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李继昌 [公元1903年-1939年]

  • 李继昌,字应梅,1903年出生在湘乡县永丰镇和风总(今双峰县永丰镇和塘街),父亲李定六,自幼习武,精于腿功、拳术,尤以“拐脚功”著称,清末参加过赖荣甫组织的“哥老会”,1944年7月,已79岁的李定六避兵难于石牛三龟塘时,曾杀死一名日军,乡民无不钦佩他的英勇杀敌精神。李继昌自幼从父习武,臂力过人...[详细]

李秾藻 [公元1867年-1939年]

  • 李秾藻 (1867--1939),字少堂,洵阳县城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县高等小学堂入陕西大学堂读书,光绪三十年(1904)简放渭南县任县高等小学堂教员,三十四年(1908)入陕西两级师范学堂优级选科理化科读书,宣统二年(1910)毕业,获中等奖励,授举人并加中书科中书衔,任汉中...[详细]

金文哲 [公元1911年-1939年]

  • 金文哲 (1911-1939),原名金灿,曾用名金满成、张文哲、金哲。朝鲜族。出生于朝鲜镇南浦。1922年随父来中国北京通县定居,加人中国籍。1928年考入通县潞河中学。其间,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冬被派往朝鲜开辟工作。1932年9月被捕。1934年获释,1O月回到上...[详细]

嘉康杰 [公元1890年-1939年]

  • 嘉康杰,1890年生,山西夏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曾两次到日本留学。1920年,阎锡山向日本出卖山西煤矿权益,他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到北京,号召山西学界起来斗争,使阎锡山的阴谋破产。 1921年,他回到家乡,拒绝阎锡山的收买拉拢,致力于平民教育。从1921年到1933年,先...[详细]

霍芝庭 [公元1877年-1939年]

  • 霍芝庭(1877~1939) 霍芝庭,广东南海(今佛山市石湾区)人。早年随父亲在香港当劳工谋生。其后筹得一些资金,于清宣统二年(1910)开设小型皮革厂。翌年辛亥革命爆发,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后,霍转而在广州经营军队军需品生产,并因承揽粤军陈炯明部的军需用品生产而渐兴业。其间,又因兼营烟, 业而...[详细]

黄文杰 [公元1902年-1939年]

  • 黄文杰(1902~1939) 黄文杰,原名祥庆,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民国9年(1920)在大坪达务高小毕业,考入兴宁县立中学。民国13年6月,中学毕业后到本县新陂小学任教。 翌年春,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由军校中共组织和苏联顾问鲍罗廷...[详细]

黄道 [公元1900年-1939年]

  • 黄道 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早年就读于上饶鹅湖师范和南昌二中。在南昌期间,接受《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与袁玉冰等8人志同道合,成立鄱阳湖社(后改名创造社),创办《新江西》杂志,议论国事,抨击时弊,宣传革命,人称“江西八大家”。他支持...[详细]

高腾霞 [公元1914年-1939年]

  • 高腾霞(1914~1939) 本县何家集乡枣林坬村人。早在1931年前,腾霞就秘密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老君殿一带开展宣传活动,他任宣传干事。后参加了筹建秀延县委的工作。秀延县委成立后,腾霞和县委一班人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全县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1936年夏,国民党队伍攻占...[详细]

高峰山 [公元1861年-1939年]

  • 高峰山(1861—1939).县城东园子人。少年家贫,未入学堂,从师学木匠,聪慧勤笃,专心习艺。出师后,多有创见,工艺精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官绅集议改建街中鼓楼,聘外地艺人承工。定边缺木材,凑得四根长木拟作木楼通天柱,内一根短三尺许,无法起架,艺师束手。适峰山行经工地,见状一哂而去。...[详细]

傅维早 [公元1884年-1939年]

  • 傅维早(1884~1939年),人称“早司”,又称“草司”。南安县溪美东山村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傅维早9岁随父母徙居厦门,11岁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拜一个外国建筑师为师。由于秉性聪颖,加上刻苦钻研,很快会看图施工、测绘设计,得到洋师傅的赏识与重用,推荐他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英华...[详细]

傅良栋 [公元1866年-1939年]

