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刘立仁 [清]

  • 刘立仁 字宝三,镇坪县竹溪河人。民国初就读于高等警官学校,民国五年(1916),任南郑县-长,当时各地烟毒盛行,种植和吸食者甚多。政府当局虽严令禁绝,但奉行者大都借查禁之机,行0之便或互为渔利。立仁虽任微职,但做事大胆负责,常思烟毒之害,决意严禁不贷,以振兴民族。于是同县知事商议,亲自驰赴乡...[详细]

刘连捷 [清][公元1833年-1887年]

  • 刘连捷(1833~1887),字南云,今杨家滩镇永福村人。咸丰五年(1855)从湘军,被委派为小小武官,附属于刘腾鸿湘右营。转战到湖北,罗泽南将其荐与胡林翼,命领副后营,升千总。次年从刘腾鸿援江西,进攻瑞州,刘腾鸿中炮死,急率部续攻获胜,得曾国藩赏识,荐以知县留江西补用。后随曾国荃败太平军于吉安...[详细]

柳敬亭 [清][公元1587年-1670年]

  • 柳敬亭(1587-约1670) 明末清初说书家。原名曹逢春。江苏泰县(今江堰)人。15岁时因犯法获罪,后得免死,从此逃亡在外。他经常听艺人说书,自己加以揣摩,由于生活所迫,从此说书卖艺,浪迹江湖。行至安徽宁国,醉卧敬亭山下,杨柳拂身,从此改名为柳敬亭。后在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得文人莫后光指...[详细]

刘金榜 [清][公元1837年-1909年]

  • 刘金榜(1837~1909年),又名诚正,字文超,船场亭仔角人,是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今称中华总商会)发起人之一。曾任新加坡福建会馆董事、英国殖民政府华人参事局参事、保良局委员及皇家艺术会会员。 刘金榜幼年家境贫寒,咸丰八年(1858年)只身到新加坡谋生。先做工,后做小生意,以后创办“万山栈...[详细]

刘季箎 [清]

  • 刘季箎(生卒年不详),名韶,字季箎,以字行。明代官吏,浙江余姚县人。洪武中进士,任行人。他在出使朝鲜时拒绝餽赠,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后赐给钱钞、衣物等,并擢升他为陕西参政。当时,陕西很多百姓拖欠田赋,地方官严加督收,凡无力交纳田赋的百姓都被逮捕拘押,甚至带上镣铐。他到任后,和他的同事们分别到各县...[详细]

刘家谋 [清][公元1813年-1852年]

  • 刘家谋 (1813~1852年) 字仲为、苞川,侯官县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年40岁,卒于府署。著有...[详细]

刘家驹 [清][公元1875年-1911年]

  • 刘家驹,字乙明,号霭士,广东大埔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幼年父母双亡,靠亲友资助完成学业。他悉心钻研数学,二十九年(1903)起,任潮州同文学校教习,三十四年(1908),被推荐到汀郡中学(今长汀一中)任教习。 家驹早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在汀常与长汀同盟会员杨仰程,丁仰皋,康绍...[详细]

刘海 [清][?-1911年]

  • 刘海(?~1911.11) 太平乡人。有胆量,性憨厚,豪侠好义,广交朋友,被推为汉阴哥老会首领。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西安反正,兴安府千总、哥老会首领高庆云诛杀镇台傅殿魁于安康,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汉阴,人心惶惶。九月一日,刘海响应革命,带领哥老会数百人迅速占据汉阴县城,夺取城...[详细]

刘古愚 [清][公元1843年-1903年]

  • 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堂,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今属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从小喜爱读书,清咸丰八年(1858)入乡塾时已能“诸经成诵”。清同治四年(1865)应童子试,名列榜首。同年入关中书院,业师为翰林院编修黄彭年。九年(1870)肄业,先后在渭南、咸阳任教。清光绪元年(1...[详细]

刘国玺 [清][公元1735年-1810年]

  • 刘国玺(约1735~1810年),字信斋。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民间画家。擅山水雨景,兼长龙虎、人物。其画风山水得于宋米芾韵格,人物取法岭东黄璧。国玺作画常用湿笔和淡彩渲染山水雨景,表现在烟笼翠绕之中,雨丝与山光交融一片,悠远之致,神出意表。其《亭中观雨图》正是表现这般意境,体现画家独特感受和审美...[详细]

