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1897-1938),字绍卿,綦江扶欢人。抗日战争时期的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后来在夺回战略要地戴埠的军事行动中与日军发生冲突,壮烈牺牲。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0师180旅359团团长。 杨怀于1897年9月29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帮人做工下苦力,及长又身逢军阀混战...[详细]
徐积章(1906-1938) 字耀堂,山西襄汾人。 高小毕业后,考入阎锡山部山西学兵团(后改称北方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发绥远(今内蒙古一部)见习数月,回校升任分队长。不久即先后升任副营长、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一总队一大队大队长,不久又调任军士二团团长,后再升...[详细]
扈先梅生于1896年,于1938年之台儿庄战役中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军114师340旅旅长。 原系国民党爱国抗战将领,参加抗战,保卫国土,立有战功。目睹当时国运衰颓,立志救国。考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军见习,以战功擢升为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迫...[详细]
吴笠仙(1869~1938),名树本,字笠仙,以字行,号餐英阁主人、秋圃老农、东篱野叟。清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扬州人。画家。工诗,长于篆刻,尤精于绘画。擅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中年后专攻画菊,曾亲植菊花百余种于庭院,朝夕观察,细心揣摩,着意写生,创立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画法,在画坛上独...[详细]
吴玠(1908-1938) 原名承炜,字于石,今蓬安金溪人。中央军校保送生,肄业期满,分派至胡宗南部,先后任排长、上尉教官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吴随部转战于南京、上海之间,负伤后仍奋勇前进,被提拔为军团部少校参谋。1938年,在河南开封随上司考察阵地时,被炸身亡。年仅30岁,死时尚...[详细]
-(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楼主等,法名觉器。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市),生于上海周浦。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著名书画家、实业家、杰出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与宗教界名士。 曾两次任上海总0主席。加入同盟会,资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任中国国民党上海分部部长。上海光复后,历...[详细]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详细]
被尊为王博昌(1906—1938),原名王汉儒,字杰三,博兴镇王楼村人。7岁入私塾读书,1921年就读济南正谊中学。192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一 面读书,一面学习马克思学说。并兼《北京时报》,写文章抨击 统治势力,唤起民众。1930年毕业回乡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县党部委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宋梦槐(1853-1938),字位三,咸丰三年(1853)农历二月出生于北三狼村一个贫寒农家。其父宋绍武夜梦大槐树以为吉,便给儿子起名宋梦槐。7岁入本村秀才宋学谦办的私塾读书。后宋学谦见其才华过人,便慷然相助,免费教学至17岁考取秀才。之后,宋梦槐在科读的同时,兼攻医著。光绪十九年(1893)应...[详细]
钱通(1886——1938),字绍武,今汤沟镇人。他19岁时因家贫而辍学,投身入伍。曾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二旅战士、敢死队队长;后入孙中山在海外创办的南洋武备学堂,加入了兴中会。回国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历任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参谋、旅长、师长等职。 民国2年(1913年),张勋奉袁世凯的命令反...[详细]
李钟瑞(1896~1938),女,名毓珍,以字行。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初九(1896年10月15日)生于无锡。养蚕专家。早年毕业于无锡竞志女学,复入苏州浒墅关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为该校民国5年(1916年)首届毕业生,留校从事教务工作,并负责校外育蚕指导事宜。民国6年以后历任无锡女子职业学校校长、...[详细]
刘震东(1893~1938)字曦洲。沂南县张庄镇张庄人。1912年只身闯东北,经人介绍入奉军,几年间,由低级军官逐步升到旅长职务,并进保定军官学校接受专门训练,受到张学良的器重。1925年11月,奉军第10军军长郭松龄反张作霖,刘震东被郭任命为第1军军长。郭失败后,由于张学良的保荐,刘被任命为保...[详细]
林英灿,字子文,湖北省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1898年生,自幼喜好读书,刻苦自勉。青年时代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帝国主义横行霸道,加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军力不整,难以御敌保国,于是立下了投身军旅,报效国家,救国救民的志向。 投笔从戎 林英灿于是投笔从戎,考入了当时保定...[详细]
李经迈(1876—1938),安徽合肥东乡人,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李鸿章的小儿子(排第3)。清光绪31年(1905)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三十三年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经商为业,其善理财,遂使...[详细]
刘桂五(1902.7.4—1938.4.22),抗日民族英雄。字馨山,辽宁朝阳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6师师长。他曾受张学良召见,委任参与“西安事变”捉蒋行动。1938年,刘桂五跟随马占山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红油杆子村与日军奋勇血战。4月22日,刘桂-幸阵亡,并被日军切下首级。 刘桂五阵亡...[详细]
胡效颜(1871-1938),名在渊,别号述园居士,绩溪县人。他与族人胡晋接等人一道,创办了私立胡氏两等小学堂,并担任该校校长16年,在其执掌下,该校成为当时徽州的一所名校。 绩溪办新学之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的仁里思诚两等小学堂,由胡晋接任堂(校)长。县城新学为光绪三十一年(19...[详细]
黄启东(1891—1938),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 字霞鹤,又字礼常。1891年2月1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幼年时在村里读私塾,14岁考入长沙陆军小学堂,后入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后到四川军队见习,历任四川新军...[详细]
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河北馆陶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范筑先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三路军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为官清廉,受到地方拥护。 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详细]
范庭兰(1903-1938),字雅轩,河南温县人。国民党豫北别动第五总队少将总队长,1938年三月二十八日奉令于河南修武县境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