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佑(1855年-1915年),字保之。平度邹家坡人。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士,入翰林,后历任监察御史、顺天府尹、太常寺卿、宗人府丞等职。一生为官清正,刚正不阿。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次年划定“租借地”界约时,德方胁迫中方划界官员,企图进占包括即墨、胶州、平度、高密、诸城五州县的...[详细]
蒋衍升 (1881—1915) 字锡藩,又字洗凡。博山县报恩寺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 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同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同年,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次年转入明治大学法政专科。赴日不久,听到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详细]
张世珍(1842—19 15),澄海县十五乡镇隆城村人,出身商人.勤奋好学。他 根据黄谦的《汇音妙语》和谢秀岚的《雅俗通十五音》,结合潮州方言实际,编出《潮声十五音》,以潮汕方言的15个声母为经,50个韵母为纬进行拼音。该书收字7200个,在潮汕地区流传甚广,它对于帮助潮汕群众知书识字、学习...[详细]
欧阳伟(1889~1915),别号铁庵,河源县船塘老围人,欧阳俊胞弟。 1914年孙中山寄手谕予欧阳伟,勉励其“继其尊兄遗志”,并委任欧阳伟为东江国民军副司令。欧阳伟立志报国,参加反袁,不惜变卖祖田,筹措钱粮 弹与司令刘云龙一起重组民军,在河源县船塘、骆湖、上莞、曾田等地征召壮丁400余人,...[详细]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详细]
梁培骥 (1887~1915年),梁村镇人,出生于富裕的书香门第。1907年在广州读书,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受民主革命组织委派,回乡积聚力量,准备起义反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垮台,全国响应,各省纷纷独立。9月15日,广西都督沈秉堃、陆荣廷宣告独立,...[详细]
黄景棠(1870~1915年前后),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市)人,是近代有民主思想、有远见的爱国企业家。他父亲黄福,是位侨商,故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新加坡、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度过。民间流传着一段关于黄景棠的传说:当时统治马来亚的殖民主义者,经常挑起排华活动。大概黄景棠十四五岁时,殖民 又追捕华人...[详细]
黄桂荣(1875~1915),字林一,附城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候补府经历。辛亥革命时参与推翻清帝制,在本县驱逐封建势力。民国元年(1912)3月初,广东代都督陈炯明并吞王和顺部后,授命桂荣驱逐驻在和平县城的王和顺部廖容。黄联合绅耆于同年3月8日(农历正月28日)领民团围攻县城,廖部...[详细]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又参加革命,奔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 早年经商,资助孙中山读书 幼年家境贫苦。...[详细]
沈缦云(1869-1915年),原名张祥飞、翔飞,又名沈懋昭,字缦云。祖籍无锡。清同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69年2月7日)生于苏州吴县。同盟会会员、财政金融专家。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全家避居上海。幼随母信仰基督教,在上海培雅书院读书。12岁入赘于无锡富商沈金士家。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详细]
金秀山 (1855—1915)北京人。为翠峰庵票友,後经德珺如介绍,专业演戏,并拜何桂山为师,演铜锤花脸。初搭阜成班、长春和班,後人嵩祝成班、同春班、四喜班,以在同庆班与谭鑫培合演时间最长。曾为清“内廷供奉”。他嗓音宽大,气贯满台,善用鼻音,多宗穆凤山唱法。唱腔洗练,简而味醇。常演剧目有《草桥关...[详细]
吉亮工(1857~1915),字柱臣,一字住岑,别署莽书生。清咸丰七年(1857年)出生。扬州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他因愤于清政府昏庸腐败,痛心疾首之余撰写了《风先生传》,云:“先生姓风氏,名风,字风风……喜风,遇风辄狂笑,笑不止,即大哭。人见其哭笑无由也,怪之,以为有癫病。先生亦不...[详细]
魏午庄(1837-1915),字光邴,号光焘,谧威肃,隆回县司门前镇石山湾村人,因晚年在今邵阳市郊佘湖山筑别墅居之,故晚号湖山老人。是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我国新疆地区建省后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位代理巡抚,后来他历任陕甘、云贵总督,累官至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他与李鸿章、张之洞...[详细]
宋煊文,字华章,乳山市海阳所镇南泓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出生。9岁入私塾,18岁父母去世后辍学。劳碌之余,发愤自学,考中监生。后因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于1874年携妻抱子迁至村西12公里一海之隔的险岛棉花山为富户看庵。贫苦知识分子出身的宋煊文通晓法典,能言善辩,公正刚直,常替人写状鸣冤...[详细]
以米商起家的画家蒋君扬,以他擅长的兰竹图,风靡三北,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蒋君扬,名镳,号个园,以字行,别署三桥野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于浒山南门蒋家弄。 蒋君扬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如保存东湖、禁花会、办六仓公学等,都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多才多艺,精明能干;善于弈棋,又擅长...[详细]
钟颖,(1887—1915),字鼓明,满州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父晋昌,尚咸丰妹,官至盛京副都统.以附义和团罪,谴戍西藏军台。行至成都,托病,经川督锡良奏留养病,实慈禧后密旨也。颖于同治帝为表兄弟,故邀慈禧宠眷。光绪三十一年(1905)密语假协统衔,于凤凰山训练新军,时年仅十八耳。新军成,钟为协...[详细]
张宝信(1860—1915) 字实庵,郑山镇张南埠后村人.幼年习儒,以"超等第一"考取廪生.医学造诣较深,常为贫苦乡邻治病.知识丰富,诗文中常出现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医药术语,所做《七巧图》序,句用"七"字,共有288个"七"字的典故与名词.酷爱吴步韩文章,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可惜散失殆尽,...[详细]
曾鲲化(1882-1925),字抟久,湖南新化人。 新化县西城团傅家村(今孟公镇月塘村)人, 1882年生。出身贫寒,家里排行最小,由于无钱上学,幼年成为牧童。在放牛途中,他多次到私塾门外偷听先生讲课,后被先生发现,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颖好学,他被先生推荐到游学甫先生门下学习。因勤奋好...[详细]
许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