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1749~1819年),女,字松坪,号绿窗女史,清代秦腔剧作家,陕西长安县人。她出生于书香之家,父王元常于乾隆十三年(1748)中进士,官至翰林,长于诗、画,著有诗集《西园瓣香集》3卷行世。王筠幼年随父在任学习诗词,十三四岁时即能吟诗填词。其父的诗集中有1卷是她的作品。她自有诗集《槐庄堂集...[详细]
王楠(生卒年失详),字颐中,湖广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县)人。举人出身。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罗源知县。上任后,察知县境人口、田赋严重失实,人口中老、故、逃亡之丁仍挂册,其后代长期负赔丁税、差役;田赋则有“有田无赋,有赋无田”现象,尤其部分地主逃避差役,田地挂户,隐匿面积;一些豪强强吞田地,...[详细]
托云布(?--1892年),字瑞廷,满族,双城县正红旗瓜尔佳氏。咸丰三年(1853年)从军,在山东镇压捻军起义,清政府授予骁骑校,赏顶戴花翎。同年又调往蒙城县驻防,继之调往甘肃镇压回民起义,在战役中-七昼夜,攻陷宝丰等地,加封协领衔,攻陷灵州,加封副都统衔,赏穿黄马褂,授宁古塔协领。咸丰十三年(...[详细]
拓文恩 号衡章,本境裴家湾乡人。清初武秀才,投效军门,补任兴汉镇千总。康熙十九年(1680)随军征伐四川,攻克昭化、剑门关,文恩率先登上关口,收复保宁。因文恩功大,代理游击职务。后平定川东,功绩卓著,升任四川永宁协中军守备,调任河南府城守营守备,仍代理游击职务,死于任上。文恩勇猛刚毅,勇于冲...[详细]
图鲁拜琥(1582-1656)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即固始汗,又译顾实汗,皆“国师”之音译。名图鲁拜琥。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据《青海史》载,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仅十三岁,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之四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三十四年(1606)...[详细]
图理琛(1667-1740) 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阿额觉罗氏。监生出身。任内阁中书、侍读等职。康熙五十一年(1712)奉命赴土尔扈特。由喀尔喀部出发,经西伯利亚等地前往。往返三年多,行程数万里。回京后,将沿途所见地理形势、民情、风俗习惯,编撰成《异域录》二卷。雍正五年(1727),从策...[详细]
图赖,瓜尔佳氏,费英东七子。满洲正黄旗(图赖初属镶黄旗,后来与他哥哥纳盖、弟弟苏完颜改属正黄旗),清初著名战将。 天聪元年1627,参与攻打明朝锦州。天聪二年1628,随同出征察哈尔。 天聪三年1629,出征明朝,图赖率正黄旗与大同总兵满桂大战于北京德胜门外。班师后应功,授世职备御。 ...[详细]
童祖宠(1703~1798年) 童祖宠,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生于上杭县峰市(现为永定县峰市乡)。他幼时天资聪明,才思敏捷,自以为功名唾手可得。雍正十年(1732年),赴省城福州参加乡试落榜,仅被录为副贡,因此灰心仕途,羞见家乡父老,到鼓山涌泉寺出家为僧。在寺中,他常与其他僧人一起,抬...[详细]
童祖庞(1703~1799),驰名中外的“副榜炉”的创制者,峰市乡下水村人。天资聪颖,博学强记,文思敏捷。中秀才后,自谓科甲连捷唾手可得。不料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乡试,仅得一“副榜”,顿觉无颜再见家乡父老,连仕进也心灰意懒了,便到福州鼓山涌泉寺落发为僧。在寺中,煲茶煮水时,见所用福州风炉...[详细]
童能灵 (1683~1745) 童能灵,字龙俦,晚号寒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生于连城县莲峰镇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为明成化间任云南省澂江府知府童玺的元孙。能灵自幼聪慧颖悟,立志学习圣哲先贤之书。父童正心,字七其,别号留村(1643~1710.7)是连城有名的一代经学大师。其对经学内容...[详细]
天然(1608~1685) 天然和尚,本姓曾,名起莘,字宅师,一字丽中,广东番禺人。出身邑中望族。17岁时补诸生。青年时代常与友人梁朝钟、罗宾王、张二果等相聚,评论古今,纵谈世事,以匡时救世为己任。 明崇祯六年(1633)中举,次年赴京城,会试不第。南返至吉州(今江西吉安),卧病金牛寺,...[详细]
田大武 祖籍四川省大宁(今巫溪县)田家坝,清初迁居镇坪。幼时家境贫寒,无钱读书,以务农、砌石夯坝卖力谋生,练就过人臂力。后参加清军赴甘肃过着戎马生涯。时逢新疆张格尔第三次叛乱,遂以马夫身份随署陕甘总督钦差大臣杨遇春所率陕甘兵众入疆平叛。道光七年(1827),张格尔全军覆没,只身逃匿于喀尔铁盖...[详细]
田本沛(生卒年不详),字汉元,号华石,陕西富平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后,曾授他官职,但他不愿到任。清军进军江南时,授他长洲(今江苏吴县)县令。他到任安抚-百姓,组织恢复生产,上奏减免了该县历年来拖欠的税赋和力役。清军渡长江南进,需要征集大量民夫,他...[详细]
特依顺(?-1849) 清朝将领。他塔拉氏。满洲正蓝旗人。历任协领、副都统、总兵,将军等职。1841年10 月英国进犯广东,侵扰浙江时,以都统衔受命为参赞大臣,随皇族靖逆将军奕山驰赴广东帮办军务。1842年驻军浙江杭州,为署理杭州将军。4月率部在定曲焚烧英船。5月在乍浦战役中,率部英勇抗击...[详细]
武亿(1745年—1799年),字虚谷,清代河南偃师人,著名的学者、金石学家,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生著作颇丰。 武亿十几岁父母双亡,家境困难,但他却学习刻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武亿中举人,四十五年(1780年)中进士,五十六年(1791年)授山东博山县知县。博山县山多地薄,他充...[详细]
谭廷襄(?—1870年),字竹崖,山阴华舍(今浙江绍兴县)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随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陕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职。 第二次 战争爆发后,谭廷襄参与了中外交涉及天津一带的防务。在直隶总督任上,谭廷襄因在大沽口及天津地区防守不利,贻误战机,于咸...[详细]
谈迁(1594—1658),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居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今海宁马桥)。明诸生。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来维护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记室,...[详细]
谭抡(生卒不详),字鉴溪,江西龙南拔贡。清嘉庆十年(1805年)任福鼎县知县。他鉴于福鼎建县60余载,志书未纂,深恐人称“海滨邹鲁”之邑不特文献无征,且名儒事行、风土人情、政典故事日就湮没。于是,召集福鼎孝廉王锡龄、施如全等50余人分路采访。他亲任总纂,日夕搜讨,分类编纂,于翌年修就第一部《福鼎...[详细]
谭钧培(1828-1894年),字宾寅,别字序初,又字次初。今潕阳镇大菜园人。1859年乡试中举人,1862年进士、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从容不迫869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开始,谭钧培先后任过江苏常州府知府、苏州府知府、代理徐州道、稓安徽凰颍六洄道、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正使兼署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