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河源市> 源城人物

徐礼舆

[公元1860年-1926年]

徐礼舆为[公元1860年-1926年]

  徐礼舆(1860—1926),号国平,生于河源县城镇上角的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受到长辈良好的思想教育,幼年在城念私塾,后来在族人支持下到惠州丰湖书院就读。在学期间,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6岁中秀才,后在外地教学。因他生性刚强,爱打抱不平,憎恨权贵,即不屑巴结官僚,更不愿同流合污,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于是弃馆罢教,回到老家,在乡亲鼎力合作下,办起徐氏私塾学堂,亲自执教。他对学生不论亲疏贵贱,一视同仁,要求严格,态度和蔼,深得市民敬重。
  徐礼舆还乐于为人排难解忧,济贫扶危,老百姓有事,总喜欢找他商量解决。他喜爱勤奋好学的青少年,当闻知在三江高等小学读书的阮啸仙,是一位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秀的好青年,就经常与他接触,他俩友谊甚深,徐常在别人面前夸阮对社会问题分析透彻,有改革社会的远大抱负。说教育弟子,要以啸仙为榜样,用功读书,学些知识,为国为民出力。并常常勉励啸仙,要激流勇进,成为祖国的梁材。
  徐礼舆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书法工整俊秀,是当时河源城镇有名的书法家之一。
  徐礼舆爱国爱乡,敢与恶人斗争。有一个在河源的德国传教士,企图强占城镇的一块土地来建筑教堂,徐知道后,非常生气,便发动乡亲起来反对,并亲自执笔写状纸,告状到县衙,传教士看到官司将打不赢,就想釜底抽薪,带着白银去见徐礼舆,请徐合作,撤回状纸。徐不为金钱所动,也不惧怕恐吓,坚持与群众一起团结斗争,结果,官司打赢了,迫使传教士退出土地,赔偿损失。
    徐礼舆家境贫寒,只有几间破旧平房,家徒四壁,两袖清风。教学期间,所得学费钱,除留下自己食用外,多数用来接济那些频频断炊的百姓。他穿着朴素,生活艰苦,常常白盐豉油下饭。徐是一书生,身体羸弱,忧郁成疾,肺病复发,民国15年(1926)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同年(公元186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