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山(1911—1935) 乳名红鱼,又名全林,洛南县古城镇姜村人。 姜云山兄妹4人,因家境败落,小时只在私塾读书4年,便挑起扁担谋生。民国17年(1928)1月,许旅进驻三要司、寺坡、古城一带,扩军练兵,组织农民协会,打土豪、分财物。姜云山耳闻目睹,受到革命影响,决心参军。但因“许旅”出...[详细]
姜学文 (1914-1935),又名彭亭璋。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1933年1月经袁之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满洲省委大破坏时被捕。在狱中表现坚贞不屈曾参加-斗争。被判处8年徒刑。1935年病亡于道里监狱。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董雨航 吉...[详细]
贾令德(1904~1935),化名云夫,贾家沟村人,出身于富农家庭。1923年入神木县立第一高小上学期间,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了较深的认识。1925年冬毕业回乡,在本村小学任教。他同情贫雇农,思想更趋激进。1927年秋,经王兆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贾家沟支部组织委员、中...[详细]
惠世良(1909~1935) 化名马三。男,汉族。清涧县宽州镇小岔则村人。陕北红军指挥员之一。 世 境贫寒,幼年丧母,父亲常出外打工以谋生计。17岁投军李象九营,受革命思想熏陶。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失败后,回乡作佃农。1930年冬,加入共产党。世良在民间以敢于匡扶正义,保护弱者...[详细]
胡大机(1910年—1935年),出生于漳州一书香之家,父曾编纂过海澄等县志。大机少年时聪颖勤学、嫉恶如仇,深恶封建习俗,曾把悬在家中厅堂的“钦赐选魁”金字匾砸掉。稍长,对-劣绅的隐私丑闻,敢于揭露,还用“胡椒”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社会黑暗。他的富有战斗气息的作品,被群众誉为“真辣椒”,...[详细]
黄云爱(1913~1935.4),又名月娥,女,黄家墕村人,出嫁到贾家沟村。丈夫贾怀忠曾任中共神木南乡区委军事委员(后叛变)。黄云爱母家极贫,儿时衣不遮体,食不饱腹。10岁出头即下地劳动,仍不得温饱,盼望有一日过上好光景。婚后受丈夫影响,于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遂全身心投入革命。经常站岗、放...[详细]
洪坤元 江西省弋阳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家庭贫穷,读两年私熟后随父为地主耕田。在方志敏等人的影响下,于民国14年(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弋阳特别支部的成员。民国15年,洪坤元作为洪家村农民协会的负责人,率领农友参加了著名的漆工镇农民-,任...[详细]
贺忠才(1905—1935) 乳名长命,绰号“飞毛腿”,洛南县古城镇人。 贺忠才出生于贫苦农家,因家境贫寒,从小辍学在家劳动。15岁时跟拳师习武,练就腿上功夫,行走如飞,当地群众誉其为“飞毛腿”。20岁后,常以担盐为生。民国19年(1930)报名参加了刘实通、岳新明领导的“红枪会”,不久成为...[详细]
贺远柏(1913~1935)、黄香子(~1935) 贺远柏,梨园岔大西沟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5月,豫陕游击师转战腰庄、两岔河,20日成立梨园岔区苏维埃和赤卫军,远柏当选为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长。后豫陕游击师组建第四大队,远柏任第一分队队长。在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中,远柏带领乡亲清算土豪,插...[详细]
何熊(1913—1935) 洛南县张河乡人。 何熊出身于贫苦农家。民国18年(1929)拜刘实通为师,学习拳术、气功。民国19年(1930)参加刘实通组织的“红枪会”,开展抗粮、抗捐、除霸斗争。民国23年(1934)冬参加抗捐第一军,任侦察员,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民国24年(1935)...[详细]
郝清玉,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1918年到北平做制鞋工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根据中共北方区委指示,中共正定地方委员会成立,郝清玉担任地委委员,在当地努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宣传党的革命思想,扩大党的影响。 1928年春,郝清玉奉调天津,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委...[详细]
韩森 (1883-1935),全名汉森·乔治·查尔斯。美国外交官。1909年来华,为使馆翻译学生,后来在上海、烟台、大连、天津、牛庄、汕头、重庆、福州等地任领事。1918~1921年任驻哈尔滨领事。1921~1934年任驻哈尔滨总领事。1935年秋,奉命调往希腊萨珞尼卡任总领事。9月2日,...[详细]
郭毓仁(1911~1935) 化名任山,郭家沟村人。幼年失母,家道贫寒,从小帮父劳动,养成勤劳、朴实、忠厚的优良品质。 1925年春,15岁的郭毓仁,被国民党86师抓去当兵,先后在该部罗德兴、李福成、常瑞楼营任战士、十长(班长)。 1933年春,郭随国民党军驻宋家川镇,他与中共地下党员王...[详细]
郭光灿,又名郭灿、独晃,笔名丁英,南安蓬华人,清宣统元年(1909)山生。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读书时热心参加当地华侨的进步活动。 民国18年(1929),光灿被英殖民当局逮捕,驱逐回国。先在厦门十三中学念书,后返回家乡山后村,参加郭子仲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因工作需要,返厦门,以福建省...[详细]
郭代藩(1869~1935) 字介仁,石泉县后柳区凤阳乡杨子明沟人。清贡生郭万仞之子。光绪十一年(1885),郭代藩年方16岁,便“身入黉门”考取秀才。22岁时,又中一等举人。他擅长诗词,精通医学,考职取列优等,分发补用巡检,指分湖北,在武昌、郧阳等府作法审员。民国八年(1919)由鄂返陕,在冯...[详细]
高彦喜(1901~1935) 本县何家集乡蛇沟村人。 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春秀延县成立赤卫队他担任队长,在老君殿一带,拉豪绅斗地主,打富济贫。1934年11月驻老君殿镇的国民党李营长派人在蛇沟将彦喜逮捕,严刑拷打要他供出中共党员和领导人名单与联络地址,但铁骨铮铮的...[详细]
高绪祖(1907~1935),字绳武,代号何通,店镇神堂沟村人。1925年考入绥德师范。1926年积极参与成立“振葭会”,创办《振葭》刊物,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神堂沟村党支部书记、葭南区党委组织委员和葭县互济会负责人、农民协会主席、县委组织部长。1935年农历2月20日晚,在李家圪村的一个山窑...[详细]
高录忠(1910~1935),字淇汛,小名兴召,代号老南,为录孝堂兄。1927年在乌镇高小上学,思想活跃,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转入县城高小读书,是该校党支部负责人之一,分管共青团工作。1930~1931年秘密宣传革命,与录孝在本村及周围村庄发展了二十多名党员,成立了高起家坬特别...[详细]
高录顺(1907—1935),又名云汉,字雨亭。市郊区陈炉镇那坡村人。 民国14年(1925),高录顺毕业于同官县第二高等小学。15年(1926)2月,进西安民立中学读书。17年(1928),在民立中学经张邦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参加-,利用假期,在家乡民众中宣传只有打倒军阀,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