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绪栋(1860—1925)字梁丞。胶州辛街(今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人。幼年聪颖,勤学不懈。中秀才后,家境已颇为贫寒,乃开馆授徒,维持生计。光绪年间结识了山东巡抚张曜之子,被引见于张曜。张曜试其才,委以嵩武军中营文案职。后升为武卫右军文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郭绪栋临阵处理军务,经常出...[详细]
刁步云(1899—1925)诸城县相州镇人。省立诸城高等小学毕业,1916年入山东陆军第九十三团当兵。1922年任诸城警务分队长。1923年10月,经王翔千、王尽美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旋南下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由王乐平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春由王乐...[详细]
崔象珏(1866—1925) 临淄县(今属淄博市临淄区) 西古城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副科贡生。1916年任临淄县民众教育馆馆长。1920年起主编《临淄县志》。著有《咏史新裁》《中西药解毒问答》。 ...[详细]
陈续虞是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辛亥革命而闻名海内外的海南籍烈士,曾任陆军少将、海南民军司令,是海南反对封建、反对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先驱者之一。 陈继虞,表字昭尧,公元1890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县谭文镇蛟头村的一个华侨后裔家庭。祖父陈之泽,捐过监生。父亲陈宗统,读过私塾,是村里的识字人,除务...[详细]
陈琪(1878—1925),字兰薰,号润章,浙江省青田县阜山人。江南陆师学堂毕业,曾任湖南省武备学堂监督兼教导队管带。光绪三十年(1904),因精通英语,被清政府派赴美国圣路易博览会陈设湖南参赛品。次年,戴鸿慈、端方等五位大巨奉命出国考察政治,陈琪任参赞。归国后到江苏主持南洋劝业会、江南公园诸事...[详细]
曹石泉,原名家钰,笔名渊泉,1892年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九曲江乡长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3岁丧父,童年丧兄,因家庭经济困难,在乐会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便随同叔父赴南洋做小贩生意兼学英语。在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新加坡,幼年的曹石泉深深感到无产阶级尤其是华工被帝国主义压迫的痛苦。于是,他...[详细]
毕宁清(1874—1925) 字荣九。博山县西寨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山东内画壶艺术的奠基人。9岁起随其伯父、当地著名画师毕云亭学习书画,2年后毕云亭去世,毕字清即与其兄离家到禹城以画谋生。后为当时山东巡抚张曜所赏识,毕宁清被邀为幕宾;曾为张曜画贡品《玉带河图》,颇称其意。后经张曜保荐,朝...[详细]
姚守先(1869~1925) 字谨之,下高川人。幼通书识礼,笃于孝友,年长入县学。光绪末叶,欧美科学新知传入国内,有识之士竞相研习,守先联合本县有志青年朱存诚、周本丰等提倡实业教育,创办白话报,灌输新知识,改变一般人陈腐的封建教育观念。他历任县立中学、高等小学堂学监,兼任历史、数学教...[详细]
韦德(1898—1925) 香山县人。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到日本轮船服役,其间加入中华革命党及筹饷会。后分别到俄国皇后轮、太平洋公司轮船、亚士总统船服役。民国14年(1925)12月5日,其在船上击毙乘船赴上海的陈炯明部将洪兆麟,事成引枪自戕。 同年(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 傅保...[详细]
王福三(1887~1925),乳名路福,排行第三,后来改名福三,花东镇九湖村人,革命烈士。 王福三生于暹罗(泰国)董里埠华侨家庭,父亲王五有,在暹罗种植橡胶、胡椒为生,母亲是土著,傣族人,王福三9岁时回国,10岁,在村中的塾馆中当杂役,半工半读4年。14岁时到天和墟一家中药店当雇工。后转营小...[详细]
汤子模 (1889—1925) 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 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889年出生于大庸县岩口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舞 弄剑。1907年到云南临开广兵备道王正雅部下当兵,后到黔军中当排长。1910年脱离黔军,自己拉起了一支200...[详细]
唐经(1854~1925),名魁,号文裕,笔名野叟。龙溪都隆江新寨社(今隆江镇区内)人。天资聪敏,自幼酷爱书画,闾里咸赞。是惠来民间有名书画家。 他九岁人塾,师李贡生学诗文。二十多岁时,曾先后两次考府学不就,便往上海画院拜任伯年为师学画。苦练三年,有所成就。嗣后遍游山川寺庙,也曾远涉重洋到槟...[详细]
龙济光(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诚(紫宸),云南蒙自人,彝族,民国初年军阀,陆军上将,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两广巡阅使。 明朝时期,大批的汉族迁居红河,基本上分布在红河北岸的坝区。但也有少数人进入江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融入在当地民族中,成为少数民族中的...[详细]
李玉勋字颂唐,始兴沈所人,清邑庠生(秀才)。生于咸丰己未年(1859)十月二十六日,殁于民国14年(1925)。 李玉勋是遗腹子,其父逝世两个月后才呱呱堕地。其母又长病,一家三口全靠比他年长16岁的哥哥维持,他哥哥名玉辉,没有文化,常被人欺侮。为了支撑门面,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详细]
李劳工(1901-1925年),原名克家,生于海丰县捷胜镇,父亲经营农业兼办小杂货店。自幼勤奋好学,热爱劳动,为人正直,深受父母疼爱和师长的赞许。民国7年(1918年)在文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在捷胜南町小学当小学教员。他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民国9年海丰蚕桑局招收学...[详细]
黄振新(1897-1925年),又名聪,陆丰县东海镇上围社人,生于一农户。黄振新读完小学后,抱着工业救国的志向考入广州染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陆丰。但落后闭塞的陆丰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可以使黄振新一显身手,他只好走上执鞭为师的道路,成了一名教师。 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爱...[详细]
黄其桢(1881-1925年),字爱棠,祖居阳春河西塘基头村,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 其桢少年就读于阳春县立高等小学堂及广东陆军小学堂,后加入广东新军,曾任营长、团长、协统参谋长和花县清乡司令。清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庚戌起义”。民国建立后参与建立庚戌女子中学,以纪念死难同胞。...[详细]
方寿君(1872~1925),笔名方松,惠来都惠城南美(今惠城镇墩南村)人。生性聪颖、豪爽,喜爱绘画。经多年勤奋自学,遂成一位有名民间画家。他擅长人物墨水画,有北派风格。富有浪漫、幽默感,寥寥数笔,浓淡相宜,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达摩过海》,于清宣统二年(1910)由邑人方靖山带往南京参加全国画展...[详细]
邓子瑜(1878-1925),博罗县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曾是归善(惠阳)、博罗等县0会首领。早年因参加反清活动而遭通缉,避逃香港、新加坡。受孙中山委派于1900年10月与郑士良等人发动会党参与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改名朱民,避居新加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3月赴香港再次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