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广(1912~1929),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自幼父母病故,在香港与大哥冯新相依为命,后来到一家小工厂做工。 民国14年(1925)6月,省港大-爆发,冯广回到广州。民国15年4月,参加劳动童子团,先后被选为副团长兼宣传部长、总团候补执行委员,并加入了共青团。不...[详细]
方汝楫(1899~1929),又名方章若,惠城镇西联村人。幼年家贫,父早丧,母长期卧病,靠祖母做小生意糊口。小学毕业后,勤奋自学。民国6年(1917)受聘到惠来县鳌头村教书。民国8年(1919)赴广州学习国语注音字母,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薰陶。民国12年(1923)7月考入广东“宣传员养成所”...[详细]
方其颐(1904~1929),又名炽昌,惠城镇西联村人。民国14年(1925)在惠来县立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的爱国宣传活动,以及学生的反封建斗争, 地方的封建当权派通过学校压制学生-的行为。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积极参加惠来的农-动。 民国16年(1927),“...[详细]
陈权 (1900—1929) 陈权,化名陈麟,外海西安里人。少时随兄至澳门、香港做童工。民国4年(1915年)在英国昌兴公司“亚洲皇后”号万吨客轮当海员。其间,参加中国国民党组织的海外联义社,在轮船工人组织的“工余乐社”当粤剧演员。曾与“工余乐社”海员为孙中山偕宋庆龄乘“亚洲皇后”轮自香港赴...[详细]
陈龙庆(1868~1929年),字芷云,初署所居为“餐英书屋”。他原籍海阳,后因避乱迁居澄海蓬洲所城。他少年时补博士弟子员,曾前后7次参加广东乡试未能中举,后来按照援例,被分配到福建任职。一段时间后便辞职而归,与梅县杨季岳等在汕头创办《岭东日报》社,并任主笔。1904年,他在家门张贴“家庭办学校...[详细]
张自成(1896~1929),原名全围,男,苗族,麻阳县杨柳坪人。清宣统元年(1909)读私塾,成绩拔萃。塾师张赐荣批其文:“少年有此峥嵘之才,实在难得”,劝改全围为自成。 民国元年(1912),张自成因家贫辍学务农。4年赴县城习艺刻字。11年至常德玛瑙巷开设文福堂刻字店。工艺益精,顾客盈门...[详细]
张吉斌(1900~1929),又名纪碑,男,苗族,麻阳县泥溪垄人。廖冬求(1903~1929),女,苗族,泥溪垄人。 民国14年(1925)5月,泥溪垄建立农民协会,张吉斌、廖冬求投身革命,参加反对土豪劣绅和减租减息斗争。15年,一同加人中国共产党,又一同参加农民自卫军,在西晃山、杨柳坡、高...[详细]
张华(1895-1929),字冠军,又名中冕,别名子余,钟祥洋梓人。1915年武昌高师毕业后,去日本早稻田大学主攻法律。 1919年初,张华从日本毕业回国到汉口,任《湖广新报》主笔,从此以该报为阵地,抨击时事,号召革命。 1921年9月,张华被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详细]
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号觙庵,又号伋安,别署中国之旧民。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第三子曾纪鸿长子,曾国藩长孙。光绪十五年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其诗惊才艳丽,属温李一派,王闿运称为圣童;梁启超誉为诗界八贤;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详细]
滕英斋(1901~1929),又名嗣森、嗣佐,字代厚,男,苗族,麻阳县苦梨寨人。民国5年(1916)毕业于麻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升入芷江联立九中就读。9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校。滕英斋在校期间,经常阅读《新青年》等书刊,受进步思想的薰陶,信仰马列主义。1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3年秋人上海政法学院。...[详细]
薛南溟(1862~1929),字翼运。祖居无锡县西漳寺头,后迁无锡城内前西溪。清末民初实业家。其父薛福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光绪十四年(1888年)考中举人,入李鸿章幕府。李任直隶总督时,他以候补知县衔任天津县、道、府三署发审委员会委员。光绪二十年因父丧回家,不久辞职。 ...[详细]
伍若兰(1903-1929) 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女,1903年3月出生于来阳县城南九眼塘村一户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12岁入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衡阳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同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同班读书,...[详细]
陶甲三(1874~1929),名存鼎,号铸九,今长丰县陶楼乡人。 陶甲三幼时就读私塾,后师从寿县三义集名儒杨传栋、杨庙前清邑庠生张兆生(陶甲三岳父),学习经、史、诗、赋等各3年,以文笔及品德出众而被同辈誉为寿东南名士。1900年在陶楼小南庄建草屋三间,以教书为生。 辛亥革命后倡导新学,陶...[详细]
宋文魁,名绳武,1897年生于东流县楼阁宋村的一个乡间塾师家庭。其祖父宋继志,系前清秀才,父嘉宾,为清末贡生。 宋文魁自幼从父习文,稍长即至安庆入学读书。1918年卒业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同年秋,被分配到五河县任高等小学教员,转徙灵壁县高等小学执教。1926年回籍东流县从事小学教育。1...[详细]
保定士官学校第三任校长 治学从严 , 爱国爱生创佳绩 曲同丰 (1873-1929), 字伟卿 , 山东福山人 , 早年参加过北洋水师及中日甲午战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三期。曾任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教官 , 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监督、保定军官学堂监督 , 参加过云南辛亥起义 , 任 38...[详细]
莫棠(1865—1929),字楚孙,一字楚生,贵州独山人。晚清大儒、藏书家莫友芝九弟莫祥芝的第三子。早年游宦两广十余年,官至广东韶州知府,与黎汝谦情谊深笃。民国以后弃官归隐,寓居苏州,一生酷嗜图籍收藏,得叔父莫友芝指点,受耳濡目染,通目录学、版本学,对藏书有特殊兴趣,颇富藏书,娴于目录版本之学,...[详细]
么凌云(1845~1929),字悦桂,今东古城镇东古城人。30岁时继承父业,为人治疮,医道精深,在周边县区颇负盛名。其施方施药概不收费,仅当饭时留饮即可,因此求医者络绎不绝。原本是小康之家,因舍药致使家计贫困,但一生舍药始终不变。亲友不忍视其寒苦,众人相帮方免饥寒。逝世后,众人为其立碑3通,赠...[详细]
陈宜禧(1844-1929)斗山朗美村人。少年家贫,以卖髻绳、针、钮为生。1864年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光绪三十年(1904)回乡,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详细]
邹资生,原名祜坤,又名程潜、一中,1900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澧县永丰乡新河口村一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曾担任小学教员。这期间,他与共产党人杨岸有着密切交往。在杨岸的帮助下,邹资生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从中明白了很多革命的道理,决心要做一名反抗黑暗的斗士。 1925年,邹资生辞去教职,担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