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于七 [清]

  • 于七 清初山东栖霞、宁海等地农民起义领袖。栖霞人。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率众起义,以锯齿山为根据地。七年,进攻宁海(今牟平),杀知州刘文淇。后曾降清,任栖霞把总。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派旧部邢小泉占据锯齿山反清,攻克福山。次年,清军三路围攻锯齿山,激战至次年春,他突围入海,不知...[详细]

于敏中 [清][公元1714年-1779年]

  • 于敏中(1714-1779) 清朝大臣。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进士,授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历官侍讲,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部、刑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乾隆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及开四库全书馆,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又充国史馆、三通馆正总裁。敏中资性...[详细]

余国才 [清][公元1725年-1806年]

  • 余国才,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原籍湖能黄岗,乾隆年间迁孝义厅营盘保红庙河,以农为生,勤俭起家。嘉庆十一年(1806),因病去世,终年81岁。 国才为人忠厚、善良。嘉庆初年,白莲教进驻孝义厅,百姓因不明-,隐避于红庙山寨,饥病交迫。国才除供给饭食之外,又请医诊病,花费粮钱无数,概不吝惜。...[详细]

岳震川 [清]

  • 岳震川(生卒年不详),字中干,号一山,陕西洋县人。生性酷爱读书,肄业于关中书院,与洋县王檀魁、勉县严景云同称“汉南三杰”。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大挑授知县,随即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担任顺天乡试对读官。为赡养父母辞官回乡。他回到陕西,先后在关中、汉南、关南三书院掌...[详细]

余甸 [清][公元1655年-1726年]

  • 余甸(1655~1726年) 余甸,初名祖训,字田生,又字仲敏,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生于福清县,后移居福州南台钓龙台畔。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福建巡抚张伯行聘他主持鳌峰书院,每事多向他求教。福州知府周某因案被人控告,后因丁忧免究,周疑被余甸排斥,心怀怨愤。 余甸后知四川...[详细]

余诚 [清][公元1884年-1910年]

  • 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张家畈人。1902年县试名列前茅,次年中副贡,就读于武汉。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秋,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回武汉与刘静庵合作以“日知会”会址为活动基地,发展同盟会员,并深入黄冈、麻城等地倡导改良教育,发...[详细]

袁宗第 [清][?-1664年]

  • 袁宗第(?—1664) 明末清初人。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封“绵侯”。崇祯十六年(1643年)郏县之战后,李自成同刘宗敏等统率义军主力,由洛阳西攻潼关,然后向西安挺进;同时派袁宗第、白鸣鹤、刘体纯、蓝应诚带领右营数万兵马作为偏师,从河南邓县地区出发,取道陕西商洛地区,同主力会师西安。 ...[详细]

袁铣 [清]

  • 袁铣,字金溪。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林则徐同科进士,嘉庆十九年与林则徐同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掌印给事中。袁铣“侃直端要,风骨峻整”,“遇事敢言,尤以天下大计为己任”。曾巡察通州漕务,稽查丰裕仓,拒收饶赠,革除陋规。道光元年(1821年),上 书建议停止捐例并减去后宫各项糜费...[详细]

原斯健 [清][公元1892年-1908年]

  • 原斯健(1892~1908)字象乾,陕西蒲城人。15岁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常联络同志,到县城街头和乡村集市演讲,谈到列强侵凌、国势危机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因此受到知县李体仁、劣绅原烈等的仇视。 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1908年10月16日),李体仁等率衙役及当地痞...[详细]

员凤林 [清]

  • 员凤林字悔生,号梧桐。陕西三原人。清咸丰六年(1856)中举,次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因父母年老,请假归家奉养,先后讲学于耀州(今耀县)、华州(今华县)和咸阳各书院。 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员追随官府说服百姓捐助镇压回民军饷,清廷奖他员外郎衔。多隆阿率军入关中镇压回民起义,召他任参军,随行...[详细]

游光绎 [清][公元1758年-1827年]

  • 游光绎(1758~1827年),字彤卤,号磳田,县城后街(今松城镇万贤街)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生。乾隆四十八年乡试亚元,乾隆五十四年登进士。兄光缵,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子大琛,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兄弟父子,同捷南宫,一门风雅,在清代甲于闽东。 光绎进士及第后被优选为庶常馆庶...[详细]

游宝德 [清][公元1851年-1911年]

  • 游宝德(1851~1911年),霞浦县-(今松城镇万贤街)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生于书香之家。少时性机灵,好谐谑。 宝德长大后,家境中落,遂以剪纸花谋生。其剪枝出群拔萃。叠纸四重,仅寸来长,再三折,他“不描稿其上”,仅凭一把虎爪剪,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人物、花果、草木、禽虫等多种艺术品。...[详细]

富察·永海 [清]

  • 永海 姓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今拉林镇南老营)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任拉林协领,是年九月二十一日,奏请修筑拉林城池,因财力不济,遂在拉林之24个旗屯民户和街内商贾店铺中摊派,每垧地捐银250文,每户捐谷草20'0捆,共捐得30 244吊174文,征民夫2 300名,西丹兵800名,共计3...[详细]

殷化行 [清][?-1710年]

  • 殷化行(?~1710年),字熙如,陕西咸阳人,清康熙九年(1670)考中武科进士。十三年,经略莫洛率军讨伐吴三桂,殷化行以守备职随行作战。遇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他被胁至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一年后,他寻机逃回,由总督哈占保复原职,补为火器营守备。 吴三桂部将王屏藩占据陕西汉中,率领二万人攻...[详细]

爱新觉罗·耆英 [清][公元1787年-1858年]

  • 爱新觉罗·耆英(1787-1858年)字介春,隶满洲正蓝旗,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嘉庆朝东阁大学士禄康之子。清朝宗室,大臣。耆英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迁理事官,历官内阁学士、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礼部、户部尚书、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后因欺谩之迹,为王大臣论劾,咸丰帝赐自尽。  ...[详细]

爱新觉罗·伊里布 [清][公元1772年-1843年,清朝宗室、大臣]

  • 爱新觉罗·伊里布(1772—1843年),清朝宗室、大臣,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议政大臣巩阿岱六世孙,宗社党首领良弼的祖父,签署《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早年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以及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在任上以清廉闻名。 道光十三年(1833年),调任云贵总督、协办...[详细]

依克唐阿 [清][公元1833年-1899年]

  • 依克唐阿,字尧山(1833-1899)。满洲镶黄旗人,族姓扎拉里氏。出生于今伊通县城东南马家屯。 依克唐阿性刚毅,喜狩猎,善骑射。1852年,20岁编入满洲八旗“马甲”,后随副都统开隆阿征调入关,转战浙、皖、豫诸地,围剿太平军和捻军。1858年(咸丰八年)因“功”赏赐花翎顶戴,晋升骁骑校。1...[详细]

叶祖 [清][公元1852年-1905年]

  • 叶祖 (1852~1905年) 字桐侯,侯官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专习驾驶。光绪二年(1876年),成为船政第一届出洋学生,次年进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成绩优良。光绪六年(1880年),学成归国。次年,以都司衔任“镇边”炮舰管带。所属官兵军纪严明,...[详细]

叶祖珪 [清][公元1852年-1905年]

  • 叶祖珪(1852-1905年),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1899年撤销革职处分,加提督衔,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详细]

叶在琦 [清][公元1866年-1907年]

  • 叶在琦 (1866~1907年) 字肖韩,又字稚愔,侯官县人。生于翰林之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进士,选授翰林院检讨,派充贵州学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闽浙总督许应骙之聘,任全闽大学堂监督,在省考选贡、童生中,择优入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以凤池书院改名福建高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