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廷楠( 1704~1780),字鹤巢,别字松亭、乔林,何深之长子,连平元善镇人。清雍正七年( 1729)己酉科拔贡。乾隆元年(1736)丙辰恩科中举人,乾隆七年壬戌科会试中进士。历任甘肃庄浪县知县,壬申恩科乡试陕西同考试官,甘肃西和县知县,平凉府、庆阳府、宁夏府通判,直隶保定县知县,甘肃平凉府...[详细]
何恬斋(1721~1807年),名甘泉,字若虚,恬斋是他的号。阳西县织篢镇大洲村(大)人,人称何五公。何恬斋原籍江城,20岁时在织篢镇上行街买下一块地,开设福记油糖铺(即后来的南盛源、同盛祥两铺),除经营油糖外,还进行凉果加工。何恬斋利用商船到各地收购生果,制成果品,销往各地。其中最出名的是“软...[详细]
何深( 1678~1743),字顷波,别字让川,连平元善镇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与其叔何多学同科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会试中进士,殿试中三甲第六名。历任河南扶沟县知县、山东高苑县知县、湖南长沙县知县等职。后告病回乡,旋被地方公举为孝廉方正,于瑞溪书院掌教。 何深自幼聪颖,才华横溢,一生...[详细]
何三复(生卒年不详),字载绎,荷城街道石歧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贡生,任贵州新贵县知县。不久改任四川龙安府府学教授、江西龙南县税司,再升任为云南景东府代理知事,后以年纪大为由辞职回家。离开那天,沿路的读书人、老百姓扶老携幼送他,一直送了四十余里,不忍别离。 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详细]
何庆功,字永茂,号励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十三日出生于始兴县新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民国9年(1920)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农科。 何庆功重视文教,关心后学。1920年任始兴教育局督学,1932年和1941年8月至1943年4月两任始兴中学校长,为家乡培养人才。他...[详细]
邝奕恒(生卒年不详),河源人。清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初任山西绛州闻喜县知县,善于培育人才。再任江南涂州绛山县知县。卒年86岁。祀府县两学乡贤。他的政绩,《广东通志》有记载。...[详细]
何可及(生卒年不详),字渐逵,明城镇井山村人。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乡试中与县里杨有声、白一琦一同考中了,可是由于名额由50名减为12名而名落孙山。清顺治九年(1652年)被荐举入太学,后来任从化县县学辅助教员。因为亲丧回家守孝,服丧期满后闭门弹琴、赋诗以外,再不做其他事情。 明城...[详细]
何冠梧(生卒年不详),号凤霄,荷城街道石歧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历任甘肃文县、礼县、安定县知县。太子的辅导老师杨老师器重他,保荐他,被加知府官衔。不久因亲丧回家,居住16年,以教学维持生计。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的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素有“西江明珠”之...[详细]
何长清(?—1909) 字杨宗,号榆庭,小榄人。清咸丰辛亥年(1851)中武举,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殿试三甲第二十一名武进士。以营守备任用。同治九年(1870)入四川,委长清带领兵勇,剿平贼巢,克复城垒,顺序保戴花翎,尽先授游击参将加副将衔。光绪三年(1877)至十二年(1886)署...[详细]
何秉钧(1878~1911),字子衡,连平大湖油村何新屋人。何秉性刚烈,爱好武功,原是清末武秀才,因参加过“洪门”组织,当地办清乡时-逃亡到广州。后来,考入虎门武官学校。在该校就读期间, 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兴中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受到校方注意。校长曾带人到宿舍搜查他与革命党人往来的密信...[详细]
何秉汉 本县周家坪镇人,清末优贡生。曾在汉南书院任教。191 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力倡革新。民国初,他根据杠杆原理改进、制成新式轧花机和榨油机,并在周家坪首创轧花、榨油小作坊,经营来料加工业务。...[详细]
何璟(1816—1888) 字伯玉,号小宗,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三十年(1850)授编修。咸丰二年(185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其奏请调集弁兵、民团至广州 ,命英人...[详细]
郭典三 (1877—1911) 梅县丙村联和村人。辛亥革命先烈。早年随父到荷属东印度(即现印度尼西亚)亚齐经商。时孙中山在海外鼓吹革命。郭典三受此影响,毅然回国参加同盟会,入松口体育传习所,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朱执信、胡毅生等人在广州密筹支援河口起义。正苦于无军...[详细]
固伦温宪公主,初封和硕温宪公主,(1683-1702),康熙帝之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生。其母为康熙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帝)、十四阿哥胤禵、皇六子胤祚(幼殇)、皇七女(幼殇)、皇十二女(即七公主)同母。康熙三十九年(1700)18岁时受封为和硕温...[详细]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嫁给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时年十九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岁。...[详细]
固伦恪靖公主(1675-1735),康熙帝第六女,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晋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去世,时年五十七。...[详细]
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三日生,母为惇妃汪氏。在《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因此在和孝公主13岁时,便被破格册封为固-主,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她的宠爱,因为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主",品级与亲王相...[详细]
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嫁给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20岁。额驸拉旺多尔济(?一1816),博尔济吉特氏,额驸超勇亲-凌之孙。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详细]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其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活了62岁。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16岁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亦称作:色布腾巴尔珠尔),这个额驸色布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