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李宗岱 [清][?-1896年]

  • 李宗岱(?~1896年),字山农,南海佛山堡人,李可琼之孙辈。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副榜贡生。官至山东候补道员署山东盐运使、布政使。有宏才伟略,卓越超群,为人慷慨而有大志。 宋景德末年(1007年),山东招远已有“黄金之乡”的美称。19世纪80年代李宗岱创办的山东平度、招远金矿,不仅是近...[详细]

李湛 [清][公元1884年-1913年]

  • 李湛(1884~1913),字杭进,号竹贡,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县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镇天河村)农民家庭。 李家中有7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其三、四、六弟送与他人为继子,五妹在母舅家长大。李少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劳苦之事常争着做。李童年读过几年私塾,年少便...[详细]

李玉勋 [清][公元1859年-1925年]

  • 李玉勋字颂唐,始兴沈所人,清邑庠生(秀才)。生于咸丰己未年(1859)十月二十六日,殁于民国14年(1925)。 李玉勋是遗腹子,其父逝世两个月后才呱呱堕地。其母又长病,一家三口全靠比他年长16岁的哥哥维持,他哥哥名玉辉,没有文化,常被人欺侮。为了支撑门面,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详细]

李元度 [清][公元1821年-1887年,岳麓书院]

  • 李元度 (1821—1887) 清朝大臣,学者。 湖南平江县人。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生于道光元年(1821)。4岁丧父。18岁中秀才。二十三年以举人官黔阳县教谕。 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李元度应召入幕。后随军陷武昌、汉阳。五年,曾...[详细]

李因笃 [清][公元1932年-1692年,关中三李]

  • 李因笃(1631~1692年),字天生,又字子德,号中南山人,陕西富平美原人,清初学者、诗人。他深通经学,兼长诗词,人称“关西夫子”,与李颙、李柏同称关中“三李”。 李因笃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历代名人年谱》上海书店1989年版,谓其生于崇祯六年即1633),其父李映林为邑诸生,习程朱理学...[详细]

李义 [清][公元1748年-1828年]

  • 李义(1748~1828),别名李存义。清代归善县鹅埔角(今惠州河南岸镇)人。幼年随父李玖习武,9岁随父闯荡江湖。被罗浮山玉龙禅师收为关门弟子,在家乡火地村苦练福建少林拳法,技艺大成。后因火地村是天地会活动据点,受到清廷围剿,玉龙禅师和李玖均战死,全村被焚。李义受伤后出走,拜北派拳著名拳师陈苟息...[详细]

李雁南 [清][公元1880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李雁南,名群,礼乐新民西宁里人(一说开平人)。父李云锡,生养8子,其排行第六。家贫,性慷慨侠义,青年时曾当船夫,投身绿林遭清廷缉捕,避走香港,于香港加入三合会。之后举家赴南洋,寓居槟榔屿,任教于华人书馆。经革命党人薛南介绍,认识孙中山,遂倾心革命。继后从革命党人赴云南、缅甸开展活动,迁居缅甸经营...[详细]

李续宜 [清][公元1823年-1863年]

  • 李续宜 (1823-1863) 清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 清湘乡县人。字希庵,一字克让。续宾弟。生于道光三年(1823)。少时与李续宾同就学于罗泽南门下。咸丰二年(1852),随罗泽商在湘乡办团练。 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江西省城南昌,李续宜随罗泽南赴援。此后,一直隶李续宾部,...[详细]

李勋 [清][?-1887年]

  • 李勋(18 一1887),号赞 易欠,字镜侬,澄海县莲上镇竹林村人。李勋自幼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光绪十一年(1885)参加拔贡考试,获“广东全省拔萃第一”,同年中举人。李勋博学多才,通经史。诗文、佛经。还是邑中著名藏书家。他的著作有《金刚经注释》一卷,《蕙绸山庄诗集》四卷、《说决》十六卷。 ...[详细]

李兴锐 [清][公元1827年-1904年]

  • 李兴锐 (1827-1904) 清总督。 清浏阳县人。字勉林。道光七年(1827)生,出身农家,早孤,家境清贫。咸丰二年(1852),以诸生办团练,配合江忠源部镇压邑人周国虞等起义。四年,与当地清军加强防卫,阻扼太平军西征部队进攻浏阳。 咸丰五年,曾国藩驻湖口,李兴锐被招至军中...[详细]

