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焕荣(1900—1927),男,博罗县二区埔前乡下村人(现属河源市源城区)。 1919年,罗焕荣受五四-的影响,开始阅读一些进步书报,萌生追求革命的念头。1924年,罗焕荣婚后第三天就离别妻子,赴穗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步兵科的学习骨干,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焕荣入...[详细]
卢廉若(1878~1927)是清末民初澳门的富商,又是一个慈善家和教育家,累官至清资政大夫,祖籍广东新会潮莲乡芦鞭村。其父卢九(名华绍),由乡下定居澳门后,逐渐成为澳门-业的巨子,现澳门有一条街,因该街所有物业均为卢九所有,故名叫卢九街。卢九逝世后,身为长子的卢廉若继承了父业,除经营娱乐业外,还...[详细]
卢德铭 (1905-1927)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总指挥,革命烈士。 四川省宜宾县(今自贡市)人,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一个地主家庭。1921年考入成都公学,在校期间积极投身-。1923年中学毕业后决心投笔从戎,1924年春赴广东报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错过考试时间...[详细]
刘伯强(1901~1927),又名建元,花山镇两龙村人,革命烈士。刘父佩贤,继承祖业在两龙圩经商,专营酒米榨油业。刘伯强8岁就学于沥贝村塾,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一中(即广雅中学),23岁毕业。 “五·四”运动爆发后,刘伯强以留省学生的身份,回县向群众宣传爱国思想,并参加组织学生、店员...[详细]
林伟民(1887~1927),广东香山三灶岛(今珠海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成年后即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资本家的轮船上做工,备受压迫和歧视,逐渐萌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情绪。曾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 在欧美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林伟...[详细]
李庠 (1894-1927)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嘉禾县人,1894年出生。1914年考入湖南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入湖南商业专门学校学习4年,受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立志救国救民。1920年任毛泽东创办的长沙文化书社营业员,为书社到处奔波,积极经营...[详细]
李燮和 (1873-1927) 中国同盟会会员,光复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元勋。 安化县兰田镇(今属涟源市)人。字柱中,派号代钧。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初补县学生员,又就学长沙求实书院,喜与会党及忧时志士交游。光绪三十年(1904),约集同志立黄汉会。旋参加华兴会,与谋长沙起义。事...[详细]
黎彩彰(1873~1927),字锦涛,宁羌州人,原籍湖北麻城孝感县,其先主明末迁宁定居。彩彰少时聪慧勤奋,16岁中秀才,正欲参加科考以进仕途,却逢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子砭教案发生,清廷诏停宁羌州科考,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三原于佑任创办的宏道学堂攻读,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 ...[详细]
廖翔仪(1886—1927)郁南县都城镇人。1917年在都城开办私立小学,并任校长。1925年,在钟世强、龙师侯等的影响和带领下,参加农-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任郁南四区(都城地区)农会主要负责人;4月25日,郁南县农民协会成立,被选为县农会主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郁南县第...[详细]
梁桂华(1893~1927 年), 广东云浮县三坑村人, 是佛山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 岁时到广州学理发, 在3 年满师后到佛山当理发工人, 并学拳术, 后来成为佛山有名的技击家。 民国10 年(1921年)春, 广州的共产主...[详细]
雷亚东(1909—1927年),女,曲江县(今武江区重阳镇)青暖村青水塘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15年(1926年),雷亚东投身于欧日章领导的农-动,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民国16年12月参加西水农民武装-,在青水塘的反围剿战斗中,雷亚东和40多名妇女组成后勤队,为农民自卫军烧茶做饭。冒着枪...[详细]
邝坤(1884~1927),又名邝炳坤,字翕修,号逸虎,别字动辟。香山县黄梁镇小濠涌乡(今斗门县小濠涌)人。父亲邝瑞龙,是清朝钦点御前侍卫。邝坤自小耿直、聪敏。幼年时在广州书馆读书,爱好诗、词、歌、赋,造诣较深。14岁到上海读书,毕业于英华书馆,继而进入北京译学馆肄业。邝坤参加了康有为的保国会,...[详细]
何耀全(1897~1927),祖籍福建永定县,后迁居广州。少时家贫,只读过几年书。民国2 年(1913)16 岁时,在广州 局当电话员,后在军队里任文书。1921 年到香港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当时电车行业工人的工资很低,不能维护起码的生活,何耀全效法苏兆征、林伟民组建香港电车业竞进会,被选为委员。...[详细]
冯鸣佩(1842~1927),字韵石,镇安镇南安庄纂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广东督学部“恩科贡生”第一名。“食奉之禄,则为民;穿佛之衣,则为神,”这是冯鸣佩生前的座右铭。他出任红荳乡(现镇安、白石、托洞等大部分地区)乡政和西宁县(郁南县)儒学官(相当于教育局长)期间,实行“兴修水利、...[详细]
多松年,原名多寿,1905年冬出生在归绥城北郊(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乡)麻花板村一户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直到1918年春天,已经13岁的多松年,才在亲友的资助下,进入归绥石王庙蒙文小学校,后又转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一位思想进步的国语教师,使他了解到中国当时的状况,...[详细]
邓祝三(1902-1927年),董塘镇董中新大门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于1925华参加农民协会,曾在北江农军学校读书,毕业后任第五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5年至1927年的仁化农-动中,他是农民自卫军的负责人,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坚决,与土豪武装战斗时身先士卒勇敢机智。1927年,“四·一二”-...[详细]
邓培(1883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著名活动家。他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早期的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培原名配安,字少山,西南石湖洲邓关村人。他年幼丧父,靠母亲种田为生,省吃俭用,读了4年私塾。邓培1...[详细]
陈赞贤,字子襄,1896年8月22 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东山乡陀圳村一农民家庭。辛亥革命后,陈赞贤满怀救国救民的大志考入江西陆军讲武堂,因为讲武堂堂长李烈钧(江西都督)追随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举行湖口起义,兵败后东渡日本,年方20岁的陈赞贤没等毕业即被遣散还乡,后受聘于南康唐江乐群高小任教员...[详细]
陈道周(1899~1927),又名陈杜,花山镇仙阁村陈庄人,革命烈士。 陈道周出身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靠母亲租种地主田地维持家庭生活。因家境贫寒,十多岁便到南海县五眼桥一中药店当杂工,但不堪忍受店主欺凌压迫,后辞工回家。 民国12年(1923),陈道周由侯桂平介绍,到中共广东支部在广州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