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之(1866---1900) 建水人,自幼参加白莲教,练习拳脚功夫。1890年参加天津义和团,1900年参加廊坊战役,作战勇敢,战役中数次怀抱装满屎尿的坛子冲向八国联军机枪阵地,将屎尿砸在联军机枪副手头上。后被联军击伤右腿,被捕后高喊“洋鬼子,我乃虎神营,尔等妖魔鬼怪速速退去”。后被日本...[详细]
朱山,字世德,绰号“瞎眼朱司”,福建省仙游县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拜南少林寺名僧铁珠为师,深得其师真传,武功超群。 雍正三年(1725年),清兵大举清剿南少林寺,朱山趁乱袖怀其师珍藏的《正宗龙桩》上下册出逃,辗转奔波,并四处传授武功,后流落于福州。二年后,其行踪为官府侦悉,遂于福州被捕,处以十...[详细]
朱启园清代人。为人庄重正直,处事谨慎。道光末年,他助捐钱财修筑石泉城墙。同治末年,努力办团练保卫地方。城内缺水,他日夜督工开凿李子园水井。石泉地方官保举,上级奖给他六品职衔。后来,藩台赠他“急公好义”匾额。...[详细]
朱骏声(1788-1858) 清朝文字学家。小名庆元,字丰芑,号允倩,晚号石隐山人,江苏元和人。少时通读许慎《说文解字》,曾师事吴派考据大师钱大昕。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将在子矣。”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官黟县训导,肆力著述,诸生造门请业者常数十人,官舍至不能容。咸丰元年以截取知...[详细]
祝桂林,号香寓,丰家河人。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道光十年(1830)病故,终年77岁。桂林自幼好学不倦,学问优深。处世效东平之为善,持家遵司马之德,一生未和他人发生口角。对恶意中伤之事,忍以自安,盖不咎问。十八岁始任教读,以误人子弟为诫。因材施教,诱导为先,从不动戒尺。对贫寒子弟,施饭食...[详细]
朱贵(1778-1842年),字黼堂,一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从小酷爱习武,到19岁,在循化营参加考试,中武秀才。21岁从军,从1800年开始,转战川、宁、甘、青,从士兵升到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职。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0月1日,定海再次失陷,18日,清...[详细]
祝凤喈 字桐君,浦城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喜攻诗书,19岁得其父遗旧琴一张,向胞兄祝凤鸣(字秋斋)学琴,精研30余年,所学皆通。家有园林之胜,藏琴数十张,择其优者,筑12楼贮之。兄唱弟和,恬然自得,并接纳云游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林则徐进京赴考时,途经浦城,亦在祝家花园琴楼相聚,吟咏唱和...[详细]
韩恭王朱冲 ,韩宪王朱松子,永乐十年嗣。 时弃大宁三卫地,开原逼塞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凉。仁宗即位,召冲与弟襄陵王朱冲秌、乐平王朱冲烌入朝,各献诗颂。帝嘉悦,赐金币有差。 宣宗初,请徙江南。不许。请蠲护卫屯租,建邸第。许之。遣主事毛俊经度,并建襄陵、乐平二邸及岷州广福寺。陕西守臣言岁...[详细]
祝昌泰 祝昌泰,字躬瞻,号东岩,浦城城关人。家资富厚,与从弟昌瑞同继伯父荣封为嗣。以荣封遗产数万金捐充鳌峰、南浦两书院。清嘉庆五年(1800),河水暴涨,冲塌县治城墙,生母徐氏独资捐筑全城,祖之望任督办,昌泰为总理,其兄昌时、昌祺为帮办。经营3年,备极劳瘁,工竣,以知府尽先补用。并独力捐建文...[详细]
朱昌祚(?-1666) 清朝大臣。字云门,今高唐县梁村镇朱楼村人,生于明崇帧元年(1628)前后。清顺治十八年(1661)朱昌祚以宗人府启心郎授浙抚,多善政,清康熙二年(1663)迁福建,以丁忧未到任,翌年改授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人称“朱三省 ”。时辅政大臣鳌拜擅权,鳌拜系满洲镶黄旗...[详细]
朱秉鉴 朱秉鉴,字清如,号鹿坪,浦城城关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生,自幼颖异好学,博学强识,14岁补弟子员。乾隆五十二年登进士第,不乐从政,以母老为由,归乡任南浦书院主讲。他所学深广,努力探求事理的精微深奥。所著的古文词,精深宏博,简质巨丽。自乾隆八年修《浦城县志》后,久未修辑,秉鉴早...[详细]
南明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30-1664年),明朝宗室,袭封为韩王,被李自成部将拥立为皇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 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定武帝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详细]
庄廷鑨 清初富户。明末清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子襄。家饶富。他曾购得明末人朱国桢撰《明史》,攘为己作,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又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帝为正朔,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并有指斥清朝词句。圣祖即位之初,被人告发。时他已死,被剖棺戮尸,全族受诛,凡为此书作序、校阅、刻字、印刷、...[详细]
庄俊元(1808~1879年),字克明,号印潭,自号四休子,泉州西街甲第巷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生。 庄俊元幼颖异,道光八年(1828年)进秀才,越年为廪生。道光十四年中举人。道光十六年成进士,点翰林,派习满文,散馆一等一名授编修,历充国史馆纂修、协办翰林院事兼撰文、清秘堂校理,充庚...[详细]
庄亨阳(1686~1746年),乳名天钟,字元仲,号复斋,奎洋上洋人,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自幼天资聪敏,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八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出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次年由于其母病故,回家服丧。服满后在漳州芝山书院任教。乾隆元年(1736年)由大学士...[详细]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 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详细]
祝垲(1827~1876) 本名祝隆贤,字幼荻(又字定庵)、号爽亭,印垲,祖藉湖北武昌。清道光七年(1827)十月二十七出生于砖坪厅城。祝垲父祝应华有五子:长子祝隆金,字节臣、印铖,孝友成性,父卒后,教弟楠、濂、炳、垲,延师教读,封朝议大夫;次子祝隆玉,字盐田,号梓邻,印楠,以附生报捐知县,...[详细]
周祖颐字少濂,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福安县城东凤人。父之翰贡生,为名塾师。清光绪十九年,祖颐以童子参加县考,由家人肩负进场。榜发,周被取在榜首。光绪二十年入县学,光绪二十三年考取拔贡。光绪十四年,祖颐北上京师,目睹清廷腐败,著文报端抨击时弊,语甚痛切,曾被捕一次。清宣统二年(1910年)...[详细]
周自超,原名栢,字子兰,号岚溪,又号伟斋,迎福里前溪(今桃城镇桃溪村)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幼聪颖,博学能诗文,工书法。年青时参加童子试,名列前茅。以勇力过人,遂应考武科,中武举人。乾隆五十八年,考中武进士一甲第三名,钦点探花及第,被委为侍卫。随御驾至热河,抓获刺客,以功赐独眼花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