  • 傅良栋(1866~1939) 号荆仙,安康县城关人。未满周岁时,因家徒抱其外出,不慎将其腰背跌伤,徒恐见责而隐瞒不报;翌年春始发现伤残已成,无可挽回。成人后,身高不足四尺,腰背如罗锅,世人称“傅驼子”。傅良栋幼即立志继承祖传医业,在其父指导下,攻读医籍经典,经营祖业明德堂药店,学会各种中药饮...[详细]

陈志荣 [公元1872年-1939年]

  • 陈志荣(1872~1939年) 陈志荣,今管前乡西溪口后溪人,自幼家贫失学务农。 民国15年(1926),后溪村一次洪灾后,陈志荣在水田间发现3株迟熟、穗长、颗粒饱满的水稻,与众不同,遂细收另藏留作种子。经过两年单播单植,精心培育,发现该稻种与当时良种“青水早”在同等条件下栽培,单产比“...[详细]

陈元宰 [公元1907年-1939年]

  • 陈元宰(1907~1939年),原名陈其昌,云霄城关人。少时在甄陶、浚源小学就读,后保送泉州培元中学,民国14年(1925年)从培元中学毕业,到浚源小学任教。民国15年往厦门,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在厦门参加工农运动。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与李联星等到漳浦马坪、丹井,以创办醒民...[详细]

陈性初 [公元1871年-1939年]

  • 陈性初(1871~1939年) 陈性初,又名庆善,字嘉祥,以字行。漳平县菁城镇福满村人。少年聪明好学。及长,应清代漳平县和龙岩州举行的三场考试,均名列榜首,被誉为“小三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恩科秀才。得当时福建提督学政王锡蕃器重,赠给一部《輶轩语》(张之洞著)以为奖励。性初为...[详细]

陈文光 [公元1901年-1939年]

  • 陈文光(1901~1939),又名养吾,蓝田光明街人。善书、能诗、娴武技。民国14年(1925)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月,任中共安化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驻蓝田特派员。同年lo月,任国民党安化县五区党部 委员。发动搬运工人,组织脚帮工会,开展-斗争。与此同时,又动员弟妇邓竹英、侄女陈菊英、长兄陈文容、...[详细]

陈箓 [公元1877年-1939年]

  • 陈箓 (1877~1939年) 字任先,号止室,闽县人,家居光禄坊。先入福建船政学堂、铁路总局附设矿化学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昌自强学堂,留校任法文班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护送留学生赴德国,翌年入巴黎法律大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获法学士学位,...[详细]

朱太忙 [公元1895年-1939年]

  • 朱太忙(1895-1939) 初名惟恭,后改名惟公,字益明,本县周浦镇人。爱好搜集乡邦文献,零篇断笺,莫不珍藏。曾成《海曲丛剩》一书,可惜在“文革”中散失。他曾追和于鬯圆圈诗(即回文诗)数十章,并征求名流合作,刊于《现代五百家圆圈诗集》。 朱太忙为人风趣,一生中风雅韵事颇多。有一次,他为...[详细]

赵万庆 [公元1909年-1939年]

  • 赵万庆(1909~1939),又名赵寿昆。宣统元年(1909年)生,江苏沛县鹿楼乡赵庄人。先后在丰县尹小楼初小、丰县第一高小、丰县师范读书。丰师毕业后,任小学校长数年。民国18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丰沛边境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民国20年8月1日,和徐州特委特派员武广春在丰县城开展“八...[详细]

尤海仙 [公元1884年-1939年]

  • 尤海仙(1884.1~1939.7),乳名雨水,学名德水,河北省昌黎县人。其父是清光绪年间的庠生,后中乡试副榜,无意进取,例报礼部注册,分发河南省归德府任司府事(等于未入流的州判)。为免坐吃山空,其父又经营碱业。尤海仙随父来到开封。 尤海仙在10岁前,生活颇优裕。他曾读4年私塾,来汴续读约年...[详细]

叶荃 [公元1879年-1939年]

  • 叶荃(1879(己卯年)~1939(己卯年))字相石,亦作香石。云南云州(今云南云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任川军六十六标标统、川军教练处帮办、安徽讲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任黔军师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第三军第六梯团长。护法军政府成立,任驻粤滇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