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位斗 (约1804~1870) 黄位斗,连城县人。少小时,其父督教甚严。有一天,黄位斗跟其大哥在家塾院内桂花树下玩耍,位斗爬树不上,而他大哥已敏捷地爬到树梢。父见后,即以竹鞭抽打位斗,而其大哥倒只受到父亲轻微责罚。位斗母见此,感到丈夫不公正,甚是疑惑不解,位斗的父亲解释说:“伯虽长,他...[详细]
黄位原名威,绰号“牛皮位”,清末同安县锦宅村(今属龙海县角美镇)人。以宰牛鞣皮为业,做贩运牛皮出口生意,为人刚烈、豪爽,好打不平,锄恶济弱,在穷苦百姓中威信很高。 黄得美(?~1858),又名德美,原籍龙溪县石美社,祖辈迁居同安锦宅,后又移居同安石兜(今属龙海)。其父黄光岩出身贫苦,早年离家...[详细]
黄纬,字树思、南安丰州人,生于明天启间(1621~1627),性豪放,胸怀大志,行伍出身。清顺治初,与永春林兴珠聚众响应郑成功抗清,兵败降清。后随林兴珠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叛乱,屡立战功,提为游击。 康熙间,沙皇俄国常派兵入侵黑龙江,特别是梭伦一带常受荼毒、婴孩、人参、貂皮被抢掳殆尽,康熙二十二...[详细]
黄庭 (1855~1895) 号翔光,十四都宝峰(今金沙乡宝峰村)人,少好学,聪敏过人。 清光绪五年(1879)以优等成绩毕业于福州马江船政前学堂。光绪六年,清政府派其出洋沲历。首先到美国,随后又到法国,进入法国军政大学留学。光绪十一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次年回国,清廷命其负责建造福州...[详细]
黄淑真 女,清洵阳县大棕溪人,父为监生。九岁与弟同入私塾读书,以《孝经》、《女儿经》为教材,受毒甚深。私塾读毕后,长年深居闺阁,反复诵读所学,不与外界接触,长大之后,闻有人上门提亲,即悲痛异常,问其缘故,她说:“弟弟年幼,我不忍心离开父母!”母亲患病熬药侍奉,并向神灵祈祷,愿以自身代母。后来...[详细]
黄守才(1603年—1663年),字完三,又字英杰,号对泉,明末清初河南偃师人。他深谙水性,善治水,被人民誉为“河神”。 黄守才自幼父母双亡,由母舅刘氏抚育长大。由于家境困难,黄守才十几岁即开始自谋生路。他以划船为业数十年,故对水性甚为了解,而且他聪明好学,善于动脑子,故知河理,善于疏水导河...[详细]
黄汝良(1554~1646年) 黄汝良,字名起,号毅庵,因喜读《易》,改号易庵。晋江安平(今安海)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生。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黄伯善,嘉靖十九年举人,浙江衢州府同知,权摄知府事,有政声;父黄宪清,嘉靖四十三年举人,广东廉州司马,以廉洁勤政见称。汝良从小知书好学。万历...[详细]
黄日纪(约1713年~?),字门庵,号荔奎崖,龙溪(今属龙海市)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迁居厦门,乾隆十二年以生员出任“中书”,乾隆二十二年,升任兵部武选司主事。曾从沈归愚学诗。后归隐厦门,辟“榕林别墅”,邀集诗人文士赋诗题咏自娱。终生勤于诗文著述,成为当时厦门诗坛首屈一指的诗人。薛起凤等“...[详细]
黄取(1799年—1861年),字取生,漳州旧桥南岸人。祖上世代冶铸为业,父黄太极经营“金宝兴”号鼎炉。黄太极去世后,他与哥哥黄三仍做铸工,但维持不了日食三餐,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耕种。因家境贫困,他已成人但无法成家。后来村里有个庄氏寡妇和两个儿子,生活艰难,经村里好心人撮合,黄取和庄氏结合。一下子...[详细]
黄谦,字思逊,号柏山主人,生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南安水头文斗人。一生淡泊仕途,蛰居乡野。以教书为生,课余潜心研究韵书,《汇音妙语》(下简称《汇音》)一书便是他苦心孤脂,经历几多寒暑,倾注心血写成的。 据他读书自序,《汇音》始作之年约在乾隆六十年(1795)前后,第一版为“薰园...[详细]
黄培松,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祖籍安溪县兴二里科名乡(今尚卿乡科名村)。其先祖移居南安县仁宅乡,至乃父黄嘉淑赴榕经商,后举家迁居福州。培松有兄弟4人,他居四。 培松少时习文,因府试不第遂弃文习武,拜晋江大罗溪武举人黄纪堂为师。黄纪堂见其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是可...[详细]
黄乃模 (1862~1894) 字蔼山,今坂东镇湖头村人。童年时曾随父学木工,后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次年,奉命赴英国验收清政府订造的“致远”号巡洋舰。回国后被任命为该舰第二副管带,协助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 光绪二十年九月,中日关系紧...[详细]
黄宽(生卒年不详),江苏武进县人,进士,继大兄黄宫宰湖南安乡之后,于乾隆十七年(1752)任平利知县。此时本邑仅400余户,散居于深林密箐之间,土地不辟,田野不治,庶民安于荒陋,愚钝无文,士之登科者尚无。黄宽妥善安置湖广移民,使其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乾隆十八年(1753)六月五日寅时,丰坝农民张...[详细]
黄可润(?~1763年),字泽夫,龙溪县壶屿(今角美镇西边村)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 先后在河北国都附近一带任职20年,每到一地,深入群众,“延问父老,悉其利病”。处事清正严谨,办事妥贴,每遇“大赈大役”,上级定要委他主持其事。 在无极5年间,可润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详细]
黄景昉(1596~1662年) 黄景昉,字太穉,号东崖。晋江东石人。入仕后,徙居县城,府第在宽仁铺(今泉州市区涂门街)。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生。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 景昉入仕,初选庶吉士。时权宦魏忠贤势焰方炽。御史吴裕中因言事忤逆魏忠贤,被杖身...[详细]
黄际良,字克藏,号豪亭,始安里卿园(今石鼓乡卿园村)人,出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壮年到菲律宾经商,颇有积蓄。有一次,乘船遇飓风,船被飘至苏禄岛,全船的人和物被侵入该岛的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获。殖民主义者看到船中的财物,多为际良所有,又看他忠厚老实,决定释放他;而同船的百余人则将被驱入山巴...[详细]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详细]
黄辅辰(生卒年不详),字琴坞,原籍湖北醴陵,迁居贵州贵筑(今贵州札佐镇)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授吏部主事,迁郎中,咸丰初年以知府分山西,后晋升道员。他生性刚直,对政事好发议论,直言不讳,多次顶撞上司,时称“硬黄”。 陕西爆发回民起义,兵荒马乱之中,田地多荒芜。巡抚刘蓉提议兴办营田,...[详细]
黄德美(?~1853年),闽南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同安县锦宅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内乱外患不断,加上连年灾害,闽南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使得民间反清秘密组织——小刀会得以发展壮大。黄德美在龙溪浒茂洲的田产常被抗租,又多次遭官府0豪夺,在这种情况下他参加了小刀会。早些时候,海澄小刀会首领江源、江发密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