刘公显 [清][?-1652年]

  • 刘公显(?~1652) 刘公显,广东揭阳人。少习武艺,后中武秀才。明末,清兵压境,朝廷无能,官绅肆虐,刘开始秘密结党聚义。清初,他联系志士,于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高举反清旗帜,在揭阳宣布起义,大本营设于南塘山。部属有“九军”,时人称为“九军起义”。“九军”将领曾铨、马麟、马殿、马登、...[详细]

刘逢禄 [清][公元1776年-1829年]

  • 刘逢禄(1776-1829) 清代经学家。字申受,号申甫,又号思误居士,江苏武进人。年十八,补博士弟子员。年三十二,举顺天乡试。嘉庆十九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道光四年,补仪制司主事。于礼部十余年未迁。卒于官。逢禄祖纶,官至大学士,外祖庄存与,舅庄述祖,并以经述名世。逢...[详细]

刘锋 [清][公元1887年-1911年]

  • 刘锋(1887~1911) 刘锋,字肩宇,又名六符,二刘乡人。父栻,清贡生,长期寓居福州行医。生有六子,锋最小,故又名六符。幼聪敏,7岁读书,稍长,任侠好武,倜傥不羁,苦练拳术,并善舞剑。 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闽县小学堂读书,勤而好问,警悟过人,尤致力于军书戎略的钻研。他耳闻目睹...[详细]

刘坊 [清]

  • 刘坊,原名琅,字季英,别号鳌石,在城里(今临江镇)人。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七月七日生于云南永昌县。祖父廷标,明末任云南永昌代理知府,以不降张献忠部将孙可望,于永历元年自尽。父之谦,官至户部主事,十三年,清兵攻下云南,因不愿薙发被炮烙死,其家80余人殉明,当时刘坊随母外出幸存。此后,母子相依...[详细]

刘德全 [清]

  • 刘德全 湖北省谷城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进士,光绪十五年(1899)二月任洵阳知县。任内关心民疾,自奉节俭,做饭常以谷壳作薪。重视教育,到任后,见敷文书院经费拮据,就动员县内士绅为书院捐置学地。又把县城东门外官地所收租粮拨给书院,作为廪生生活费用。还拿出俸金为书院捐置学地半亩。从此书院诸生...[详细]

柳大年 [清]

  • 柳大年,字蔓青,湖南长沙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双城厅通判。到任之际,正值中东路修到双城段。因占用土地不平均,满族人同汉族人矛盾激化,大有械斗之势。柳大年曲意调停,才使满汉双方的纠纷得以平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双城义和团支持与声援啥尔滨义和团的行动,扒了城内西街教堂,沙俄则...[详细]

刘崇杰 [清][公元1880年-?]

  • 刘崇杰 (1880~?年) 字子楷,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后入外交界。宣统二年(1910年)起,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成立,继续留任,后为一等秘书、横滨领事。民国5年(1916年...[详细]

刘溱 [清]

  • 刘溱,字雨舟。扯牛皮人,天性孝友,好学不倦。咸丰初授元谋县教喻,培植学校,敦厚风俗,每与生谈论忠孝事,慷慨激昂,若视, 其事。又书正气歌,置诸历右,令儿辈诵读,咸丰九年三月,回匪破城。溱先督妻媳孙女投井毕,衣冠端坐学署,贼之,秉善挺身代父,并罹害,平靖,后阴恤如例。...[详细]

刘璞 [清]

  • 刘璞 字连城,洵阳县城人,后迁居闾河铺。父刘正旰,庠生,家贫,不义之财一文不取。性情严厉,嫉恶如仇,里人戚某品行不端,正旰怒而痛打,从此里中不规之人恶行大减。刘璞幼时遭母丧,随父刻苦攻读,事父及继母皆孝,拾柴提水,劳苦备至。清同治初年,投效抚标军营,在镇压陕西、甘肃回民起义中,因“战功卓著”...[详细]

李廷钰 [清][公元1791年-1861年]

  • 李廷钰(1791~1861年),字润堂,号鹤樵,同安县人。承袭养父李长庚封爵,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补二等侍卫。道光四年(1824年)授江西南昌城守营副将,后历任署九江、南赣、广东、江南狼山等镇总兵、浙江提督。任内造船练兵,积极加强抗英海防建设,并建议海防章程数十款,为朝廷所重视。旋因“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