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林越山 [清]

  • 林越山 侯官人,家住北门越山(屏山)下,因取名越山。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无意功名,对围棋很有研究,刚满18岁,棋艺就闻名省内外,为当时十八围棋国手之一。有省外棋手薛生白来福州赛棋,大家推举越山对弈。见越山将要败阵,观棋者不禁失色,只见他沉吟片刻,巧设一劫,转败为胜。薛生白大为佩服,叹曰:...[详细]

林永升 [清][公元1853年-1894年]

  •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同治十年(1871年)到“建威”练船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练船,“周历南、北洋险要,以千总留闽,充船政学堂教习。”光绪三年(187...[详细]

林映星 [清]

  • 林映星,字文焕,又名角宿,清光绪初年生于南平县儒罗村(今南平市太平乡葫芦山儒岭村)。 林映星少年随老中医傅龙章学医,勤奋好学,潜心钻研古典医籍,医术精深。有一次,龙章自己病,难以自开下药。映星献方,一服痊愈。龙章对映星更加器重,将自己医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当时官员有病,均请龙章诊疗,龙章就...[详细]

林寅 [清]

  • 林寅 字怀清,沙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任广东海丰县令。该县杨安镇地处海滨,潮水常常淹上陆地,百姓久受其害,他带领镇民修筑围堰,建造戽门,挡住海潮,开垦上万亩耕地,使镇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石桥盐场有部分盐田早已荒废,但盐民还得交纳税款。林寅了解详情后,将新场分给盐民,免除盐民的不合...[详细]

林一铭 [清][公元1828年-1835年]

  • 林一铭 广东饶平县人,进士,道光八年至道光十五年(1828~1835)任宁陕厅同知。主持纂修《宁陕厅志》,并亲撰《宁陕厅志叙》。 林一铭到任伊始,即发现自“嘉庆十一年(1806)因遭战乱,一切有关建置的册籍,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百不存一”(《宁陕厅志叙》),即决心修志。他委托各乡保的绅士,...[详细]

林宜春 [清][公元1859年-1898年]

  • 林宜春(1859~1898年) 林宜春,学名咸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父林高仰,清代增生,为家乡私塾教师。宜春从小随父读私塾六载,但他力气过人,更喜跟三位武秀才的叔父习武,常练大刀、提托“勇石”、拉弓,持之以恒,力大勇名。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36...[详细]

林兴珠 [清][公元1628年-?]

  • 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升平里(今蓬壶乡)人,生于明崇桢元年(1628)。年青时以屠宰为业。清顺治六年(1649),与叔父林日胜响应郑成功抗清号召,聚众据三都帽顶和蓬壶马跳诸寨。十三年夏,安溪县李日璟率清兵攻破帽顶寨,兴珠随日胜走漳州降清,历任福宁总兵、辰州副将等职,并屡立功绩。因为是降将,未...[详细]

林文熊 [清][公元1579年-1649年]

  • 林文熊(1579~1649年) 林文熊,字清海,号清凯,闽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城门村)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生。 林文熊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任苏州府推官,管理刑事。时有吴县秀才倪某,被恶霸翁启阳陷害,判死刑,待日执行。-熊调查,知是冤案,即行释放,并捕翁启阳抵...[详细]

林维源 [清][公元1840年-1905年]

  • 林维源(1840~1905),字时甫,号冏卿平侯孙。少时与兄维让到厦门就学。其父国华、叔父国芳相继去世后,兄弟俩回台湾共理家政。光绪四年(1878年)维让死,维源总管林氏家业。 维源喜欢交游,善于经营产业,热心台湾建设和公益事业。钦差沈葆桢办理台湾海防时,计划在沪尾(今淡水)建造洋式炮台,他...[详细]

林泰曾 [清][公元1852年-1894年]

  • 林泰曾 (1852~1894年) 字凯仕,侯官县(今鼓楼区)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学习航海驾驶。同治十年(1871年),上“建威”号练船实习;同治十三年(1874年),赴台湾后山测量港口航道。同年冬,调任“建威”练船大副。光绪元年(1875年),赏都司衔,派赴欧...[详细]

