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茂(?~1768年),漳浦杜浔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天地会首领提喜在漳浦高溪观音亭(今属云霄)传徒结会,卢茂与方劝、陈彪等入会。卢茂入会后,与同县人何哲相友善,何哲常到县城跟林咸一起学拳棒。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何哲引林咸到杜浔与卢茂结识。十月,在卢茂家中,卢茂与何哲、林咸...[详细]
禄康(?—1820),清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耆英父。由宗人府笔帖式升理事官。乾隆间,累迁盛京礼部、兵部、户部侍郎。嘉庆间,历吏部侍郎、兵部尚书、步军统领、国史馆正总裁等职。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后因家人开局聚, 和所属兵丁参与林清起义活动失察,降为笔帖式。...[详细]
卢家元生年不详。字世美,号畏垒,南平人。兄弟4人,三人均力耕,家元日俟兄弟往田,始抱书于乡中凌云洞中苦读。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于乡,历任黄安、云梦、来凤、利川、遂安知县,调补宜昌分府。居官勤慎清廉,邑人颂之。生平以名臣自许,著有《畏垒集》。道光八年(1828年),任乡试同考试官,不久,...[详细]
卢福山(清乾隆、嘉庆年间) 卢福山,字曾雄,永定县金丰陈东(今岐岭乡陈东村)人,生卒年月不详,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在世。他12岁往漳州学医,寓居漳州60年。嘉庆间,福山根据中药学原理和多年临床经验,选用30多种中药材,创制成功药用“万应茶饼”,在漳州设药坊投入生产,为世人治病,行销甚广。福山...[详细]
陆大钟,字鼎才,号钱老。清道光元年(1821年)生于屏南县谢坑村。8岁入私塾,深受儒学教育。 谢坑村系屏南、政和、建瓯三县交界的偏僻山村,当年民生困苦,文化落后,时疫流行,缺医少药。大钟父亲际滔颇识医理,大钟成年后,跟随其父行医,并精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及汪昂《汤头歌诀》等医书。 道光...[详细]
龙汝元(?-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字春舫。 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经历历史事件: 太...[详细]
李宗文,字延彬,安溪县湖头人,光地曾孙,清植子。少承家学,读书强记而能通其要。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典试广东,旋升侍读。十八年充《大清会典》纂修,转右庶子。二十一年典试陕西,提督河南学政,因对学官失察被削职。二十六年复充中允,旋擢侍读,累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详细]
李周,惠安崇武镇峰前村人。因身材短小,时人称他“瓮仔周”。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世代以打石为生。 李周双亲早殁,家境贫寒,十几岁即到福州石店为徒。习石雕工艺。他资质聪颖,尤喜绘画,在为师傅烧水煮饭时,常用木炭在地板、厨房壁上习画。不多时,因所画的图画形象逼真,引起师傅的注意,...[详细]
李中素,字子鹄,湖北麻城人。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任职期间书院获得康熙嘉奖,获御书“学达性天”匾,还得到《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等16种书籍,巩固了岳麓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台湾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详细]
吏兆熊(生卒年不详),字梦轩,陕西城固县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任平利训导。他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邑中知名士多游其门,掇高科者指不胜数。平利文风士习蒸蒸日上,文风优越,士习亦较端谨。同治七年(1868),因丁忧去任,诸生感念不置,为之立德教碑。他的德才为陕甘学政许轩屏所赏识,被聘为新设泾阳...[详细]
李赞元(1613~1699),字匡侯,号素园,别号遯叟,世居平和之侯山(今小溪镇西林村),明崇祯八年(1635)进县学,清顺治四年(1647)中举人,出仕后,累升至河北道参议。赞元任过职的地方,都留有良好的政绩。当时,河北为九省通衢,号称难治,而赞元为地方裁革陋规,澄清民间苛扰,深得河北人民的称...[详细]
李由中,字大本,邵武人,生卒年不详。自幼质性高朗,才器超群,父亲早逝,由其母抚养成人。清乾隆二年(1737),由拔贡任襄垣(今山西省东南部)、繁峙(今山西省北部)知县。不久,调任马邑(今山西朔县)知县。马邑因土地荒芜,人口外流,教育落后,每次应举参加考试仅五、六十人。李由中极力招抚外流人口,又从...[详细]
李犹龙(?~1653年),陕西旬阳县人。明崇祯朝贡生,被选授兵部主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朱明王朝中央政权以后,明朝陪都南京六部文武大臣拥立福王朱由崧政权。时犹龙任左梦庚军监军,不久迁为太仆寺少卿。顺治二年(1645),清军豫亲王多铎部攻占南京,他随左梦庚投降清廷,清军命他巡抚江南安庆府。当时,...[详细]
李彦章 (1794~1836年) 字则文、兰卿,号榕园,闽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以内阁中书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典江西乡试,后主讲兴化兴安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任军机章京。翌年,迁内阁侍读,参加宣南诗社。道光五年(1825年),任广西思恩知府,带头捐银1...[详细]
李续宾(1818~1858),字迪庵,号克惠,今古楼乡西冲人,贡生出身。身高力大,善骑射。咸丰二年(1852),助罗泽南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次年夏,从罗赴江西,领湘右营,协同解吉安围,陷太和、安福。还师衡州,攻下永兴。四年六月,从罗泽南陷岳州,升知县。随之转旅北上,连陷蒲圻、崇阳、咸宁3县。八月又...[详细]
李希圣(1863~1904),字亦元,号小峰,化名小嵊信,今水洞底镇天堂人。17岁,肄业娄底连璧书院,毕览二十四史。秉父意习科举业,常感叹“举业之祸世,数百年矣!异时得志,必首议废制艺、罢科举,以除学界之蠹。”由是博览百家,旁及天文。为文别具手眼,雄视一时,人皆称“李才子”。侯官张亨嘉督学湖南,...[详细]
李文学(1826―1874),彝族,又名正学,云南赵州(今弥渡)瓦卢村人,雇农出身。清末云南哀牢山区各族农民起义领袖。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因不堪清政府的压迫政策,率先在瓦卢村起义。1858年与哈尼族田以正起义军联合,逐步统一了哀牢山一带的农民力量。主张彝汉各族联合共同反对地...[详细]
李文成(?-1813) 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河南滑县谢家庄人。木工出身,也叫李四木匠。入震卦教,被推为教主,兼领七教,有教徒几万人。原与坎卦教主林清约定,于1813年农历九月十五同时起义,因机密泄漏,他在滑县被捕。教徒提前于九月初七起义,攻占滑县,杀知县、巡检,推他为大...[详细]
刘祖宪 (1774~1831) 字为宪,一字守斋,号仲矩,六都玉坂(今坂中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少时机警聪敏,每日能读一寸厚的书,背诵不漏一字。侯官县精通五经的谢位东先生对他甚为推崇佩服,曾说:“闽清小县,过去有陈祥道,现在则有刘守斋。”祖宪居家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