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937年逝世。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详细]
梁鸿云(1911—1937)栖霞县(今栖霞市)辛庄村人。国民党空军抗日英雄,抗战中牺牲的第一名中国空军军人。1930年—1934年,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航空学校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8月14日驾机重创日舰。遭日机袭击后,带伤返回机场,因伤重牺牲。国民-防委员会追认他为“少校...[详细]
宁死不屈的交通员 金维娇,福鼎县贯岭乡牛角垅村人。1913年出生于穷苦农家,6岁起就为家里打草喂猪,7岁时与高滩村的蔡宗竹定下“娃娃亲”,17岁嫁到蔡家,依然过着清贫生活。 1935年,中共瑞平泰中心县委书记郑丹甫、福鼎县委书记林辉山等在高滩村秘密进行抗租抗债和“打土豪、分田地,建...[详细]
韩师愈(1911~1937),字仲文,号英一。泰州人。空军飞行员,烈士。民国18年(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民国23年,考入杭州笕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民国25年毕业,留校任侦察飞行高级教官。“七七”事变后,他多次要求参战,“不负入空军初志”。他的祖母嘱他早日择偶成家,他回禀道:“强...[详细]
顾椿庭(1881~1937) 又名顾润生,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武进人,是有名的实业家。顾氏兄弟3人,椿庭居幼。自幼勤劳,13岁学木匠,16岁满师自立,在青果巷开设小木器铺,虽有盈余,但发展不大,才约友赴沪,经介绍至上海地政局当工人,改名椿庭。时值民国初期,列强进入上海,上海初列商...[详细]
邓星伯(1862~1937),名福溶,号润生,以字行。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1862年1月16日)生,金匮县(今无锡市城郊)江溪桥邓巷人。中医,“-”创始人。出身中医世家。幼年读书勤勉,21岁承家业,崭露头角。27岁又从当时誉为“江南第一圣手”的武进孟河马培之学医,手录其师藏书400余卷。白...[详细]
陈志正(1910~1937) 又名陈述,笔名陈植,化名福生。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武进卜弋桥,后住武进城内后马园巷4号。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镇江六中,后转入省立常州五中,高中未毕业考入上海政治大学。民国16年(1927年)转入上海劳动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和...[详细]
陈处泰(1910~1937),又名惘子、舒迟、开泰等。宝应县城人。烈士。民国17年(1928年),就读于安徽大学,和王金林、刘丹等人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加安庆市大、中学生联合-和--活动,被学校开除,遭通缉,后转回宝应暂避。次年冬,入上海政法学院读书,不久参加了社会科学家联盟(以下简称“...[详细]
曹云祥(1881-1937),男,汉族,字庆五。浙江嘉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1922年任清华学校校长,1928年去职。 曹云祥担任清华学校校长5年多,实现了将清华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报请...[详细]
曹亚伯(1875~1937),原名庆瑞,字凌云,别名工丞。基督徒,礼名亚伯。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寓居昆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两湖书院,与黄兴同学。光绪二十八年到湖南新北办中学,当年冬去日本。翌年回国,受聘赴长沙执教,为掩护革命,曾加入基督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等人,先后...[详细]
蔡士英,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礼纪镇太阳村人。1905年6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清贫,父亲蔡秀梅勤劳朴实,除了耕种外,还靠砍柴烧炭度日。蔡士英8岁时就跟随母亲下田劳动,替地主放牛。蔡士英少年聪明好学,有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因家境贫寒,付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读书。他的伙伴章礼、吴以新都到...[详细]
蔡缄三(1868~1937),名文鑫,又字兼三,以字行。清同治七年九月初一(1868年10月16日)生于无锡城内田基浜。实业家。祖上在北塘拥有大量房产,有“蔡半塘”之称。自幼勤读。光绪十六年(1890年),经营祖传之复生堆栈。光绪二十七年,与-良在三里桥合资开设永源生米行。光绪三十一年,锡金商会...[详细]
郑占南(1887—1937) 南蓢泮沙南庄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父母到美国葛仑埗定居。1909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为三藩市中国同盟会主盟人、葛仑同盟会会长、美国总支部执行委员、葛仑中山中学校长等。负责为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及1911年黄花岗起义筹款。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到美国,力图...[详细]
张敏(1908一1937),又名张义恭,澄海县下蓬岐山乡张厝村(现属汕头市郊)人。 民国1 2年(1 923)冬,张敏在当地教员庄少培等人的教育启发下,接受了革命道理,成了庄少培从事农运的得力助手。民国1 4年冬,他被选为岐山乡农会负责人。民国15年春,又当选为下蓬区农会负责人,5月任汕头市...[详细]
曾日三 (1904-1937) 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县人,1904年5月6日生于宜章县城南关街一个书香门第。1919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他治学严谨,办学热情高,曾任第一区学务委员,后任县劝学署督...[详细]
叶开鑫 (1885—1937) 民国高级将领。 湖南省宁乡人。字竞秋。1885年出生于宁乡县东务山叶家滩。江南将弁学堂毕业。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任安徽新军营长。1913年(民国2年)回湘任湘军第2师团长,为赵恒惕所倚重。1920年任湘军第1师1旅旅长兼长沙警备司令。1923年任第3...[详细]
徐子青(1 865一1 937),澄海县东里镇人。民族资本家、慈善家。民国初年曾任汕头市0副会长、会长。子青热心社会福利和慈善侉业,曾参与筹办东里毓英学校、汕头国萃小学和时中中学、东里顺天善堂。民国11年(1 922)“八·二”风灾,澄海遭受特大台风和海潮袭击,子青积极倡议、主持筹建汕头孤儿院和...[详细]
吴明光(1908~1937),又名其苏,华湖镇溪洋村人。民国时期,全家移居神泉镇。他身体魁梧,性聪颖且乐于助人,于惠来县立中学毕业后,考进中央军校,更名其苏。在军校毕业时,以其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导总队第二团排长,后升为上尉连长。 民国26年(1937)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后,当年12月8...[详细]
万全策(1902—1937),字春豪,广西省苍梧县夜村人。中华民国陆军少将,1937年12月11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牺牲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1旅参谋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主要事迹 大革命 大革命时期,1924年2月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5月初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