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丰(1644—1689),字屺瞻,德清籍,世居归安(今湖州)菱湖。清康熙九年(1670)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讲侍读、侍讲侍读学士,分撰日讲《四书》、《易经》、《书经》,以解义多见称。二十年,每次讲演时,列举经书要义,阐发自己观点,受康熙帝嘉奖,改任《明史》总裁,《明史》第十七卷《...[详细]
孙衣言(1814—1894),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斋名逊学,瑞安陶山潘埭人,后居县城金带桥。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三十年举进士。后以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参与《宣宗实录》编纂,曾独编《夷务书》100卷。咸丰八年(1858),任上 书房师傅。时英法联军入侵天津,举朝争议和战不决,衣...[详细]
孙应琏(1663~1726) 字仲美,人称“孙莱子”,浏阳枨冲市人,生于清康熙二年(1663)。初以饭店为业,时枨冲东南多山丘,一径直穿密林,常有强徒劫掠行人。他为行客着想,常清除道旁杂木丛草,修补路面,以广视野。每至黄昏,则劝止行人,或免费留宿。有一客留数日不去,孙待之如初。客甚感动,遂授...[详细]
孙希旦(1737—1784),字绍闻,号敬轩,瑞安碧山人。幼有奇慧,读书三四过即能成诵,12岁,补县学生员。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人。次年撰《周礼》注说《大祝九祭说》、《会同说》等10篇。浙江学政窦光鼐见其文,赞为“古作者”。余姚邵晋涵旅途同舱,闻其论经史百家,滔滔不绝,大为叹服,遂订交...[详细]
孙诒让(1848—1908),又名德函,字仲容,号籀庼,瑞安人。孙衣言子。幼承家学,聪颖好学。13岁即撰成《广韵姓氏刊误》一书,18岁时又写成《白虎通校补》。曾随父宦游京师江淮等地,博采珍本秘籍,广结学者名流,见识大增。清同治六年(1867)中举人。后五赴礼闱不第,遂绝意仕进,专攻学术,著书30...[详细]
孙锵鸣(1817—1901),字绍甫,号蕖田,晚号止园、止庵,衣言仲弟,瑞安人。清道光十五(1835)年中举人,二十一年成进士,入翰林。二十四年散馆授编修,二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九年,主试广西,留督学政。使车所至,发现浔州一带遍地会党,函告巡抚郑祖琛并上奏朝廷。三十年七月,应诏陈言,建议:“...[详细]
孙诒经(1826—1890),字子授,清钱塘(今杭州)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以太平军攻占杭州,乞假归奉其母。同治元年(1862),他曾与宁绍台道张景渠统率清军,在浙东镇压太平军。三年入直南书房,曾历任会试同考官、国子监司业、陕西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详细]
孙长源, 字问津,清江浦人。演奏家,琴学家。他“殚心律吕之学”,著名琴学四钟。《琴鹄》提挈要领,指示入门的途径;《琴旨补正》辩证音调极其精当;《琴谱拙存》选编琴曲,并在厘正曲调的基础上注明“宫商转调”;《琴况》记述自己的音乐生活及体会。均大有益于后学。万镛说:孙氏“能以义理贯通器数,为琴学延一线...[详细]
孙璋(?—1646),字玉章,嘉善人。明末以国子监监生授中书职。倪抚(1608—1646),字曼倩,嘉善县人。明天启、崇祯间廪生。所居竹木成林,树荫蔽天。常览文史经籍以自娱,擅长文词,崇尚侠义,为乡里所推颂。 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兵陷苏州、嘉兴。孙、倪会同亲朋组织义兵抗清,捐家产,...[详细]
苏秉国, 字均甫,清江浦人。经学大师。他性朴质,从无“诳言”。年轻时即发愤“穷经”,要“阐明天人之旨,根极理要”。潜心30余年,荟萃汉魏宋元以来百余家研究成果,著成《周易通义》22卷。汪廷珍视学浙江,请与俱行,遂得以“尽读文渊阁秘书”。又曾从河督黎世序幕府,每想见,论《易》外,痛陈民生疾苦,...[详细]
宋献策(?-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谋士。河南永城人。外号“宋矮子”,或称“宋孩儿”。曾造谣言“十八子立神器”,以博得李自成信任,命为军师。入北京后,形势对起义军日渐不利,他散布谣言“我立为马上天子,尚有三年富贵”以鼓士气。清兵入关后,在西安附近为清兵俘杀。同年(公元1645年)去世的名人...[详细]
宋恕(1862—1910),原名存礼,字燕生,号谨斋;改名恕,字平子,号六斋;后又改名衡,平阳人。 清光绪十三年(1887)夏,随岳父孙锵呜前往上海,襄阅龙门书院课卷。秋间复往南京襄校钟山书院课卷。十五年乡试不第,寓居杭州七宝寺读佛经。次年夏,在俞樾介绍下到武昌谒湖广总督张之洞,并电钦差俄德...[详细]
宋继澄, 1594生于莱阳,1676去世,字澄岚,今古柳街道徐格庄村人。号渌溪,又号万柳居士,晚年自称海上病叟,明莱阳(今山东省莱阳市)人。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善古文词,文名满海内,与其子宋琏皆为“复社”中坚人物,并以莱阳为中心组织了海滨复社。宋继澄为明兵部尚书黄嘉善之孙婿,明亡后,隐居...[详细]
宋扶捍(?一1864),原名宋日祥,芦墟乡礼村(黎村)人。家庭出身贫苦。清咸丰年间,在乡间组织农民起义军,于门口大书“-,黑旗尽消,何为天子,不服清朝”,以示壮志。七年(1857年)四月,大成国农民起义军黄鼎凤率部攻宾州城,宋为后队先锋,城破后,改宾州为临浦州。宋扶捍又以黎村为根据地向四面发展,...[详细]
帅承瀛,字士登,号仙舟。黄梅人。乾隆癸卯年(公元1783年)十七岁考上举人,嘉庆丙辰年(公元1796年)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由编修累迁中允祭酒、太仆寺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以至侍郎。历任兵、礼、刑、工四部官居职,并担任经筵讲官。他风华并茂,威仪端庄,被推为一代风流人物。辛酉、戊寅两年,典...[详细]
师中吉(1857~1900)浏阳人。早岁人会党,后人湖北巡抚谭继洵幕,充侍卫。随谭继洵子谭嗣同游历陕、甘、江、浙、湘、鄂间,关系亲密。谭嗣同死难后,他立志报仇。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走上海,被捕牺牲。 ...[详细]
史致光(1752—1828),原名步云,字青路,号渔村,葆甫,会稽(今绍兴)人。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四年任湖北正考官。后以京官出守大理,旋调云南知府。时滇省盐政腐败,流弊丛生,受苦民众围攻省城,声言惩办盐署官吏而后罢。致光妥善处理变患,谕告只办为首与从者数人,...[详细]
石镇仑(?-1854),达开堂兄,祥祯弟,金田起义后身经数十战立功,太平二年(1852)封为国宗,尊与丞相。曾率师经略江西,攻三叉河后还京赐黄袍,四年春,复攻湘潭,克常德,破岳州、武昌。九月,继援田家镇,与清军战于半壁山阵亡。 奇石乡 奇石乡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北部,距贵港市堀区30公里...[详细]
石镇吉(1835-1860),奇石乡那帮村人,石达开堂弟。太平天国辛开 (1851)年随达开参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封为国宗,加提督军务衔,随达井在长江流域各省征战,以功封协天燕。己未九年,右镇吉率军攻入福建漳州、汀州两府。二月,克广东大埔县、嘉应州。五月,攻入湖南永明县,进克道州。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