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镇(1902~1938年),又名达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屏南县岩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童年时读过两年私塾,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务农。稍长先后当过小贩、道士,目睹穷人的疾苦。 民国23年(1934年)10月,红军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领红军到(建)瓯、政...[详细]
张耕野(1901--1938)原名宗儒,双城县双城镇人,生于一个贫苦的市民家庭年父张国英是一家商店的管帐,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全靠微簿的收入来维持。张耕野幼年在县城一家私塾就读,后入本县中学,阿城师范学校读书1927年毕业于吉林高等师范年毕业后,他先在双城中学,吉林市中学,桦川中学任教。张耕野在桦...[详细]
叶鉴清,又名云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福安城关人。 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鉴清往返于福州和福安间,组织青年学生开展 、焚毁日货、检举奸商等-。在北京农业大学就学期间,加入国民党左派组织,致力发动以反对土豪劣绅、-污吏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活动。民国15年冬,他与同乡陈...[详细]
徐海山(1914.5~1938.7.26) 原名徽镇,月河乡人。 民国20年(1931)在杨虎成部17师军官训练班受训,毕业后,分配到17军路安康绥靖军沈玺亭部任排长。21年(1932)十一月,在沈部于平利县举办的干部教育班受训时,与何振亚等人秘密成立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歃血盟誓,酝酿兵变。...[详细]
徐凤山,字秀林,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八日(1897年11月29日),生于方正县徐爽井子。家境贫寒,早年务农。民国10年(1921年),因弄 走火,射杀村童,逃亡在外,沦为胡匪,好骑射, 法娴熟。1928年被方正县衙门委为游击哨官。1929年,投军到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部下,充任三营哨长。吴俊升...[详细]
谢缵泰(1872~1938) 谢缵泰,字重安,号康如,祖籍广东开平,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父亲谢日昌,三合会首领,在当地经营泰益号进出口公司。谢缵泰自幼受中华文化教育的熏陶,立志报国。12岁时,他曾对其父许下诺言,表示长大后一定回国效力,复兴中华。 清光绪十四年(1888)谢氏毕业于澳洲格...[详细]
谢升标(1903-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苏、浙、皖游击司令 字若鹏。男,1903年出生,浙江临海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师34团机枪连连长,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升任团长。1935年入中央防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升任旅长。 1937年,谢升标奉...[详细]
肖忠全,又名玉全子,宣统三年(1911)生于长汀新桥乡石人村一贫农家庭,幼年在村培英中学及新桥维新学校念书。民国十七年(1928)秋,入新桥乡村师范学校就读。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忠全任教于培英小学。 二十一年(1932)至二十三年(1934),忠全任新桥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及中共汀东...[详细]
肖赞康(1893—1938) 字福田,首善乡(今钟宝乡)肖家湾人。喜结纳交游,待人宽厚,长习武艺,家境殷富,有田产数百亩和纸厂、油坊、水磨坊等。20余岁承父业,每逢收租,总叮嘱家人,让租二三成,若逢灾荒,酌情减免,或施舍粮饭;家仆、长工多系收留逃荒讨饭之人。夏老汉从四川逃荒至肖家,已60余岁...[详细]
吴基现又名培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生于福安溪潭乌石村亦农亦商的小康之家。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 民国21年,基现积极参加詹如柏、郑宗玉领导的溪北洋几千人抗捐--。是年秋,基现在“兰田-”0色地完成侦察任务,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情报。不久,经詹如柏、郑宗玉介绍加入中国...[详细]
魏长魁 (1906-1938),曾用名魏连三、王文石。山东省德县人。15岁起随父亲来大连谋生。在日本人办的西川印刷厂当拣字工人。1924年4月28日,大连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创办了会刊《曙光》。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先后任共青团大连地委宣传部长、组...[详细]
王之德,汉族,(1915—1938)曾用名王贵贵,1915年出生于归绥城东郊腾家营村(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王家有六个子女,王之德排行0。王之德的父亲王富年是腾家营村村长,思想开明,待人热情,威望较高,村里每家每户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 1933年,国民党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详细]
王锡山(1902-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91师副师长 字岳刚。男,1902年出生,辽宁凤城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8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副。1932年,参加冯占海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救国军,曾率部奔袭吉林榆树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详细]
王建基(1882~1938) 名烈,字子中,耀卓村人,辛亥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曾任陕西督军府会计主任,官费与曹世英留学日本政法大学。民国四年(1915)回陕西,助曹世英反袁逐陆。 民国七年(1918)靖国军围攻西安,讨伐陈树藩时,推子中赴广东谒见孙中山,被委任大元帅府议,又去云南求援...[详细]
王化南(1868—1938年),男。祖籍临潼,自幼随父迁住亭口镇新街。他自幼聪敏,记忆力强。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秀才。考官见其字迹清秀,批语“字盖七处”。后赴西安应举,无银钱交费,又因父亲讨过饭“三代不清”,被拒于举子院外,靠卖文度日。回家后务农,自学中医,为人看病渐有名气。闲暇苦练书法...[详细]
王光宇(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 原名明堂。1911年生于吉林省德惠县。早年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就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离开学校,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2月,积极支持本县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吉北支队,为扩大其影响多方努力。1933年春,离家去哈尔滨寻找中国...[详细]
王凤仪(1882~1938)字来亭。陕西户县人。14岁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度后,王留学于德、法两国。 辛亥革命时,供职于陕西军政府外交部。曾执《万国公法》勒令留陕外国人及传教士限期离境,否则不负任何保护之责。数十名外国人拟去汉口,外交部派兵将他们护送至豫陕交界处。此事...[详细]
王德林(1873~1938.12),原名王林,字惠民。抗日爱国将领。沂南县后崖子村人。出生于贫寒农家。1895年逃荒东北,当过伐木工、窑工、农工。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期间,应募为筑路工人,担任领工。俄国监工凶残地-工人,一次竟把一个工人鞭挞致死,而当地政府却不敢据理处置。王德林便于1899年7月联络...[详细]
王柏栋(1910~1938) 商洛镇显神庙村人,乳名容娃。全家六口,仅有1亩2分地,生计艰窘,自幼即萌翻转乾坤之念。 民国十六年(1927)初,冯玉祥统领的国民革命军孙连仲部经龙驹寨,寄养在百顷湾舅家上小学的柏栋毅然投笔从戎,开赴河南打军阀吴佩孚。不久,冯、蒋、汪相勾结,镇压工农革命,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