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象颐(1867—1926)字养山。莒县小窑村(今属五莲县) 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举。1890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左参议等职。民国建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他善理财政,清廷时,任江南财政监理官,清理各省财政。他不徇私情,制裁允当,为人称道。 ...[详细]
范成祥(1852—1926) 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西庄人。民间陶塑艺人。主要从事庙宇泥塑、 壁画和陶塑。其传世作品有《罗汉》《马》等,曾3次获青州府油漆绘画工艺第一名。 ...[详细]
郑德润 (1877~1926)又名道全,字子修,陈家坝乡孔家湾村人。幼年好学,攻读诗书,善书好画,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为人忠厚,待人宽恕,好施舍,办义学,修桥梁,人称“郑善人”。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载:“清宣统年间,拔贡生郑德润为陈家坝渡口捐建渡船一只”。民国8年(1919)以前陈...[详细]
张康仁(1860-1926),广东香山南平乡人。美国律师、中国外交官。 清咸丰十年(1860)生,出身商人家庭。其兄在夏威夷经商,非常富有。 同治十一年(1872),13岁,入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公立高中读书,为清朝首批中国留美幼童之一。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 光绪七年(18...[详细]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清揭阳县霖田都湖镇(今属揭西县)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揭阳棉湖。其父曾中孚,武生,官至蓝翎把总。曾习经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其家庭教育严格,兄弟"习礼于庭,揖让升降皆中矩度"。曾习经少时颇有天资,刻苦学习,从其兄曾述经就读。光绪十四年(1...[详细]
杨铭源(1878~1926),字西堂,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是辛亥革命陕西省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幼年时,在本村私塾念书,以后就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曾受到陕西省学使沈卫(淇泉)的赞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陕西省派遣30名官费生到日本留学,其中...[详细]
徐礼舆(1860—1926),号国平,生于河源县城镇上角的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受到长辈良好的思想教育,幼年在城念私塾,后来在族人支持下到惠州丰湖书院就读。在学期间,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6岁中秀才,后在外地教学。因他生性刚强,爱打抱不平,憎恨权贵,即不屑巴结官僚,更不愿同流合污,与当时社...[详细]
萧耀南(1875—1926),字珩珊、衡山,因其祖籍浙江兰陵,也常被人称为萧兰陵,1875年出生于黄冈县孔埠镇萧家大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北洋政府时期,历任第二十五师师长,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等职。 早年时期 萧耀南的父亲是一个乡间货郎,育有二子,萧耀南居次,萧父把二子分成...[详细]
王益谋 (1859—1926),老道寺吴寨村人,以精通医理,乐善好施,为人称颂。民国7年(1918),疫病流行,施药救济,百姓康复。9至10年(1920—1921)水、旱成灾,借米赈救灾民,用次子教书薪俸及其他收入,兴学、济贫,并创办私学,聘请教师,广收贫家子弟就读,借给书籍及学习用品,有的还...[详细]
秦明纲(1862~1926年),字贵登,号祥光,石溪村人,秦氏岭南始祖秦悦会的第十九世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五品同知。从事商界,开办丝绸庄、丝厂,在广州沙面开设时昌洋行,人称“MERCHANT登”,为广州知名富商。曾支持孙中山革命,受托执掌“粤军政府募捐军费钤印”大印,筹集经费。 ...[详细]
刘尧宸(1894~1926)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祖籍霞浦,出生于福清。 人物生平 早年就读于仓前山培元书院。清宣统三年(1911年)初,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福州组织青年响应起义。此后,又先后入陆军小学、清河预备军官学校学习。民国6年(1917年...[详细]
李传楷 (1871-1926),字式如,坪石镇皈塘村人。性格刚毅,勤奋好学,坚决拥护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发展乐昌的工农组织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传楷年青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光绪三十三年 (1907) 秋,攻读于广东法政学堂行政专科。宣统二年 (1910) 毕业,后任...[详细]
金佛庄,学名金灿,号辉卿,1897年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横店良渡村一个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的乡村中医之家,家境清贫。金佛庄6岁入私塾启蒙,1915年,考入东阳县立中学,同班同学中有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严济慈,俩人同窗三载,毕业后还保持了真挚的同学友谊。严济慈在南京上学后曾在暑期到上海闸北军营...[详细]
贺威圣,浙江省象山县贤庠乡海墩村人,1902年12月出生在一个三代单传、两代寡妇的家庭。他是遗腹子,被祖母和母亲视为掌上珍宝。在村里上了两年私塾后,即随母往丹城竞化小学读书,1918年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翌年,当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濒海的丹城小镇时,年轻的贺威圣热情响应。他和同学们组织了象山学生联...[详细]
高风 (1886-1926) 中共保定市委书记,革命烈士。 原名高梅村,湖南省华容县人,1886年2月生于华容。幼年入私塾读书。后考入罗家嘴镇小学。1907年考入南县南洲中学。1911年考入长沙省立高级师范学校学习音乐和体育。1915年毕业后回到华容南山任高小教...[详细]
丁仁长(1861~1926),字伯厚,晚年自号潜客。原籍安徽怀宁,前辈来粤定居,落籍番禺。自幼承受家学,12 岁作古石赋,显露不凡才华。光绪八年(1882)中举,翌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散馆,授编修,任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七年任贵州乡试正考官。光绪十九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大考二...[详细]
陈顺(1886~1926〉,男,又名陈孝,绰号阿客,南澳深澳人。陈顺生性暴戾好斗,凶残嗜杀,且身强力壮,能攀上船桅跃过别船。他先后娶过3个妻子,皆因戏言相撞而被其枪杀。陈顺伙同曾伯崇、吴品三,于辛亥革命前夕,习武0,事败为海盗;后和曾伯崇、吴品三组织“三合公司”,于海上行劫抢掠。 民国8年(...[详细]
陈伯忠 (1901~1926年),男,又名新启,广宁县十二区黄田江头村(今属四会市黄田镇)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0岁读私塾,15岁转元恺小学。1921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冬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筹建“广东新学生社”。1924年,根据党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选为...[详细]
祝大椿(1856~1926),字兰舫。清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二日(1856年12月9日)生,无锡南门外伯渎港人。近代实业家。父雪堂,曾任清军李鸿章部苏州觅渡桥驻军将领幕僚,祝大椿自幼随父居苏州乌鹊桥弄。父殁后,生活贫苦,家庭无力供其读书。16岁经人介绍,先后至无锡曹三房冶坊、上海大成五金号当学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