林泰曾 [清][公元1851年-1894年]

  • 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船舶驾驶。1871年毕业,上建威号练习船游历各地,1874年任建威号大副。次年随福建船政学堂总教习日意格赴欧游历,入英国海军实习,曾于...[详细]

林爽文 [清][公元1757年-1788年,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

  • 林爽文(1857-1788) 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原籍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彰化。农民出身。1784年参加天地会,逐渐成为彰化天地会领袖。1786年秋,官府焚烧村庄,镇压天地会,他以“安民心、保家业”为号召,率众起义。攻克彰化,杀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建立政权,年号顺天,被推...[详细]

林寿图 [清][公元1809年-1885年]

  • 林寿图 (1809~1885年) 初名英奇,字恭三、颖叔,别署黄鹄山人。闽县人,家住城内石井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累官工部主事。咸丰二年(1852年),考取军机章京,任帮办总章京,起草机要文书。后数年,历充实录馆收掌、纂修、协修兼提调、虞衡司主事、员外郎、工部两窑厂监督、...[详细]

林绍祖 [清][公元1645年-1728年]

  • 林绍祖(约1645~1728年),字衣德,号丹麓。漳浦县城城南(今县城绥南尚书府)人。约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尚书林士章玄孙,汝诏曾孙。祖父友筠,南明隆武举人。父早逝,母亲守寡。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率军入漳,部属分攻各县,母携绍祖随邑人走避漳州城。八月,城中无粮,竟至杀人充饥。绍...[详细]

林孺 [清][公元1639年-1710年]

  • 林孺(1639~1710年),字世德,号风山,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安溪来苏里(今湖头竹山)人。早岁失父母,也无服内堂亲。时值明清易代,地方不靖。他彷徨山海之间,备历艰辛。 林孺状貌魁梧,膂力过人,豪迈精干有大志,弱冠即习知兵法,被承恩伯周全彬募为部属。清康熙三年(1664),任千总...[详细]

林壬 [清][公元1848年-1887年]

  • 林壬(1848~1887年),字二有,城关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入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出任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山西乡试主考。林壬诗文皆有名,在诏安同时代诗人中可称佼佼者。林壬诗作感情丰富,个性突出,有自然天成之艺术境界。其五绝《题风动石》、七绝《游斗山岩》和七...[详细]

林清 [清][公元1770年-1813年,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 林清(1770-1813) 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年青时当过药铺学徒、官衙佣役和运粮船夫。1806年加入天理教,成为坎卦教主,兼领八卦,传教河北。与滑县震卦教主李文成会商起义,被推为天王。1813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派教徒二百人分两小队,暗藏武器,化装...[详细]

林启 [清][公元1839年-1900年]

  • 林启 (1839~1900年) 字迪臣,侯官人,家住城内。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慈禧太后拟修建颐和园,林启上疏谏阻,触怒慈禧,外放浙江衢州知府。在任不及两年,尽力充实仓谷,种桑养蚕,平反冤狱,惩办劣绅,整顿书院,创立义塾,受到人民的欢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详细]

林品南 [清][公元1799年-1885年]

  • 林品南 (1799年—1885年) ,字舜琴,镇远县知县,福建福鼎秦屿人。林品南十七岁中举,二十岁进京赶考,途中因病不能如期参加考试。因德行、文采出眾,选荐拔贡,朝考授镇远县知县。历官兴义县、普安州、贵阳府等地。清光绪二年(1876年),林品南到镇远履职,时值刚平息咸丰、同治之乱,经过休养生息,...[详细]

林平侯 [清][公元1766年-1844年]

  • 林平侯(1766~1844),字安邦,号石潭,清代福建龙溪白石保吉尚村人。 其父林应寅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赴台开馆授徒。四年后,林平侯16岁也赴台,在米商郑谷店中当伙计。他办事勤快谨慎,很得东家信任。平侯省吃俭用,几年间积蓄几百两银子,受郑谷帮助在淡水做米谷生意。以后又和林绍贤包揽全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