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李天植 [清][公元1591年-1672年]

  • 李天植(1591—1672),字因仲,平湖乍浦人。因所居名“蜃园”,人称蜃园先生。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性潇洒,绝意仕进。明亡,改名确,字潜夫,在陈山(今平湖市乍浦镇境内)隐居,借庙堂辟学塾,教书苦度生计,自称“村学究”、“老头陀”。寓居10年,因庙堂佛事烦杂,回蜃园家中卖文织筐度日。乡人...[详细]

黎水保 [清][公元1851年-1887年]

  • 黎水保(1851—1887) ,瑶族。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家住瑶寨者葵村。9岁到东坡村就学,由于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数年之间学业大进,本想报考童生,土官以瑶族报考为历代所不许为由,不准报考。水保愤愤不平,便在家一边生产一边自读,颇知历代兴衰之道,尤其是面对不平等的社会,引起了他的深思,...[详细]

李时沛 [清][公元1730年-1807年]

  • 李时沛(1730~1807年),字雨亭,界首镇人。祖父李之纲,父亲李世正,都是读书之人。 李时沛自幼年起跟随父亲和祖父学习诗书,吟诗作对,常出口成章,被人们视为圣童,少年便成为秀才,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举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任盐城县知县,年仅25岁。此后,历任无锡、睢...[详细]

李世德 [清][公元1797年-1847年]

  • 李世德(1797—1847年)出身于梅溪下庄塘一首富人家,有兄弟二人,德居长。世德身高七尺,头大腰粗,甚是魁伟。早年有志于武举,曾入新宁私家武馆习武。因数试不弟,遂遁入空门,到梅溪云台山(即八角寨)空王寺为僧。中年还俗,娶妻邹氏。世德乐善好施,其家临资江,当湘、桂要冲,来往船只,每日数十艘之多,...[详细]

李升俊 [清][公元1830年-1897年]

  • 李升俊(1830—1897)名允容,号廷阶,原籍广东南海县沙头村。始祖名芾,宋代授部员,出任湖广潭州刺史。德佑元年(1275)元兵南下,逼攻潭州,城破,李芾自刎。其妻有孕,逃至广东,生子李崇,以后家族繁衍,至李升俊已为第十七代孙。 李升俊幼时从父受教,精通经史。清同治元年(1862)到柳州游...[详细]

李绍昉 [清][公元1787年-1845年]

  • 李绍昉(1787~1845),字东阳,号晓园,清湾侯山村人。祖父李毓藩曾中举,父李程泌拔贡,历任隆安、藤县教谕。李绍昉自幼聪敏,爱好学习,在祖父、父亲指导下,博览群书,学识超群,嘉庆十年(1805年)中秀才,十五年乡试中副榜第一名,十八年中举人,二十四年中进士,保和殿复试一等一名。钦点翰林庶吉士...[详细]

李善兰 [清][公元1811年-1882年]

  • 李善兰(1811—1882),名心兰,庠名善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海宁硖石人。自幼聪颖好学,从陈奂治经学,但偏嗜数学。9岁自学通《九章算术》,14岁通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后到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得《测圆海镜》、《勾股割圆记》等书,带回家中,潜心钻研,造诣日深。在中国传统数学垛积术和...[详细]

李庆云 [清]

  • 李庆云,横山乡稔坡村人。清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科秀才。同治九年庚午科举人,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科进士。任户部主事,河南、山东司主事,河南司正主稿,光绪九年癸未科会试受卷官,钦差中越勘界司员。...[详细]

李翘然 [清][公元1783年-1843年]

  • 李翘然(1783~1843),字秀峰,壮族,清灵山县中宁练那马村(今邕宁县那楼乡罗马村)人。曾为县学武生,后补授千总,钦授武骑尉。翘然平生性刚直,勤俭起家,富至数十万。 他为人慷慨乐施, 扶贫恤困,在所不惜。对公益事业亦甚热心,他曾出资兴建桥梁3座,名为“皇赐桥”、“清廉桥”、“狮子桥”。其...[详细]

李佩蘅 [清][公元1792年-1851年]

  • 李佩蘅(1792~1851),字榕龄,号子杜,大塘乡大莫村人。自幼从兄长学经、史、子、集,工楷书,清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二十三年中解元,二十五年中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改授湖南省安乡县知县。一年后因公事被罢官,于是邀游湖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以诗文与当地名士相唱和,后留湖南,主讲湘...[详细]

林正阳 [清][公元1800年-1858年]

