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黄绍谦 [公元1903年-1936年]

  • 黄绍谦(1903~1936),又名麻雀。壮族,印茶乡(原向都县甘茶乡)巴麻村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 1925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就读。在校期间,受到进步教师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校友黄永达等人,将中共创办的《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同学中传阅,传播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受到当局...[详细]

黄明强 [公元1905年-1936年]

  • 黄明强(1905—1936),号堂皇。壮族。武篆区坤王村人。1921年毕业于东兰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夏,加入武篆区农民自卫军,参加三打东兰城战斗。 1926年11月,黄明强参加广西东兰第二届农讲所学习,结业后,在武篆区从事农运工作。 1928年秋, 武篆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他当选为委员...[详细]

黄郛 [公元1880年-1936年]

  • 黄郛(1880—1936),原名绍麟,字膺白,号昭甫,别字天生,笔名以太,原籍嘉兴,生于上虞百官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春入浙江武备学堂。一年后,被选派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加入同盟会。在振武学校与蒋介石、张群结识。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军咨府第二厅、筹办军事官报局任职。武昌...[详细]

何绍贞 [公元1880年-1936年]

  • 何绍贞(1880—1936),原名何少徵,字瑞麒,族名盘如。壮族,原籍万承州昌明街人。 以务农为主,家庭清贫,迁到养利县城民生街后,以烧窑、蒸洒、做生意为生。民国二十年间,家有水田10多亩,畬地几十亩。 绍贞年幼时读过私塾,清光绪二十年(1894)在龙州将弁学校学习,后到北平讲武堂受训...[详细]

郭凤岗 [公元1892年-1936年]

  • 郭凤岗(1892—1936),字梧亭,宣一里(今江口镇)和合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结业于桂林蚕业学堂,旋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与李宗仁同学。毕业后,又考进湖南讲武堂,嗣后转入武昌讲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被派往柳州沙塘,在陆荣廷部充准尉见习官,因才能出众,后晋升为中校副团长...[详细]

滕国栋 [公元1902年-1936年]

  • 滕国栋(1902~1936),壮族。林逢乡林逢村人。青年时期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就读,期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灌输,积极参加学生的-。后因家境贫困。于1925年退学回家。回乡后,与滕德甫等一起组织农民协会,成为林凤(逢)乡的农-动骨干。 1926年8月, 他由余少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详细]

郭承立 [公元1853年-1936年]

  • 郭承立(1853~1936),原名成立,号树材。大黎乡(今大黎镇)平安那兰村人。父文林,母陈氏。 5岁丧母。 承立为独子,青少年热衷科举,屡试未获功名,依例以俊秀报捐监生。光绪十三年(1887) 腊月采买松苗廿余万株,雇工在村西5里古河冲二千多亩荒山栽种,次年春夏复播松籽数斗,冬季补种松苗,...[详细]

高桥是清 [公元1854年-1936年,第20届日本首相、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

  • 高桥是清(たかはしこれきよ,1854年9月19日-1936年2月26日),是第20届日本首相、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在 冈田启介内阁任大藏大臣时,因反对为扩军而增加财政支出而被日本陆军所嫉恨,二二六事件被陆军兵变士兵暗杀。高桥是清生活于日本由弱到强、开始侵略邻国的时代,他在思想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详细]

范晋藩 [公元1866年-1936年]

  • 范晋藩(1866—1936年),又名介寅,横山乡旺坡村人。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科秀才,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举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历任广东乐昌、澄海、东莞、揭阳等县知县,光绪二十三年癸卯科广东乡试考试官。与吕浚堃同为陆川县志1923年版总纂。...[详细]

陈文宝 [公元1913年-1936年]

  • 陈文宝(1913~1936),横山县冷窑子村(今属靖边县)人。早年丧母。幼家贫,随父漂泊,揽工、行乞度日。 民国十八年(1929),文宝参加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英武果敢,为志丹赏识。后队伍编入红军第廿六军,文宝自告奋勇担任志丹的勤务兵。民国二十一年(1932)文宝被派进甘肃国民党十一旅刘宝堂...[详细]

