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超容(1909.5~1927.10) ,女,广西桂平县(今桂平市)人。生于贫民家庭,曾当过童养媳。民国15年(1926年)春逃离夫家到梧州,在梧州妇女工读学校半工半读。不久,在梧州加入共青团, 帮助妇联会掌管印信和日常开支等事务。16年初,梧州妇联会4个执委先后被撤去小学校长职务,一批妇运骨干...[详细]
安友石(1905~1927),乳名小敏,号钟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金匮县(今无锡市)安镇泽上村。中共早期农运干部,烈士。少时在张泾桥县立第五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在安镇、东亭及苏州阊门等地小学任教。民国15年(1926年)春末,到广州第六期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夏,经同届学员杭果...[详细]
安体诚(1896一1927),字存斋,又名存增,化名灿真。河北省丰润县阎家铺人。1909年在丰润县城读完高小后,考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附中,1913年入该校法律预科,1914年入法律本科。1918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1921年回到天津母校任教,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9月,他和于树德等人...[详细]
朱锡庚(1888—1927)原名朱炳镦。泰安县山口辛庄(今属泰安市岱岳区)人。工人运动领导者。出身贫苦,1917年到济南谋生,1919年入鲁丰纱厂做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成为工运骨干。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成为中共党员,4月任中共鲁丰纱厂支部委员。“青沪惨案”后,鲁丰纱厂3000多工...[详细]
张玉山(1898—1927)字振儒。寿光县张家庄人。中共寿光县党组织创始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寿光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1925年任中共寿光支部书记。 1926年4月领导建立了寿光县农民协会,同年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1927年病逝。 ...[详细]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笔名杨白。海南琼东(今琼海)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先驱,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不懈的奋斗,1927年9月光荣牺牲,时仅27岁。杨善集生前的战友聂荣臻赞誉说:“杨善集...[详细]
杨茂春(1858—1927)字曦和。昌邑南裴庄人。自幼家道贫寒,勉强就读。19岁下学农务。伯父嵩山、父亲岱山于1878年(光绪四年) 负绸远下南洋至巴达威(今雅加达) 一带贩卖,备历艰辛,先后于1881年、1882年病逝。茂春闻讯,卖掉田产至南洋将遗骨背回。后在当地华侨帮助下,继承父业,继续销售...[详细]
许椿亭 (1872—1927)字耀山,原名许仁德。临朐县下五井村人。1910年(宣统二年) 山东省高等农林学堂毕业留校任教。1918年任山东省立蚕丝劝业场养蚕部技士。1925年任临朐县女子蚕校校长。他一生潜心研究桑蚕生产,主要著作有《蚕丝韵言》《续蚕丝韵言》《鲁桑述》《中国实用蚕论》《养蚕浅说》...[详细]
吴秋辉(1896~1927)原名吴桂华,自号诧傺生,为20年代我国卓越的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吴秋辉出生于临清县城内考棚街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幼时天资聪颖,稍识文字,便对文学产生了兴趣,10几岁时写的诗文即闻名乡里。19岁时,在康有为、梁启超酝酿变法、鼓吹新学思潮的影响下,吴秋辉一改厌恶数...[详细]
王器民,又名连斋,1892年6月出生于海南会同县(今琼海市)塔洋区美果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双亲去世,由姨母抚养长大。他先是人私塾就读,后考上琼东县立高等小学。小学毕业时已15岁,他曾有志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份日报,“以为开通琼崖的利器”。后因赞成者甚少,未能如愿。不久,他便随同乡去马来亚(今属新...[详细]
王荷波(1882~1927年),原名灼华,化名满王纲、彼得洛夫、汪一喜。祖籍山西太原,生于福州。民国5年(1916年),进铁路浦口镇机厂当钳工。民国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徐州、济南等地从事工人运动。翌年1月底,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决定京汉铁路实行总-。他在津浦路天津、沧州、德州、...[详细]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Svante August Arrhenius)瑞典物理化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城堡。电离理论的创立者。学术成果,解释溶液中的元素是如何被电解分离的现象,研究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得出著名的阿伦尼乌斯公式。还提出了等氢离子现象理...[详细]
史得金 (906—1927)字独清。济南市人。1925年6月25日,鲁丰纱厂工会成立,他任副委员长。为改善工人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工会领导全厂工人举行了怠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中共历城北郊支部(亦称鲁丰纱厂支部)成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代表鲁丰纱厂工会向厂方...[详细]
莫同荣,原名莫同标,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龙滚青山园村人。1894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莫精浓,母亲蔡氏,都是勤劳的农民。除了种田外,父亲还擅长草医,平时为患病者捡草药维持生计。莫同荣兄弟二人,大兄莫同华,莫同荣排行第二。 莫同荣少年时聪明、好学、秉性温和,入龙滚戎庙小学读书...[详细]
马希文(1906—1927)金乡县城东马庄村人。1923年春,入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党组织决定动员北方青年到武汉参加培训。马希文先后辗转北京、上海,于1927年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被编在一大队。 同年8月,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详细]
马相阶(1903—1927)高密县人。1921年入青岛四方机厂做工,1923年加入工人组织“圣诞会”。1924年11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被选为四方机厂工会执行委员。 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后,又被选为总工会执行委员, 是四方机厂工人-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6月...[详细]
路友于(1895—1927)名汝悌。诸城县(今诸城市)路家道口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1911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他少有壮志,一生为革命坚持斗争。在县立高等小学堂时,便剪发示志。辛亥年诸城独立,与同学组织“歃血团”、“决死队”响应。1915年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毕业即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详细]
鲁伯峻(1895~1927.5.23)名鲁广德,字伯峻。历城县北园沃家庄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鲁佛民是一位锐意上进、博学勤读的知识分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鲁伯峻入山东模范小学读书。1914年考入山东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受聘为小学教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济南成立“山东省学生联合...[详细]
李子珍(1907—1927)又名李自真。禹城县(今禹城市)人。1923年,深入济南人力车工人中开展工作,建立了济南人力车工会。后到鲁丰纱厂、新城兵工厂等开展工作。 1924年11月23日, 在进步青年中发起组织了“山-会科学研究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 6年4月,代表淄川炭矿俱乐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