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张鹏翼 [清][公元1633年-1715年]

  • 张鹏翼 (1633~1715) 张鹏翼,字蜚子,晚号警庵。明崇祯六年(1633)出生于连城新泉。幼年体质赢弱,性聪颖好学,十四岁即熟读《四书集注》,深受朱熹注文思想的影响,从而悟彻其理。他提出“心当在身内,身当在心内”的一种朴素辩证关系论。这个从幼年学习中悟出的理论,奠定了他“五十(岁)...[详细]

张鹏飞 [清][公元1783年-1857年]

  • 张鹏飞(1783~1857) 又名鹏翼,字扶九,安康人。少贫,食菜根度日,编蒲叶以抄书。手不释卷,以读书为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嘉庆二十五年举孝廉方正,深得陕安道考评称赞。历主临潼、褒城、安康讲席。道光五年就直隶州州判,又候补四川,未署事。道光元年至十五年,足及燕赵楚蜀,得与智士...[详细]

詹功显 [清][公元1772年-1854年]

  • 詹功显,字鹤峰,候均区五福境(今平潭县潭城镇)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生。祖父元官,任福建台湾澎湖协把总。父殿擢,因屡立战功,升任浙江镇海营参将,后授温州镇总兵官。功显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武艺,熟读诗书,兴趣广泛,且聪慧非凡。 嘉庆元年(1796年),功显在海坛加入清军水师,充任营弁...[详细]

张穆 [清][公元1607年-1688年]

  • 张穆(1607~1688) 张穆,字穆之,号铁桥,亦号铁桥道人,广东东莞人。其父年近70始生张穆。 少时在罗浮山读书,漫游罗浮的山水名胜,因喜爱山中铁桥胜景,故引以为号。成年后喜诗词歌赋,好游历结友。 明崇祯五年(1632),逾南岭向北游历,足迹到达衡岳、湖湘、楚南、吴越、钱塘等地。...[详细]

张冕 [清]

  • 张冕,字繁露,号盅轩,邵武人,生卒年不详。他性格刚毅,言行不苟,通晓天文、地理等学。清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任永福(今广西)教谕。不久,调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府学教授。由于他教学有方,郡内许多英俊之士多出自他门下。不久,因父母相继逝世,他辞官返籍守制。道光十四年(1834),邵地遭受自然灾...[详细]

张茂祜 [清][公元1859年-1930年]

  • 张茂祜(1859~1930年),原名天霖,号雨若,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屏南县漈头村。7岁就读于私塾,父张正宗在村经营果杂小店。茂祜15岁时父殁,辍学承父业。 其后5年间,茂祜的长兄、次兄相继去世,小店资金枯竭,遂改操豆腐业。全家5人赖小本豆腐业难以为继,母嫂则兼炒花生自售以弥补。 ...[详细]

张履祥 [清][公元1611年-1674年]

  •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世居桐乡县炉头镇杨园村,学者称为杨园先生。9岁丧父。母沈孺人教导说:“孔孟亦两家无父儿,只因有志,便做到圣贤。”益自勉自爱,刻苦攻读。明天启元年(1621),至钱店渡外祖父家就读,次年,从陆时雍学《易》,后又师事诸明叔。15岁应童子试,成秀才。与同里...[详细]

张履程 [清]

  • 慈惠吏儒——张履程,清代建水县人。乾隆举人。陕西大荔、华阴等县知县。居官慈惠,唯民为亲,开仓出麦,赈济灾民,督工开河,勤治水患,每离任老幼泣送。还乡后主讲崇正书院。诗作有《彩云百咏》、《彩云续咏》等。所咏史事,可补志乘之缺,为云南方志界所推重。有“出为名吏,处为名儒”之赞。...[详细]

张连登 [清]

  • 张连登(生卒年不详),字瀛洲,号省斋。陕西咸阳人。他几次应试不中,便捐官得职。任山东青州知府。后调直隶真定府,升为通永道员。康熙四十九年(1711)被提升为按察使,再升通政使,晋为湖北巡抚。雍正元年(1723)被罢官。 他有才学,通韬略,临事善于应变。在青州知府任上时,有饥民相聚劫掠粮食,...[详细]

张翀 [清]

  • 张翀(生卒年失详),字南溟,浙江丽水人。由明经授国子教习。康熙七年(1668年)任罗源知县。博学多才,胆识过人。时海禁森严,原-内迁的沿海居民,流离失所,饿莩惨目,常越界捕鱼,若被防官擒获,置之死地。翀甚表同情,遇获越界者,唤进内衙加以劝戒,临审时多方开脱,不予究罪。闽省耿藩(指三藩之一耿精忠)...[详细]