陈聪光 [公元1908年-1936年]

  • 陈聪光(1908—1936),又名陈英,大桥雅松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从事打柴、放牛劳动。1925年进陆川县大同高小读书,后入陆川县中学就读,参加反对成立“陆南税厂”的斗争。1928年陆川中学毕业后在家习拳练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与陈能膺、胡炳瑞、陈振权等在龙河、大同一带组织“...[详细]

朱应有 [公元1913年-1936年]

  • 朱应有(1913—1936),直罗镇药埠头村人,鄜县苏维埃政府创始人韩明奎的得力助手。 1930年,刘志丹率陕甘工农红军进入鄜县西部地区,朱应有协同韩明奎等人积极参加了刘志丹所领导的“太白夺枪”等武装斗争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1933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药埠头支部书记。随后...[详细]

朱万金 [公元1894年-1936年]

  • 朱万金(1894--1936)生于宾县财神庙,16岁时搬到宾县与延寿县交界的双鸭岭南(今青川乡石城村)。日本侵略东北后,土匪横行,杀人绑票,无恶不作。为防匪患,一些住户纷纷买枪自卫,因居住分散难以养护,故此成立大排队,乡邻推选朱万金为大排队长。队部设在二队(今青川乡新民村)。 大排队有 2...[详细]

钟辉元 [公元1911年-1936年]

  • 钟辉元,原名维善,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生于上杭太平里(今才溪乡贵竹村)。 民国18年(1929年)5月,红四军再次入闽。7月,他积极投入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次年6月,获悉乡苏维埃政府号召扩大红军的消息,耐心说服父母,第一个报名参加红军,在革命的大熔炉里,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中国共...[详细]

钟阿仁 [公元1923年-1936年]

  • 钟阿仁,畲族,附城区虎龙坑樟□垄村(今州洋乡八斗浿村)人,民国12年(1923年)7月生。 民国23年初,承天乡建立苏维埃政府,他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少先队长。同年秋,国民党 派调集大批军队“围剿”霞鼎苏区,革命斗争转入秘密活动,他留在村里探听情报,送信联络。 民国24年春,霞鼎地区游击斗...[详细]

郑宗玉 [公元1908年-1936年]

  • 郑宗玉(1908~1936年),原名木金,化名朱玉、珠玉、陈宗玉、宗毓,福安溪潭濑洋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9岁进入县立湖山高等小学就读,成绩优异,与马立峰结为莫逆之交。民国11年(1922年),辍学往穆阳私人钱庄当学徒。此间,他白天经商,夜里苦读不倦。 民国15年,他回乡务...[详细]

郑元桢 [公元1879年-1936年]

  • 郑元桢,字翊周,南平县(今南平市)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其父以漆皮枕为业。元桢从小聪明好学,凝重寡言,五岁时读书一目成诵,受师器重。光绪二十二年入县学,旋受学于高师序东,学业猛进。光绪二十四年,步试补廪。光绪三十年恩科会试中进士,钦点兵部主事,后改授广东龙门知县。郑元桢任广东龙门县知县...[详细]

赵一曼 [公元1905年-1936年,抗日民族女英雄]

  •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 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详细]

张云松 [公元1893年-1936年]

  • 张云松(1893~1936)原名久桢,建宁岩上人,毕业于福建政法学校。曾任福鼎县第一科科长,代理县长。 民国10年(1921)至13年间在新加坡华侨办的吉隆坡中华中学任校长,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辞职回县,创办凤麟中学,任校长。聘请进步人士黄农为教务主任,并与黄常在师生中宣传进步思想。北伐...[详细]

张承忠 [公元1908年-1936年]

  • 张承忠,又名晨钟,号子干,代号“程咬金”,1908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张家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全家迁往清涧县寨沟乡张家碱村。幼时就读于清涧县第二高小,1924年入绥德四师,在李子洲、杨明轩等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绥师被封闭后,张承忠先后在店子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