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助(1905~1934年),靖城沥阳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家乡发洪水,举家迁居龙溪县虎庵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以后参加王占春领导的革命斗争,协助建立虎庵村秘密农会。10月,余天助组织虎庵村农友,会合南乡一带农民,声援漳州——程溪轻便车工人的-斗争,获得胜利。12月,又与南乡...[详细]
余佩皋(1888~1934年),女,江苏苏州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民国2年(1913年)为探索“提高女子教育,振兴女权”的道路,奔赴广西,任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校长。民国4年南渡婆罗洲,任婆罗洲山口洋中学校长。翌年转新加坡,与庄希泉共同创办南洋女学,任第一任校长。民...[详细]
叶举(1884~1934) 叶举,字若卿,广东惠阳人。将弁学堂第一期毕业生。清宣统元年(1909)任广东黄埔陆军学堂及法政学堂教习、学兵营督队官。宣统三年参与组织广东北伐军,任广东陆军第三混成协参谋长。民国元年(1912)2月任广东陆军第一旅旅长。民国2年龙济光奉袁世凯之命由梧州入粤镇压“二...[详细]
杨挺英(1911~1934年),又名杨英,出生于连江县透堡乡北街村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杨孝焕,曾任红军兵工厂厂长。挺英自幼聪颖,喜读进步书籍。16岁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即秘密加入反帝大同盟,成为学运骨干。民国17年(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乌石山师范学校支部组织委员。毕业回...[详细]
杨根荣(1907~1934年),将乐县水南人,出生佃农家庭。杨少年时,父亲早逝,家庭贫苦,从小勤劳朴实,17岁成为种田能手。他性格刚强,为人正直,热心助人,乡亲们称赞他是“好后生”。民国20年(1931年)6月,红军解放将乐,他告别守寡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报名参加红军游击队。 在游击队中,杨...[详细]
杨而菖(1913~1934年),小名杨与顺,连江县透堡乡人。连江、罗源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 杨于民国18年(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1月成立中共连江县委,杨任书记,先后多次前往罗源县北山、飞竹、甘厝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成立罗源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应德乡支...[详细]
徐名鸿(1897~1934) 徐名鸿,字翱翔。广东丰顺人。早年在家乡就读。 民国元年(1912)就读於广东师范专科学校附中,后考取北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民国8年毕业后留附中任语文教师兼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与毛泽东相识,关系友好。他与进步人士组织读书会,主办平民教育,组织激进“工谈社...[详细]
徐花狗(1911~1934年),将乐县水南人。1911年10月,徐花狗出生在距将乐城关仅一河之隔的将乐水南三班村一佃农家庭,其父徐乃寿靠租种地主几亩薄田养家糊口,生活十分贫苦。 徐花狗是家中独子,年幼时机灵好动,活泼可爱,父母视他如心肝宝贝。少年时,徐花狗便迷上了将乐当地的民间小调,尤其对吹...[详细]
徐赤生,原名徐玉琅,字太景,小名马木子,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同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时长汀已有共产党地下活动,赤生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7年,由王仰颜、黄亚光介...[详细]
谢信周(1896~1934年),号国发,罗源县飞竹乡大善村人。 民国22年(1933年),谢在共产党人阮在永影响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任洋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3年3月任罗源县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此后,在丰余、岭头、中房一带开展宣传活动。5月7日福建省保安11团某营围剿罗源苏区,...[详细]
谢大大(1901~1934年)漳湾王坑村人。30年代初,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闽东农村,灾荒不断,赋税繁重,民不聊生。时宁德城关有名的“十八帮”头目谢大大,以忠义结交朋友,抱打不平,劫富济贫,成为民间传奇人物。谢大大等为了生活,也干些如贩运私盐、宰私牛、开场的事,他们还在一起练拳习武,谈论时政。民国1...[详细]
谢阿拾,又名谢员。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于溪坪里。幼时读过几年私塾。民国22年(1933)11月,参加马立峰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23年3月,上西柘洋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他被选任区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同年10月4日,国民党军队“围剿”柘洋苏区,他带领队伍撤退到岚前,后转移到英山。一天,他正在英山...[详细]
吴少安,又名廷熙、乳名锦衡,洋尾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于农民家庭。少安幼聪慧好学,先后就读于洋尾村私塾、宁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民国18年(1929)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求学。在榕学习期间,接触到马列主义书刊,受到薰陶和启迪,与进步学生交往密切,加入革命行列,参加他们的-,上街张贴标语,经...[详细]
吴开进(1913~1934年),丰田宝林人(今丰田华侨农场宝林作业区)。他自幼聪敏过人,深得塾师喜爱。家贫辍学,到荆城中药铺当伙计,又被为富不仁的老板辞退。 民国16年(1927年)8月,中共闽南特委在开进家的旅店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年仅14岁的开进作了许多服务工作。 民国21年4月,中国...[详细]
吴法弟,曾名吴雄,黄柏乡下石二村人。民国5年(1916)10月出生。15岁时,因生活困迫去当兵,曾在国民党驻赛岐海军教导团任过排长之职。 民国20年,法弟在马立峰的启发下,投身革命队伍。他积极参加福安溪柄一带的农民抗债斗争,并参加中共福安县委组织的“五一-”、“八一-”和“溪柄-”。民国21...[详细]
吴成,字自恭,号廷敬。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四日(1907年1月17日)生于东源村贫农家庭。幼时读过5年私塾,年青时随父学习缝纫,夜里学文习字,兼习拳术。 民国21年(1932)春,吴成在黄柏一带从事缝纫,结识共产党员周资成而参加革命。民国22年春,在东源村秘密组织农会、贫农团,发动农民开展抗...[详细]
伍朝枢(1883~1934) 伍朝枢,字梯云,广东新会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父伍廷芳任美国公使,他随父赴美先后就学于华盛顿科士学校、西区高等学校和大西洋城高等学校。光绪二十八年归国,光绪三十四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3年后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接着,入林肯法律研究院...[详细]
翁树年,建瓯县人,清绪二十八年(1902)生。民国14年(1925)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擅长国画,学米芾笔意,潇洒俊逸。民国15年杨峻德自北京过上海,他和潘作民、葛越溪随杨同道返建瓯开展革命工作。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二军六师进驻建瓯,在-表肖劲光推动下,成立国民党建瓯县党部筹备处...[详细]
王振江(1891~1934) 字峻九,乳名九娃,原籍宝鸡陵川人。幼失恃,家贫如洗,随母乞食于虢镇街。九娃7岁时,性聪睿顽劣。其时,昼乞街市,夜蹲摊食灶笼,常偷拉便于灶笼内。长此以往,被察觉后,遭众人恶,遂被逐出虢镇街。后随母乞讨入南山到嘴头,以打零工或乞为生。 九娃成年后,于嘴头街成家立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