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甘肃省>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市人物

朱贵

[清][公元1778年-1842年]

朱贵为[清][公元1778年-1842年]

  朱贵(1778-1842年),字黼堂,一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从小酷爱习武,到19岁,在循化营参加考试,中武秀才。21岁从军,从1800年开始,转战川、宁、甘、青,从士兵升到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职。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0月1日,定海再次失陷,18日,清政府紧急调遣各地精兵增援。朱贵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协副将职,率其子昭南、南、共南和从永昌、陇西、河州、西宁等地选拔的各族精兵2000余人,配备土枪抬炮200余杆(门)前往增援。
  1842年正月二十七,奕经决定收复被英军攻占的定海、镇海、宁波三城。其时,甘军被分为两部,尤渤率800人驻守江苏。朱贵率900余人于1842年3月8日驻守宁波大宝山,回保慈溪,与驻防慈溪城的张应云部、大宝山左侧的刘天宝部成犄角之势,防守英军攻击。
  1842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四),英国侵略军由陆军总司令卧乌古少将、海军司令威廉·巴克尔少将指挥爱尔兰联队十八团、苏格兰联队二十六团、马格拉斯步兵三十六团,及海军“皇后号”、“0女神号”等船舰共2000人,从姚江逆流而上,至大西坝蜂拥上岸,经裘市、夹田桥窜行十余里,攻袭慈溪大宝山要地。
  “朱贵指挥将士们隐蔽在岩石树林之中,用扛铳和土炮猛烈还击,从上午7时开始一直打到下午3时,甘军饥不得食、渴不得饮,打败了英国侵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白刃格斗战中,大宝山阵地前堆满了400余名英国侵略军的尸体”。
  后来的战斗更为惨烈。英军在重炮的掩护下,继续猛攻,甘军伤亡直线上升,朱贵三次派人向长溪岭文蔚大营求援,但文蔚怯敌,按兵不肯相援。其余各部也各怀鬼胎,怯战不出。甘军将士孤军奋战,同英军展开了最后的搏杀。
  在战斗中,64岁的朱贵以身殉国,他的儿子朱昭南、朱南也阵亡。朱贵最小的儿子朱共南在战斗中身负三处枪伤,苏醒后脱衣掩盖朱贵及两个哥哥的尸体后,率部突围。
  此战朱贵部下游击黄泰,守备徐宦、陈芝兰,浙江试用知县兰州进士颜履敬等官佐和甘军汉、回、撒拉、东乡等族士兵共436人壮烈牺牲。
  朱贵所率领的甘军将士英勇抗敌,使英国侵略者不得不承认“自入中国以来,此创最重”“中国官兵尽似此君,吾辈难以生还”。
  “秋风古驿冷萧萧,舆榇归来入望遥。万户冠裳迎远道,一时妇孺叹深宵。”临夏诗人张和记录了朱贵灵柩运抵家乡时的情形。
  战斗结束后不久,人们在浙江慈溪和甘肃临夏两地,为朱贵和阵亡的甘军将士修建了祠堂。
  “大凡到过浙江慈溪的人都知道,城外大宝山上有一座朱贵祠(也叫高节祠,当地人俗称为朱将军庙,早在1963年就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清明节时,这里人潮涌动。”朱光明曾受邀到浙江慈溪参加朱贵的纪念活动,对那里盛大的纪念活动记忆犹新。
  “朱贵父子三人牺牲后,他们的遗骸由朱贵的小儿子朱共南和妹夫张怀富二人,千里运送返抵故里安葬。因为慈王村的村名中有个‘慈’字,暗合朱贵及其甘军将士战死之地慈溪,故此在慈王村进行安葬。”
  为表彰朱贵英烈事迹,清政府下诏诰授朱贵为武功将军,晋封武显将军,以总兵例赐恤。在河州朱贵故居修建了牌坊和祠堂。道光帝题赠“忠孝双全”匾额,悬于故居巷口牌坊,故居改建为忠孝祠堂。林则徐曾为之题字“忠规孝矩”。
  
同年(公元17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