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复他,原名福泰,浙江诸暨城关郑家人。1918年,诸暨中区完小毕业。1922年,到杭州武林印刷厂当排字工人。1923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到上海,在《上海商报》做排字工,并在上海书店兼职,秘密参与发行《向导》等进步报刊。1925年2月,任上海印刷工人联合会总务科长,积极发动上海印刷...[详细]
张宗适(1906~1928)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少年时赴湖北武昌,入董必武、张国恩和陈潭秋等创办的私立武汉中学读书,受董必武和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影响。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中学毕业从武昌回到家乡,在王尚德创办的赤水职业学校任教,成为青年团在陕西建立的第一个基...[详细]
张子才 (1883-1928),山东省蓬莱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时,经朱霁青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回国参加起义。后到哈尔滨,住香坊区双井街。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共产党人一起组建了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1925年11月,东北军将领郭松龄发起反对张作霖倒戈战争。他与国民党市党部成员全力支持郭军...[详细]
张善铭(1900—1928),又名张善鸣,西河镇下黄砂村人,出生于贫农之家。 民国7年(1918),考进大埔中学,次年进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此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他与阮啸仙、刘尔崧等同学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投身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民国8年,“五...[详细]
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山西赵城(今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三十二年(1906)后,曾在陕西韩城、兴平、临潼、长安等县任知县。所到之地,均有政声。辛亥革命前加入中国同盟会,西安光复的第三天,受命组织民政府于咸宁县署。10月29日,民政府与参谋处合并为总务府,张与王锡侯...[详细]
张计储(1902——1928),学名传清,曾用名继渠、计枢、继储、季储、化名黄立三。1902年7月27日出生在蒲圻白驹团李家棚。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7月,武汉工团联合会成立,张被选为委员。1924年春,由党组织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学习。192...[详细]
张宝泉(1901~1928)字仲苍。陕西三原人。1915年入三原渭北中学,后转学陕西省立三中。在西安上学期间,因兵荒马乱停课达一年之久,使他十分苦闷,于1920年毅然奔赴天津,考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后的京、津,新思潮风起云涌,青年学生思想极为活跃,张深受影响。1922年加入共进社,随后又加入中...[详细]
叶天底,原名霖蔚,又名天砥,学名天瑞,上虞市谢桥镇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杭州著名的“一师-”。1920年夏,赴上海,由陈望道推荐,在印刷所做校对《新青年》文稿工作。期间,与-、沈定一、邵力子、杨明斋等交往频繁,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8月,在上...[详细]
杨松轩(1872~1928)名鹤年,字松轩,自号补拙轩主人。陕西华州(今华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入私塾发蒙。十九年(1893)入华州少华书院,二十二年(1896)入泾阳味经书院,师从刘古愚。二十四年(1898)随刘古愚到礼泉烟霞草堂继续求学,次年八月返回故里,组织妇女天足振学会,提倡男剪...[详细]
徐履峻(1891~1928),字蓬仙,化名崇德,崇安县大埠头村人。幼年先后就读于私塾和赤石小学堂。毕业后,于民国11年(1922)初春和学友徐淮、张子良一起前往南京,入金陵大学读书。这时的南京,在王荷波、邓中夏等人的领导和推动下,工人运动和-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徐履峻积极参加-,和同学们一起...[详细]
徐汉儒(1906~1928)化名郑德隆。陕西长安人。八岁入私塾发蒙,后考入县立第八高小,毕业后于1924年入西安省立第三中学。1926年刘镇华围攻西安期间,城内粮食供应断绝。他将开酱园的父亲做酱用的原料黄豆和大麦拿出,解决同学们的吃饭问题。同年夏,徐参加了中共与共青团组织在省立一中举办的暑期学校...[详细]
薛自爽(1898~1928)原名春喜,又名卓茂。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幼读私塾。1914年起在本县高塘和泾阳县当学徒,因不堪掌柜-,1918年回乡务农。恶绅支光辉、王振乾横行乡里,逼死多条人命。薛联络四五十个穷兄弟,于1924年初分别包围支、王庄院。支、王闻讯逃往华州,状告薛抗粮抗捐、聚众闹...[详细]
许才升(1903~1928)陕西三水(今陕西旬邑)人。1922年考入西安成德中学,因无力交纳学费退学回家,先后在本县城关、郝村和吕家村小学教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进入享有公费的西安单级师范学校读书,受进步师生影响,积极投入-。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秋,接受中共组织负责人魏野...[详细]
谢岐(1900~1928年),一名鸣岐,字怀西,贵州习水县(今赤水市官渡)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民国12年(1923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任教。民国1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 民国1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闽。11月,占领泉州。12月,谢岐任兴泉永政治监察...[详细]
吴怀清(1861~1928) 字莲溪,银厂董家沟人。祖籍湖北通山县湾里庄。乾隆间,祖父迂文随移民定居山阳。父荫祥为人宽仁厚德,好善乐施。怀清十二岁时,赴县书院童试,名列第一。商州知州闻其名,召致幕中办理文案,由是学问日长。光绪八年(1882)赴省乡试,考中举人。十六年(1890)赴京殿试,为...[详细]
吴调卿(1850~1928),名懋鼎,又名荫伯,江西婺源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亦官亦商的重要人物。历任天津汇丰银行首席买办、关内外铁路总局督办,京师农工商总局督办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退出政坛,在天津从事实业,创办中国早期的火柴、织绒、硝皮等工厂。是天津金融及工商业的开拓式人物 。1882年在...[详细]
魏荫桐(1881—1928年),字恩生,男,长武县进贤区(今彭公乡)孝村人。幼时家贫,入私塾勤学苦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秀才名列第一为增广生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完全科。 武昌起义,陕西革命党人极力倡导响应,魏荫桐毅然加入举义行列,奔走活跃,不甘落后...[详细]
卫定一(1892~1928)又名官印,字仰京,号总成。陕西华阴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入同州师范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辛亥革命后投奔秦陇复汉军,由列兵升为营长。1916年5月与张钫、郭坚、耿直等陕西护国军志士一起,驱逐袁世凯在陕代理人陆建章。后在陕西警备军统...[详细]
魏瀚 (1850~1928年) 字季渚,侯官人,家住东门塔头街。清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船政前学堂学习造船,毕业后留船政任职。光绪元年(1875年),随日意格到英、法国参观学习。光绪三年(1877年),奉派到法国,进削浦官学学习造船,成绩“屡列上等”,曾受聘于法国皇家律师公会,获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