张宽 [清]

  • 张宽(生卒年月不详),字弘周,号安节,明代琯溪人,少年刻苦读书,以诗鸣于时,明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历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巡按保定监察御史,有政声。 张宽性耿直无偏私,敢于检举不法官吏。当时统兵官石亨专横用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列举石亨不法行为数十条,弹劾石...[详细]

张开东 [清]

  • 清朝康乾年间,赤壁茅山张家出了一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名士,他就是张开东。 张开东擅长书画,精于诗词,又酷爱山水,常乘独轮车,大书“五岳游人”旗帜于其上,游遍名山大川,东登泰岱,西攀太华,南临洞庭,北踄五台,足迹几遍及全国。每到一处,必尽兴浏览,尽情吟咏。他写的《章台折柳行》一词...[详细]

张京翰 [清][公元1758年-1830年]

  • 张京翰 (1758~1830) 张京翰,号西村,连城县人。性刚直不阿,为人公正无私,处事机敏灵活。幼年好学,博闻强记,所学涉猎甚广,除诸子百家外,易经、数学亦无不通晓。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庚子科举人。深得窦东皋先生赞赏。次年,窦东皋出任浙江省提督学正,邀请京翰同往浙江协助,作为府中...[详细]

张井 [清][?-1835年]

  • 张井(?~1835年),字晴槔,号芥航,陕西肤施(今延安市)人,原籍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初授内阁中书,改授知县,调任广东乐会县。嘉庆帝特命改为河南正阳县,加知州衔。后迁为许州、直隶州知州。奉命协助办理黄河-坝合龙工程,署为汝宁知府。道光四年(1824),升为开归...[详细]

张锦芳 [清][公元1747年-1792年,岭南四家]

  • 张锦芳(1747~1792) 张锦芳,字粲夫,又字花田,号药房,别署曲江山人,广东顺德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举,乾隆五十四年考取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他淹贯群籍,通《说文》,能篆、籀、分、隶,其诗作有名气,因而与钦州胡亦常、同邑冯敏昌被称为“岭南三子”,曾有三子...[详细]

张进 [清][?-1661年]

  • 张进(?~1661),字伯旭,号振寰。明江南直隶扬州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人。 张进少时读经史。稍长喜爱游泳、骑马、射箭。24岁为荫生。天启六年(1626)授古北口守备。历休宁游击、江北参将,升嘉协副将,调邵协副将。弘光朝,加授右军都御史。隆武初,加太子少保,晋封少师忠匡伯,镇守铜山。 ...[详细]

张际亮 [清][公元1799年-1843年]

  •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号松寥山人,建宁北乡蓝田人。鸦片战争时期国内“享有盛名”(《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32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的爱国诗人和力主改革的思想家。 张少孤,由继母抚养。16岁成婚,妻朱氏。同年作《童言》一卷。18岁,出诗集《蚕缫集》。长兄见他才华不凡,...[详细]

张广泗 [清][?-1749年,雍正、乾隆时期名将]

  • 张广泗(?-1749) 清代将领。汉军镶红旗人。由监生捐纳入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选授贵州思州府知府。雍正五年(1727),升贵州按察使。因镇压苗民起义有功,擢贵州巡抚。雍正十年,准噶尔进扰哈密等地,张广泗为副将军。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征讨。奏劾岳钟琪调度失误,岳钟琪被革职。授张广泗...[详细]

张格尔 [清][?-1828年,清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

  • 张格尔(?-1828) 清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是逃居国外的伊斯兰教封建贵族。自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后,波罗尼都之子萨木萨克逃居浩罕(中亚伊斯兰教国家,时称安集延),其第二子张格尔素有政治野心,阴谋潜回新疆恢复其祖先和卓时代的统治。从嘉庆二十五年(182...[详细]

张恩选 [清][?-1651年]

  • 张恩选(?~1651),明末清初闽粤赣边区农民起义领袖,洪山乡(原上杭中都乡)人。明朝崇祯年间,在全国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他率领饥寒交迫的农民,聚义于洪山乡西部闽粤交界处的王寿山。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一,受李自成胜利进军北京的鼓舞,挥师首克上墩等村乡,接着乘胜扫荡。豪绅污吏,闻风丧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