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章 字殿侯,一字健璋,桂林市人。清同治四年(1865)榜眼及第。历官翰林院编修、贵州乡试副考官、侍读、山东学政。性至孝。光绪二十七年(1901)唐景崧、曹驯等在桂林王城西华门上建“榜眼及第”坊以资表彰。...[详细]
裕德(?―1851年),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之子,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奚啸伯的祖父。道光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二十八年,赴哲里木盟查办事件,因条上领荒招垦事宜,如所议行。二十九年(1849年),协办大学士,授体仁阁大学士。三十年(1850年),充会试总裁。第二...[详细]
游寿 1894出生,祖籍广东南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别号:寿昌,安南华侨,先后参加了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愤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热心于民族思想。遇到反对革命者,则严厉斥责,不惜拔剑相向,一向受孙中山所赏识。1907年参加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廉上思之役。1911年4月27日广...[详细]
尤士芬(1826~1886年) 尤士芬,字楳邻,齐贤镇人。祖上本务农。年轻时拜松江王眉亭为师学画,人物山水宗陈洪绶、王石谷,花卉师承恽南田没骨法,曾与南桥庄南华、奉城廖二仙两位书家齐名。《枯木寒鸦竹石图》、《鹤与琴书共一船》等为其代表作。惜几经兵燹,作品已荡然无存。自记家谱《尤氏卷石...[详细]
永蔓:乾隆十七年九月初五日生,生母妾马氏。乾隆二十八年过继给伯父弘暾为嗣。嘉庆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卒,年五十七岁。嫡妻钮祜禄氏,果毅公阿尔衮之女;妾王氏,富德之女;妾王氏,王彬之女;妾李氏,李彬之女;妾金氏,金城尉之女。九子:长子绵芳,次子绵兴,三子绵堂,四子绵奎,五子绵全,六子绵耀,七子绵普,八子...[详细]
永琅,满洲爱新觉罗氏。大清怡恭亲王。怡僖亲王弘晓二子。 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为三等镇国将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薨,谥曰恭。 永琅: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五日生,生母侧福晋石佳氏。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十三年闰六月袭和硕怡亲王。嘉庆四年九...[详细]
郜永宽(?──1863)即郜云官。湖北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1854年,加入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麾下。1860年,为主将,5、6月间,随军东下江苏丹阳、常州、苏州。8月,攻上海,转援浙江嘉兴。10月起,转战于皖、浙、赣。次年,参与战领杭州。1862年,与谭绍光等克江苏南汇、川沙,逼上海,...[详细]
尹泰(?—1738)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初授翰林院笔帖式,再迁内阁侍读。康熙二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三十四年,授国子监祭酒。三十七年,改锦州佐领。五十二年,以病罢,遂居锦州。世宗在藩邸,奉命诣奉天谒陵,过锦州宿焉,与语奇之,见其子尹继善。 雍正元年,召授内阁学士。...[详细]
殷晴云(咸丰至光绪年间人,生卒年月不详)温县-村人,温县小刀会首领之一。殷对豪富官衙十分痛恨,平时就有劫抢豪富以济贫困之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于省令田赋改折(改地丁征银为征钱),实则寓加于改,扩大浮收至一倍多,怀庆府各县人民闻之哗然,多有抗拒行动。殷晴云也四乡奔走,联络号召,约...[详细]
尹继善(1695(乙亥年)—1771)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 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在十八世纪清朝封...[详细]
尹恭保(生卒年不详) 字仰衡,镇江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四应会试不第,由内阁中书分发广东为地方官。 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侵略越南,两广总督张之洞命他带百名壮士,到前线督战。他短衣跨马,往来于各军之间,议论军务,洞察形势,将领们都很佩服。特别是提督冯子材,更倚重他出谋划策,...[详细]
英桂(1821-1879年),字香岩,赫舍里氏,满洲正蓝旗人。道光元年举人,以中书充军机章京,晋侍读,授山东青州知府,迁登莱青道。擢山西按察使,调山东署布政使。 英桂,字香岩,赫舍里氏,满洲正蓝旗人。道光元年举人,以中书充军机章京,晋侍读。授山东青州知府,迁登莱青道。擢山西按察使,调山东,署...[详细]
叶映榴(1642-1688) 字炳霞,号苍岩,本县新场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士,授庶吉士,历任礼部郎中、陕西提学、湖北粮道。期间,他召回历年战乱中逃亡出去的人民,还减轻了他们的税银。凡有与军民不利的事,他都要与上级官吏据理力争,直至面红耳赤。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署布政司。5...[详细]
叶佩衡,生卒年不详。,字霖生,广东省东莞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已丑恩科举人。光绪三十三年, 随广西巡抚张鸣岐到桂林。次年1月,就任忻城县弹压委员。上任之日,在衙署大门贴一联云:“有一日闲暇且锄尔地;非十分不了莫到吾门。”衙署前是大街,来往赶圩的 人,看了对联之后,都说,这官教民耕种,...[详细]
姚培谦(1693~1766年),字平山,廊下人。少时勤奋好学,稍长,喜交游,善文章,名闻江东。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自刻所著《春帆集》,校刊宋刘克庄《后村居士后集》20卷。翌年,与松江徐是傚同作《茸城蹋歌》,记载了松江县的风俗习惯。康熙六十一年,刻所注《古文斫》16卷,后集18卷。雍正二年...[详细]
严寅恭(1816~1858),字少弋。广西梧州长洲人。文章文字精悍流畅,感情奔放,淋漓尽致。少年为诸生时一向受到梧州知府、苍梧知县的称赏。由廪生中清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甲辰科解元。 道光二十七年,前长芦盐使司盐运使李百龄解官归梧州,思承先祖李世瑞之志,倡捐千金,请知县开局续修《苍梧县...[详细]
杨铸(1778-1847) 字子坚,号石瓢,镇江人。十三四岁就熟读《文选》,王文治看了他作的诗后说他像头小狮子,“堕地便能跳跃”。后来又认识了杭州诗人宋大樽,宋送他一部李太白集。杨铸性好山水,家近北固山,尤爱焦山幽静,与定慧寺主持巨超为诗友。他经常漫游各地,遍历金华、天台、四明、牛首、采石、庐山...[详细]
杨源懋(1886~1912.6),字勉斋,河南省偃师县人。青年时代就有大志,19岁中进士。按当时风俗,应设宴报喜亲友。杨源懋视列强侵略为国耻,不以中进士为个人殊荣,坚决"不开贺、不送报单"。在等候主考官引见的空闲,去天津考察社会情况,在租界亲睹洋人横行,认为"今日之租界实为以后洋人统治城市",深...[详细]
杨畏知(?—1650) 南明官吏。字介甫,今宝鸡市金台区北庵堡人。崇祯十五年(1642)进士,渐升四川川北道,不久,因疾告归。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廷起用畏知为云南金沧道,武定府(今云南武定县)土司武必奎叛乱,连陷禄丰、广通等县及楚雄府(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畏知率兵镇压武必奎,收复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