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厚(?-1853) 清朝将领。爱新觉罗氏。满洲镶红旗人。由四品宗室袭骑都尉世职授銮仪卫整仪尉。曾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及山海关、熊岳、金州副都统。1840年英国侵略军来犯奉天复州(今辽平复县)洋面时,和盛京将军耆英带兵驻防海口,有所戒备。1848年升为江宁将军。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自武昌沿东...[详细]
钱江(1800—1853),字然,又字秋屏,长兴人。出身仕宦之家,为山东巡抚钱钰的第六世裔孙。 战争前,钱江流寓广东,他与爱国人士何大庚、卞江殷等人经常议论禁烟、抗英之事,他认为贩 “伤民命奚止数百万众,耗及财岂仅数千万金”,危害性极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雷厉风行...[详细]
李梦遇 (?~1853)字润堂,山东博兴人,进士。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兴平县县令升任佛坪厅同知。任职期间,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修文昌祠和龙、火、虫神庙;咸丰元年(1851)创修迎秀书院。二年(1852),设训导署。《佛坪厅志》称李“刚毅明决,民敬畏之,创修学校,培养实多”。三年(...[详细]
爱新觉罗·奕经(1791-1853年)清朝宗室大臣,字润峰,隶属满洲镶红旗。清高宗弘历曾孙,成恭亲王永瑆之孙、贝勒绵懿之子,承继循郡王永璋。 初为乾清门侍卫,迁内阁学士、都统。道光五年,任兵部侍郎。十年,随长龄驻喀什噶尔防御浩罕,回京后,历任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十六年,擢为吏部尚书,兼步军统...[详细]
黄德美(?~1853年),闽南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同安县锦宅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内乱外患不断,加上连年灾害,闽南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使得民间反清秘密组织——小刀会得以发展壮大。黄德美在龙溪浒茂洲的田产常被抗租,又多次遭官府0豪夺,在这种情况下他参加了小刀会。早些时候,海澄小刀会首领江源、江发密谋...[详细]
陈胜元(1797.9.5—1853)字建珍,号晓亭,福建同安县厦门溪岸人(现为厦门市思明区),清朝将领。 清朝将领,行伍出身。18岁加入福建水师,驻防厦门,两年后,补为同安县武生。道光十年(1830)升为把总。随陈化成赴台平乱,作战勇猛,因功升为提标右营千总,不久升为海坛右营守备、水师提标右...[详细]
陈德先,字慎初,自号峭夫,柘洋湄洋村人,清嘉庆十一年(1806)出生。道光十三年(1843)中举人。中举后,不愿交官结吏,潜心研究经学,专治汉代孔、郑所注《易经》,精于《小学》。 后受同年举人山西省洪洞知县陈贯甫之聘,主持洪洞县玉峰书院。他订立学规,以明经学、正文体、端士习为要务,跟从学习的...[详细]
叶峻嵋(约1776~约1853),字棣园。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生,清宿迁孝义乡人。幼年时即有文名,中秀才后慨叹说:“士生斯世,当以利济为心,安在记问之学乎?”于是放弃举业,游学于京师,充当国史馆誊录。后被选为山西霍州知州,再升绛州直隶州知州。他廉洁有为,声名颇高,后因事罢官。曾谒见两江...[详细]
周天爵(1775~1853)清朝大臣。字敬修。今阳谷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周天爵中进士,归班铨选。 道光四年(1824年),授安徽怀远县知县,调阜阳县。天爵少年以坚苦自立,笃信王守仁之学,上任之后,尽心民事,严刑峻法。连升宿州知州、庐州府知府、庐凤颍泗道。所至捕盗,无漏网者。 ...[详细]
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详细]
叶赫那拉·惠征(1805—1853),满洲镶黄旗(原是镶蓝旗,后被慈禧升至上三旗)人。叶赫那拉氏,出身监生。慈禧太后之父。曾长期担任笔贴式之职,后历任文选司主事、验封司员外郎、保源局监督、山西归绥道、安徽宁池广太道等职。咸丰三年(1853)被革职后不久病死于江苏镇江府。同治元年(1862)被追封...[详细]
蔡正国,原名蔡敏桂,1909年10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城江车田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因小时候长得比较矮小,人们送给他的绰号“米矮子”。 蔡正国少年时,父母为了让他能识字算帐,克勤克俭,积累了一些钱,于1920年送他进本村私塾读书。蔡正国人虽小却很懂事,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因而格外发奋用功。...[详细]
张熙宇 [生卒]1783-1853 [籍贯]峨眉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性孝友,颖悟过人。年十五受知于郡伯宋梅生,以第一优贡送案。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分发广东,委署乐昌县事。...[详细]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姚鼐侄孙,清代官员、文学家。 姚莹于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先后任平和、龙溪、台湾、武进、元和知县。后由两江总督陶澍、江苏省巡抚林则徐推荐,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道光二十(1840)至二十二年,姚莹与台湾总兵达洪阿合...[详细]
常大惇(1792-1853) 字南陔,又字正夫,衡阳石坳乡人。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不久升御史。在御史任上,他针对湘南、广西吏治腐败、官库空虚、盗贼猖獗的事实,多次上疏,建议慎选清廉,训练士兵,加强战备,以防患于未然。道光三十年,升浙江巡抚。咸丰二年六月...[详细]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是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九卷,流行于世的诗有1062首,享有“粤东七子”的盛名,并且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详细]
周启运(1792~1853),字景垣。九屋乡江头洲村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任河南省洪县、商丘、祥符等县知县、湖北德安府知府、江宁盐巡道兼江宁布政使,同时护理巡抚并代办两江总督事、直隶按察使等职。为官期间,重教化、除水患,颇有功绩。林则徐视...[详细]
周立春(1814-1853),白鹤塘湾人,女儿周秀英,为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世代务农,为人急公好义,曾是青浦县第四十五保八十九图地保,天地会成员。咸丰二年(1852年),青浦知县余龙光于岁歉之后,限期追征已豁免的漕尾,激起众怒。农历五月十九日(7月6日),周立春率领塘湾、黄渡一带农民二三百人...[详细]
陆建瀛(1792-1853) 皇帝教师爷陆建瀛 陆建瀛是沔城人,官至两江总督、云贵总督,作为封疆大吏,显赫一时。但是他最得意的,还是做过几天山东大主考。 陆建瀛做大主考时,可谓春风得意,他模仿皇上,搞了一次微服私访。有天碰到一户人家在给母亲做寿,就挤进去看热闹。做客的通常都有点假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