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焕卿(1912~1934)女。又名凤鸣。陕西米脂人。先后就读于米脂县立女子高小、三民第二中学。在女小和三民二中进步教师的影响下,192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与同学、中共党员尤祥斋、张惠敏等一起,团结全校女生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成效显著。1931年考入榆林女子师范学校,仍关心家乡...[详细]
崔玉瑚(1910~1934) 男,汉族。清涧县高杰村镇贺家山(贺新庄)人。陕北红军指挥员之一。 出身寒素。9岁起在高杰村求学,后考入省立四师第7班,品学兼优,为学生表率。1926年参加共青团,后加入共产党。同年秋,返清,执教于第三高小。在校长周继丰领导下,积极开展学生运动,逢集遇会,带领学生...[详细]
崔文运(1884~1934)陕西绥德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绥德南区从事革命斗争。1934年1月,中共陕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特派员的意见,将中共绥(德)清(涧)中心区委改建成中共绥(德)清(涧)县委,由崔任县委书记。同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又决定在绥德、清涧两县分别设立...[详细]
陈祥榕(1910~1934年),又名陈尚容,连江县城关镇人。陈家世代行医,颇有名望。民国12年(1923年)春,父母在行医中染疫身亡,陈家沦为赤贫,时祥榕在小学六年级就读,迫于生计,辍学入“益龄”药店当学徒。祥榕性情刚烈,不堪-,不久即转到“打铜春”店学五金工艺,闲时习文练武自娱。 民国14...[详细]
陈体,字孝山,安溪县金谷乡深洋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出生。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喜交朋友。 稍长,随其父、兄四处为人印砖瓦为生。空余时间经常上山打猎,练就一手好 法,百步之内举 射击,飞鸟必落。 民国17年初夏,陈体被中共永春县委吸收为党员,(据有姓名可查者为安溪境内发展的第一...[详细]
陈顺昌(1905~1934年) 小名曷嫩,建阳童游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世居建阳彭墩张源村。 民国10年(1921年),陈顺昌进建瓯培汉中学。民国15年,到福建省立第二中学师范部读书,期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6年初,国民党右派在福...[详细]
陈庆山,191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瑗珲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陈连悦三次连任黑龙江省议会议员,曾主笔拟就《索还江东六十四屯呈文》,呈报北洋政府,期望早日恢复祖国河山。陈庆山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1926年就学于哈尔滨许公工业中学。1931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专科俄文班。在校期间,接触了中共地下党...[详细]
陈洪妹,原名冬寿,赛岐象环村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生于一木工家庭。 民国20年(1931年)春,由中共福安县委书记马立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隐蔽在赛岐高而山的“旭记”茶行当茶箱木工。他白天做工,晚上到象环村一带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建立贫农团。开展“五抗”斗争。 民国21年1...[详细]
陈德旺,贡川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粗识文字,以泥水匠为生,家庭贫穷,其妻早逝。他个性谦和,与人为善,民国23年(1934年)间任贡川农会主席。 邓纯馄,贡川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生,小学文化,家贫无固定职业,曾任私塾教师。他天资聪颖,临危不惧。民国23年任贡...[详细]
陈朝敬(1889~1934年),乳名敬老,安砂曹田松林下人,靠租田耕种为生。他素有正义感,反对-害人,曾制止过村里的-活动。民国23年(1934年)2月红军解放安砂后,他积极参加赤卫队,被选为曹田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带头打土豪,分田地。同年8月,红军撤出安砂不久,国民党军队和侦缉队、地主武装“...[详细]
曹士荣(1909~1934) 曹士荣,男,原名曹福胜,1909年出生在保安县西乡义正川一个生活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明伶利,颇有胆识。青年时,在永宁山读高小,受到中共早期党员王子宜的培养和教育,对革命有了认识。经常随同王子宜、赵耀先到附近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宣传革命道理。1928年加入中国共...[详细]
白自强(1902~1934) 乳名周元,字子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高杰村一个富有的家庭。父白应甲重教济贫,知名乡里。20年代初,自强和胞弟自成、堂弟自立,由县第二高小考入榆林中学,接受马列,参闹-,品学兼优,被誉为清涧三白。其由李子洲介绍加入共产党。榆中毕业后,先后在横山响水高小和...[详细]
白雪山(1905~1934) 字东岭,化名周凯。白李家河人,出身寒微。10岁乡学启蒙,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在前辈影响下,寻求革命真理,参加党的 组织陕北青年社。未几,军阀井岳秀勒令解散四师,雪山-返乡,宣传进步思想,帮助组建农民协会。1926年11月,由李子洲介绍加入共产党。继奉党指...[详细]
艾霞(1912~1934年),女,原名严以南,又名诗伟,厦门人。民国元年(1912年)11月出生。自幼喜爱戏剧,童年随父到北平,在北平圣心女校就读。民国17年,举家南迁上海。 16岁时参加南国剧社的话剧演出。民国19~20年,应聘任耐梅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演员。民国21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详细]
郑师儒(1893一1934)字效古,温县郑门庄人。开封省立师范学校毕业,为“五四”运动时期向本县群众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最早的激进人士之一。1921年任教于温县县立高等小学堂,积极向学生介绍《进化论》、《民约论》,启迪科学与民主思想,联络进步教师李则刚等提倡“打偶像,破迷信”,在学校创办《温声》小...[详细]
张长荣(1907~1934年),字灿华,曾用名张树华,改名童长荣。安徽省枞阳县人。1921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后,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担任省 领导职务,参与创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次年,参加领导安庆市数千学生反对军阀统治的-大-。 1925年夏,他组织学生-,声援上海 “五卅...[详细]
张和斋(1865.2.3~1934.4.26),开封市人。张幼南(1893.2.8~1975.4.26),和斋长子。张春茂(1909.5.21~2000.12.14),和斋6子。清朝末年,张家在开封以开瓷器店为生,张和斋任店掌柜。他虽经营瓷器,但对照像术却颇有兴趣,终于民国初年又成为开封留春照像...[详细]
余洒度(1898—1934),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在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随叶挺独立团北伐到武昌,后历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团长,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师长。 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详细]
汪裕先(1908-1934) 又名文翰,别号佐农,本县周浦镇人。 裕先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收入很低。因此,裕先从小就没能上正规学校,只能在周浦孤儿院义务学堂读几年书。8岁时,父亲过世,靠母亲做帮工和叔父的接济勉强维持生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13岁的裕先便到上海一家钱庄当学徒。3年学徒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