  • 林正阳(1800—1858),字振运,号昼堂,玉环县城关西青街人。少有志,能骑射,武艺精湛,且有谋略。清道光初年投军,历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长期驻守定海、黄岩、玉环、瑞安、镇海、乍浦等海防要地。二十年(1840), 战争爆发,定海一度沦陷,不久收复,正阳时署定海营守备,建议筑土城以固...[详细]

林增志 [清][公元1593年-1667年]

  • 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一字可任,号念庵,自署此山道人,瑞安人。其先福建莆田人,后徙浙江瑞安。事母以孝闻。明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任蒲圻(今属湖北省)令,政尚廉静,每月讲学明伦堂,士风丕变,考绩异等,擢翰林编修,和黄道周、倪元璐友善。十年,选东宫讲读经筵讲官。十六年,任会试同...[详细]

林苑生 [清][公元1836年-1898年]

  • 林苑生(1836~1898) ,字敏立,号翰国,福旺乡人。从小机警、有智略,曾做过小买卖,后入学,成绩甚佳。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由同知加升知府衔。历任营务、管理营部的文武事工作,干得很称职。 光绪十一年(1885)随广西提督冯子材克复谅山,表现出色,得同事推荐以补知府留在广西待用,后...[详细]

林梦龙 [清][公元1608年-1648年]

  • 林梦龙(1608—1648),字言臣,号纫斋,永嘉罗浮人。24岁入县学,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国事日非,居常怏怏,思有所为。十七年,京师破,唐王立于福州,召授内府中书舍人,上章数十,硕画危论,甚得唐王赏识,有《恩纶恭纪》以记其事。以兵部职方司主事奉敕湖广,策封楚府,又被命至绍兴联络鲁王...[详细]

林黑儿 [清][?-1900年,清末天津义和团首领之一]

  • 林黑儿(?-1900) 清末天津义和团首领之一,“红灯照”的组织者。自称“黄莲圣母”。生于天津南运河上船户人家。幼时学过拳棒,曾随父亲在上海等地卖艺。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日益横行之时,她的丈夫李有因触犯洋教被捕遭毒打,后病发而死。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至天津地区,号称“天下第一团”的义和...[详细]

凌奂 [清][公元1822年-1893年]

  • 凌奂(1822—1893),原名维正,字晓五,晚号折肱道人。原籍安吉,自曾祖父后始迁居湖州。少年随舅父吴古年学医,尽得其传。为人治病,50年如一日,寒暑勿间,不怨劳,不计酬,贫病者还施以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州大水,霍乱流行,罹患者甚多,经治疗救活者一百数十人。太平军驻湖州时,曾用鸡...[详细]

林凤翔 [清][公元1824年-1855年]

  • 林凤翔(1824—1855),亦作林凤祥,白沙人,青年时除务农外,常到附近城镇及紫荆山区经商谋生。金田起义前加入拜上帝会。 1851年(道光三十年)1月金田起义时,林凤翔为肖朝贵部属,担任前军先锋。屡立战功,授御林侍卫,累升指挥、检点。1853年(咸丰三年),率军攻长沙、汉口,以首登武昌城有...[详细]

林毓峰 [清][公元1811年-1870年]

  • 林毓峰(1811~1870),字卓生,清末贡生,福利乡螺峰村人。年幼时自学成才。20岁时,递补为县学生员,并享受官家膏火。他性格温和,态度和蔼谦逊,待人宽厚、热情。在教学上,不论聪敏、愚笨,他都一视同仁,给予教育,并根据各人的资质“因人施教”,尽量使学生诚心求学,颇受学生的敬仰和亲近。在他的教诲...[详细]

林长福 [清][公元1837年-1911年]

  • 林长福(1837-1911),横县那阳乡大陆村人。林于同治元年(1862)投效清军,戎马生涯,由普通兵勇一直晋升到花翎记名提督。 生性耿直,脾气急躁,为人粗鲁,身高1.8米,体重80公斤,常佩一柄长1.4米、重8斤多的剑和一尺多长的佩刀。由于其不断晋升,具有斩杀权,人称“林老虎”。 林在同治...[详细]

李铭汉 [清][公元1809年-1891年]

  • 李铭汉(1809—1891)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字云章,武威人。祖籍原在宁夏卫门城驿,明朝末年迁居凉州卫(今甘肃武威)。 李铭汉一生科考不利,40岁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才考中副贡生,因此未能入仕。平生以教书为业,先后主讲凉州雍凉书院、甘州甘泉书院。致力经学研究。学使胡景贵上疏推荐为陇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