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西安市>

王凤仪

[公元1882年-1938年]

王凤仪为[公元1882年-1938年]

  王凤仪(1882~1938)字来亭。陕西户县人。14岁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度后,王留学于德、法两国。
  辛亥革命时,供职于陕西军政府外交部。曾执《万国公法》勒令留陕外国人及传教士限期离境,否则不负任何保护之责。数十名外国人拟去汉口,外交部派兵将他们护送至豫陕交界处。此事得民众的好评。
  民国成立后,王又以勤工俭学去法国留学,获法国理科博士学位而归,为陕西第一个理科博士,受聘在西北大学政治经济科任教,后任该科主任。1925年,刘镇华被陕西人民驱逐出境,刘的老乡、西北大学校长傅铜见靠山倒台,也不辞而别回了北京。新任西大校长、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到任后,聘王兼任教务长。由于经费困难,教师工资也发不下去,李仪祉于同年冬赴京、沪筹措经费,由王代理校长。1926年春,刘镇华卷土重来,围困西安达八个月,王整天忙于借贷粮米,维持师生最低生活。西安解围后,陕西出现了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接受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决定以西北大学一切校产经费改办西安中山学院,王和李寿亭、赵葆华、刘含初、李子洲五人被委任为收束西北大学和筹备中山学院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10日中山学院正式成立,刘含初任院长,王被调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建设部总务处处长。国民军联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参加北伐后,王去北京,1928年后任北平大学区高等教育处处长、北平中法大学孚尔德学院院长等职。他生活俭朴,性格温和,对学生循循善诱,无疾言,无厉色。抗日战争时期不幸在北平触电身亡。
相关院校:

西北大学

  同年(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柳砚琛 (1882~1934) 陕西省榆林绥德县
吕南仲 (1882~1927) 浙江省绍兴
景梅九 (1882~1961)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
李仪祉 (1882~1938)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曹印侯 (1882~1913) 陕西省西安临潼
+ 更多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
李仪祉 (1882~1938)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张赓良 (1908~1938) 陕西省咸阳乾县
蒙浚生 (1881~1938)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廖金元 (1893~1938) 陕西省安康宁陕县
沈继刚 (1908~1938) 陕西省安康汉阴县
肖赞康 (1893~1938) 陕西省安康镇坪县
+ 更多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