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市>

邓星伯

[公元1862年-1937年]

邓星伯为[公元1862年-1937年]

  邓星伯(1862~1937),名福溶,号润生,以字行。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1862年1月16日)生,金匮县(今无锡市城郊)江溪桥邓巷人。中医,“-”创始人。出身中医世家。幼年读书勤勉,21岁承家业,崭露头角。27岁又从当时誉为“江南第一圣手”的武进孟河马培之学医,手录其师藏书400余卷。白天随师从诊,晚上博览经典,严冬酷夏,研读不辍,深得业师诊治之精粹。33岁时为侍奉多病0回无锡行医。同时有堂弟、堂侄和儿子等参与,集内、外、妇、儿科于一堂,诊务繁忙,求医者日以百计,并常邀至闽、粤、皖、鄂、鲁、豫、浙、沪等地应诊。时人评为:“揆阴阳,辨五色,施方术,一锤定音,着手成春。”曾为清摄政王载沣治愈湿温伤寒,闻名内宫,传为妙手。后又经推荐赴鲁为田中玉将军看病,旬日即愈。临行,田赠一年轻婢女给他作妾,归途中邓星伯问悉婢女原籍淮阴,因家贫被售至山东为婢,怜其遭遇,即取道江北,将婢女送还其父母,并赠银接济,嘱其另择伴侣。邓星伯十分重视历代医家的经典著作,崇古而不泥于古,善于吸取各家之长。对时病,常按三焦辨证,尤喜参用河间三焦同治法进治,医案简洁,每例必出治则,药物轻清畅。尤擅长外科,对《外科正宗》及《疡科心得集》颇有心得。在外科治疗中,重视≮经》中关于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对虚弱患者,常以养胃阳、理胃气之法,便能调治而愈。生平喜以和、缓、平三法诊治,认为对虚弱者更为适宜。他行医乡里50多年,医德高尚,常对子侄晚辈说:“为医者应仁慈为怀。贫者已苦,患病则更苦,对此必尽力拯救,不能以无利而拒之门外,更不能乘人之危索取钱财、败坏医德医风,吾最痛恨之。”民国26年(1937年)10月15日,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无锡,邓星伯受惊而死,终年75岁。所作《临症医案》4册,惜已遗失。1985年整理成《邓星伯医案八百例》一册。
  
同年(公元186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