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杰(1908~1937),字孟豪,别名尹振,外号尹大刀。宿迁三棵树乡人。抗日烈士。民国26年(1937年)淞沪会战时,他在陆军第五十七师补充团任代理团长,奉令收复日军攻占的浦东日华纱厂。进攻开始,在炮火掩护下,尹杰率全团官兵,趁着烟雾,挥舞大刀,像一群猛虎,冲入敌阵,大部敌人被砍死,余溃逃,失...[详细]
殷鉴(1904~1937),又名东山,化名黄建纯。回龙山镇殷家楼人。 1919年,殷在八斗塆浚新学校读书时,受林育南、张浩等人的影响,向往革命。1920年春,还在学生时代的殷鉴,便跟随林育南、陈潭秋在武汉开展革命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殷受党的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详细]
杨中海(1874—1937)字福源。潍县(今潍坊市)人。他自幼受其父教,精于绘画和刻板。他的画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公泰画店著名的金童子画《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喜报三元》《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等,是他根据传统题材改画刻印的。他精通刻工,所刻《中堂虎》深受群众欢迎,还被国内外顾客誉为佳品...[详细]
杨复基 (1864—1937) 字绍烈。淄川县东关(今属淄博市淄川区) 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考中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1911年(宣统三年)被外放陕西榆林府,任正四品知府职。1937年去世。 ...[详细]
徐枕亚(1889~1937),原名觉,别署泣珠生、东海三郎、青陵一蝶。常熟城区人。鸳鸯蝴蝶派小说家。曾读师范学堂,后执教于无锡。民国元年(1912年)赴沪,任《民权报》。遂撰长篇文言小说《玉梨魂》,在报端连载。以情节缠绵、文辞丽婉为当时市民阶层、青年所欢迎,风行一时。后又撰言情小说十余部,并将《...[详细]
英勇就义为乡亲 许爱国,漳州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生父曾水根,母亲许氏。家庭穷困,不满周岁被送进孤儿院,后由九湖乡农民陈榕抱养。 养父、母死后,许爱国到表兄阮石象的船上干活。阮石象是中共的地下交通员,他家的船是地下党活动的据点之一。从此,许爱国同地下党有了接触。 1...[详细]
妇女先锋团政委 吴富莲,上杭县人,1912年生于官庄乡吴屋村。父亲吴东生,贩牛为生,在富莲刚满周岁时遭土匪抢劫,被杀害。母亲无力养活她兄妹3人,把她送给回龙村的一户人家当童养媳,常受婆婆打骂,受尽折磨。 1929年7月,官庄人民举行武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富莲在乡苏维埃主席帮助下...[详细]
王洁予(1909~1937),一名远,字哲羽,号白水。沭阳县沭城镇人。左联作家。王洁予思想活跃,嫉恶如仇,擅长写作。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进县立初级师范学校。他初师毕业后,到小学任教。与城内进步青年李祥麟等一起组织共进学社,创办《共进周刊》。他们读进步书籍,宣传反封建,鼓吹革命思想。这引起县府恐惧...[详细]
王韬 (1866—1937)原名王延焘,又名王敬三、王敬珊。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古现村人。 出身仕宦家庭。1934年,任北平市市长。次年任天津市市长。1937年病故。 ...[详细]
脱希曾(1881~1937),江都县(今扬州市)人,为扬州中医妇科“曾”字门第一代传人。早年从扬州中医妇科“曾”字门创始人陶世曾学医,满师开业行医。脱希曾与督军徐宝山相处至深,建议徐在扬州设救济院给贫民施诊送药,徐欣然同意。曾任江都县中医协会执行委员兼研究部部长。脱希曾学验俱丰,长于治疗妇科疑难...[详细]
孙鼎(1906—1937)掖县(今莱州市)西北障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兼特务队队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河北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时牺牲。 ...[详细]
尚云祥(1864—1937),字霁亭,山东乐陵县寨头堡乡尚庄人。自幼习武,精通功力拳,尤精形意拳,后为形意拳名家之一。有“铁脚佛”之称。其武功蜚声中外,国外有载,国内戏剧、小说、传记均有记载。 尚派形意拳,是以清末民国初期我国形意名家,山东乐陵人尚云祥先生传授与演练的形意拳而命名。他的弟子与...[详细]
秦毓鎏(1880~1937),字晃甫,号效鲁,晚号天徒,坐忘。清光绪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880年1月16日)生,无锡城内小娄巷人。17岁入东林书院。光绪二十四年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后停学返锡,在胡氏学馆授课,研读诸子百家、宋明理学。光绪二十七年,入江南水师学堂。翌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加入兴...[详细]
欧内斯特·卢瑟福(英语: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详细]
骆克哈特(James Stewart Lockhart 1858—1937)又名骆壁、骆檄、骆任廷。英国人。英国租借地威海卫大臣。1858年生于苏格兰的阿及尔郡。1875年入爱丁堡大学。1879年年底进入港英政府任职。1883年任港英政府税收督办,1895年升任华民政务司、 辅政司。1898年8...[详细]
李维藩(1901—1937)别号北屏。莱阳人。国民党上校团长,抗日将领。1925年初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少校团副、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第六十七师四二团上校团长。 1937年8月,率部坚守淞沪罗店阵地,与日军激...[详细]
刘艺舟(1875—1937)原名刘必成,又名木铎。湖北鄂城沼山人。戏曲活动家、编剧、演员。青少年时代,愤于清朝的腐败,拥护维新变法。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加入同盟会。因喜爱戏剧,与当时留日学生组织的新剧团春柳社多有联系,并与春柳社主要成员王钟声相友善。回国后与王钟声...[详细]
刘锡康 (1911—1937)郯城县人。1936年在上海中医学院学习。翌年8月日军侵犯上海,参加救护队抢救抗战伤员。23日被敌包围,遂与敌展开搏斗,被日军杀害。宋美龄曾在中央广播电台用英语向世界播讲刘锡康等4烈士的事迹。 ...[详细]
刘经三 (1906—1937)字经三,名曰礼,又名健生。乳山县(今乳山市) 人。1925年毕业于济南育英中学,后任牟平县教育委员、瑞泉中学董事长等职。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2月建立牟平特支,任组织委员。1933年1月,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 3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10月,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