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昭(1877—1932),又名昭洞,字潜斋,余姚坎镇(今属慈溪坎墩街道)人。幼随父读书,喜习拳棒。早年当油坊学徒、木行职员,20岁进余姚地方自治讲习所,结业归里办保德小学和农民夜校。辛亥革命前结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奉陶委派,秘密制造 运往前线。1912年,陶成章在沪被暗杀,曾伺机为陶0,未成...[详细]
方阁生(1900~1932),号联卿,岳阳县杨林乡人。11岁时随父逃荒到华容塔市驿。1927年加入农会青年-组织,1930年被选为塔市驿工会主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任中共华容县委副书记兼管财经工作。11月,湘鄂西省委决定将石首、华容两县合并组成江南县,推选他任县委书记兼江南苏维埃...[详细]
丁庭松(1909~1932),化名陈奋义、李忠诚,今汨罗市长乐镇人。商人家庭出身。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长乐党支部委员,1929年春任党支部书记,1930年7月任湘阴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0月,任湘阴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8月,奉调湘鄂赣省委机关;1932年4月,任湘鄂赣省...[详细]
覃道平(1894.7—1932.11) 原名覃善鸣,壮族。百马乡丹桂村人。1914年16岁的覃道平高小毕业后,他邀约几位同学步行南宁,考入南宁政法学堂。在学期间,覃道平接受孙中山“-”思想,参加讨袁-。毕业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对他产生巨大的鼓舞。1918年, 覃道平...[详细]
戴克敏(1906-193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革命烈士。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红25军75师政委。 戴克敏的父亲戴雪舫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从小受其进步思想的熏陶。1924年,考入武昌...[详细]
陈绍常(1893~1932) 字棣华,化名杨天一,浏阳县文家市人,清光绪十九年( 1893)生。19岁就读于长郡中学,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6年回国。回乡后,创办上达学校。旋经黄建中介绍加入共产党,“马日事变”后被通缉。1928年,人红五军二纵队。次年三月随部回浏阳,接替苏维埃政府主席...[详细]
陈嘉良(1898~1932),曾用名陈建安、陈子华,吴圩镇祥宁村那髻坡人。幼年读私塾,天资聪明,爱读古书,成绩优异。曾博览我国古代和近代史诗。在本村小学任教期间,他常向村民父老谈古论今,讲述孙中山革命事迹和历代农民起义故事。 1926年,他在广西农讲所教员宁培瑛的宣传影响下,和唐光天、唐希贤...[详细]
陈洪涛(1905—1932),原名陈素华。壮族。武篆区上圩村人。 1924年,他考取百色省立第五中学,被选为该校学生会主席。不久,他组织“东凤留邕色学会”,被选为百色分会会长。1925年退学回乡,投身于韦拔群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同年冬,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在梧州开办宣传员养成所,韦拔群以国民党东...[详细]
程训宣 (1910-1932) 程启宗之胞妹、徐向前之妻。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松树岗程维德村人。 人物生平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姊妹五人,她是唯一的女性。幼年读过小学。1927年黄麻起义前后,她兄妹五人相继参加革命。她本人先在本村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后在村妇女协会负责宣传工作...[详细]
陈鼓涛(1904—1932),原名守箴。壮族。武篆区上圩村人。1925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三师范。1926年春,进入广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回乡,先后任广西东兰第二、 第三届农讲所教员及县第二届农民协会宣传委员。1927年8月,陈鼓涛奉调到恩隆、奉议、思林、向都等县领导...[详细]
程颂万 (1865~1932) 程颂万,字子大,号鹿川,晚号十发居士,宁乡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生于长沙。父程荣发,兄程伯翰,姊妹程颂芬、程颂芳,一门文采。程颂万十五岁就学于武陵杨彝珍,以辞章闻名。及冠,往来湘、鄂间,与当时阎镇珩、易顺鼎、何维朴、王景峨、邓辅纶、陈三立、梁鼎芬等诗...[详细]
曹顺标(1915—1932),又名仁标、仁飚,萧山城厢镇人。顺标有三姐、二兄,排行最小。1921年起先后在萧山福音堂小学和县立仓桥小学读书。1926年秋,考入上海八仙桥中法学堂;次年,转入上海立达学园,其间,接触进步人士,了解马列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五一”--时遭逮...[详细]
曹林懋(1873-1932),原名林,号保和,杨叶毛镰咀人,省立湖北师范学堂毕业,1903年中举。1904年至1906年筹办湖北商业中学、商业小学、武汉民立中学、武昌五路高等小学、武昌支郡师范、荆门师范等10余所学校,期间,被湖北按察使梁鼎芬聘为全省预备中学堂会办,后迁任广西省视学,湖北、广西两...[详细]
蔡玉坤(1889~1932),华容县胜峰乡人。1926年春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继任区农协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奉命在石首、监利一带从事地下活动。同年秋,打入东二区常练队,同年冬,举行武装起义。1928年初,惩治劣绅刘应城、黄谷城和国民政府沔阳县县长,缴获大批生活物资,...[详细]
白汉云(1904—1932),化名以定。武篆区兰木圩人。 1921年白云汉考入武篆育才小学。 1922年8月,以学生代表身份参加清算当地大土豪杜瑶甫。1924年秋,他考取百色省立第五中学,他秉性诚实与同学团结友爱,自己节衣缩食,尽量帮助贫苦同学解决困难。1926年春,“东兰农民惨案”发生,他...[详细]
朱腾芬(1881~1932年),字承芳,号馨梓,化名达三,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福鼎县果洋村。幼承庭训,勤学自励。8岁入塾,智力超人。光绪二十四年,参加福宁府试,中秀才,名列第一,被选送福建全闽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历任福鼎县视学员、劝学所所长兼高等小学校长、禁烟局局长等职。他主张废八股、...[详细]
周芝祯(1884~1932) 号伯干、干臣,茶房两岭村人,民国六年(1917)入北京朝阳大学。求学期间受民主份子熏薮,立志革新,为国献身。返里任龙驹寨县佐,因深感振兴桑梓须从培养人才入手,弃政从教,任龙驹寨紫阳宫高等学校管理。民国十六年(1927),回本村利用周家祖祠创立朝阳乐育高等小学校(...[详细]
郑维新(1911~1932) 郑维新,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仓山岭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维新6岁丧父,依靠母亲在培元小学教书来维持生活。他在中学读书时即于课余时间先后在培元小学、三山中学兼课,以弥补家用。他先在三山中学读书,后转到英华中学就读。在学校中,他追求进步,经常阅读革命书籍,民国...[详细]
张际升(1872~1932年),乳名顺德,字纯清,祖籍书洋塔下。清末、民国时期有名的知县、县长和名医。 清光绪年间,县学科试,张际升名列前茅。后随父去南洋,厌倦经商,以极大的兴趣自学中医学,并有所成就。不久回国继续攻读诗书,获贡生。而立之年涉足仕途,曾任广东从化知县,替百姓办许多实事、好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