他为师。教学余暇,他努力攻读,终在1897年县府科举考试中,3次选拔名列前茅。1903年中癸卯科举人,不久升入开封高等学堂。1905年参加留学生考试,录取后,前往日本早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获法学博士学位,清廷赐他"举人",故有"双料举人"之称。1911年王印川毕业回国,受河南高等学堂聘约,任教务长。当时高等学堂是革命青年聚集的场所,王印川受环境影响从事革命活动。不久被清政府查出,派人到马作辑拿王印川,由于事先得到消息方脱险。
  民国元年(1912年),王印川到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定订了"金兰之盟",加入袁的统-,任理事,掌握该党经济大权。此期,王印川被选举为第一届众议院议员。1913年,王印川又被选为第二届众议院议员。不久王印川与阎铁生等人在上海筹办《民立报》,王印川任。报社迁至北京后不久,因内部矛盾重重,王印川自拉一帮人另办《黄钟日报》,任社长,还兼乡人王明贤在焦作办的豫泰煤矿公司经理。王印川仗势掌握公司财政、用人大权,委派族人充当公司总办。王明贤慑于王印川在当地的名望和在北京的权力,只好愤而撒手。王印川有了资本,在恩村开设"三益堂"商店,在修武城内开设"一贯川"钱庄,经商放0。许多农民因贷倾家荡产,而王印川却先后购置良田3000余亩。1918年,安福俱乐部成立,徐世昌为大总统。翌年王印川代表中央到河南办理选举,为安福系拉票。王印川依中央政府声威,在河南督军兼省长赵倜协助下,加之金钱贿赂,使选举大获成功。议席绝大多数为安福派所占有。议员多和王印川有密切关系。同年夏,安福国会在京开会,王印川当选众议院秘书长。徐世昌特聘他为大总统顾问。此后,各省督军、省长也不断给他送"顾问"聘书。从此,王印川在政治上同各方面的接触与联系日益频繁,同时与奉天张作霖父子也建立了亲密关系。
  1920年2月27日,徐世昌任命王印川为河南省长,在他到任之前,河南召开万人-,致电北京和各省,强烈要求撤销安福系王印川河南省长一职。因此,北洋政府将-主席赵万川、魏圣清等逮捕,压制了民愤。3月11日,王由京赴豫上任。他初抱雄心大志,将他的《治豫刍言》用布告形式印刷,遍贴全省各市县镇,作为他在河南的施政方针。由于得不到赵倜的支持,省长公署的重要职员,赵倜所安置的县长一个也换不得,而王所拟新方案被置之不理,他坐在省长公署,百无聊赖,便约旧日好友饮酒赋诗,借酒浇愁。同年7月,他辞职赴玉泉疗养。他任省长不到半年,除了苦恼、闷气外,还丢了众议院的职务。
  l926年,奉直联合反对冯玉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大元帅府,派遣大批部队入豫,王印川随奉军南下,帮助奉军顺利渡过黄河,进入郑、汴。1927年,冯玉祥到河南当省政府主席,遂将奉军逐出省境。冯玉祥没收了王印川的全部财产,他--东北。1929年10月22日,王印川随同以莫德惠为首的代表团到苏联举行会谈,中苏双方在伯力缔结了关于消除冲突和恢复中东路原状的协定。谈判结束,王印川留苏,游历考察苏联各地。他对苏联的重工业建设和集体农庄制度颇为称赞。归国后,他到焦作各校、乡村中学,广泛宣传苏联五年计划奋斗成功的经过。1931年3月,南京行政院在张学良的督促下,批准发还王印川原籍所有家产,责令河南省遵行。但地方上一直拖了两年,最后以发还一半财产,捐赠地方教育事业一半,才算了结。为此,国民党教育部长王世杰于1933年10月发给"王印川捐助修武县教育局田1800.4亩,价洋36000元一等奖状"。1934年,王印川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次年省政府主席刘镇华因病长期住院,王印川以秘书长、省府委员身份维持安徽局面。1936年国大选举,王印川到河南竞选国大代表,受到特务的威胁,从此在政治上就比较消沉了。1938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王印川避难香港。翌年患病,遂返天津寓所。这时他的旧友王揖唐正在搞华北伪政权,两次邀他为日伪政府服务,均被拒绝。日军顾问大怒,令停供其细粮,不久死于天津。
  王印川一生著有《空海文集》、《采风集》、《治豫刍言》、《丙寅驹影》、《塞上集》、《苏联五年计划奋斗成功史》、《安徽省二十三年度施政计划》等书。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