李星沅 [清][公元1797年-1851年,清朝两江总督、文学家]

  • 李星沅 (1797—1851) 清朝大臣。 湖南湘阴县高坊(今属汨罗县)人。字子湘,号石梧。生于嘉庆二年(1797)。17岁丧父,发奋读书,郡试第一名,补弟子员。嗣入川东道陶澍幕。道光五年(1825)中举。十二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后历任陕西汉中知府...[详细]

李象元 [清][公元1661年-1746年]

  • 李象元(1661—1746年),字伯猷,梅城金山人。家素业儒。少年勤奋攻读,学有所成。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清代嘉应州入翰林院之第一人。任山东典试副主考时,他不嫌贫贱,认真选拔贤才。依清例,典试官主副考对取卷名额例有分配,但他仅荐取一名,此人年龄较大,足跛。主考官奇之...[详细]

李文田 [清][公元1834年-1895年]

  • 李文田(1834~1895 年),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原为顺德均安上村人。其父李吉和,往来佛山贩运买卖,遂迁居佛山良巷。 李文田天资聪颖,拜同乡何铁桥为师。14 岁,父亲去世,靠母亲做针线活维生。文田见母亲辛劳,便想弃学谋生。何铁桥资助他读书的费用,使他完成了学业。刑部的梁九...[详细]

李文起 [清]

  • 李文起,生卒年不详。清代归善县人。李斌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历任汾阳、寿阳、文水、大谷、静乐、芮城、平陆、广灵、右玉等县知县。曾主讲惠阳书院,乐育英才,提掖寒士陈允谦并资于膏火。不数年,允谦中举。在汾阳革苛政,使县民每年免纳数千金;某师爷倚仗巨绅为援,武断乡曲,被文起查实后绳之于法。...[详细]

李文敏 [清][公元1817年-1890年]

  • 李文敏(1817—1890) 李文敏,字少,号捷峰,本县城内人。幼时家贫,但攻读刻苦。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乡试中举。咸丰元年,任城固乐城书院山长,二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七年,随某大臣赴沈阳督办皇陵工程。帝俄入侵东北,文敏奉命参加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同治元年,调京任礼部职方...[详细]

李文茂 [清][?-1858年,清朝广东天地会首领]

  • 李文茂(?~1858),广东鹤山县人,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天地会起义主要领袖人物之一。原为粤剧名艺人,饮誉广州、佛山等地舞台。 天地会,又称三合会,是清代一个组织规模宏大的会党。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广东为其活动的中心地带。以“反清复明”为号召。 咸丰四年(1854)七月,李文茂在广州北郊举...[详细]

李惟扬 [清][公元1683年-1756年]

  • 李惟扬(1683-1756年),原名修先,号嵩台,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南乡都李堡(今属岗美镇)人。少年英俊,才兼文武,春夏攻读,秋冬射猎。康熙五十年广东乡试武科第一名,登解元;五十一年京都会试第九十一名,登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钦点殿前侍卫,授狼山游击。雍正元年(172...[详细]

李蔚霖 [清]

  • 李蔚霖,字雨三,少时随父在山西任所,父权位虽显,然家教督责甚严,品端学优,无纨绔风。 光绪年间,李蔚霖在四川省数任知县。为人耿介不附权贵,清廉不受贿赂,关心民间疾苦,慎重判狱断案,切念民命水火,绝非等闲。为此,在公案朱盒上 书诗一首,以为鉴戒:“案头一点朱,民间一点血,临事勿轻用,下...[详细]

李晚 [清][公元1873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李晚(1873—1911年),字晚君,号晚发。出生于贫苦农家。8岁入私塾读书,赋性聪慧刚直。12岁辍学,在家从事耕种。22岁与高要县白诸一区氏女子结婚,婚后未满一载,便到香港以缝纫为业。 在香港,李晚在一批爱国志士的薰陶下,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当他获悉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时,旋即赴...[详细]

刘宗湘 [清][公元1700年-1759年]

  • 刘宗湘(1700-1759年),字亦广,号曲水,三甲堡旧院村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生。他自幼聪颖勤学,雍正四年(1726年)广东乡试,中式丙午科举人,年方26岁,恪守庭训,不求仕进,居家侍奉高堂。雍正八年(1730年),县令王博厚编修《阳春县志》,特委其为主事。 宗湘在双亲殁后,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