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温州市> 平阳人物

宋恕

[清][公元1862年-1910年]

宋恕为[清][公元1862年-1910年]

  宋恕(1862—1910),原名存礼,字燕生,号谨斋;改名恕,字平子,号六斋;后又改名衡,平阳人。
  清光绪十三年(1887)夏,随岳父孙锵呜前往上海,襄阅龙门书院课卷。秋间复往南京襄校钟山书院课卷。十五年乡试不第,寓居杭州七宝寺读佛经。次年夏,在俞樾介绍下到武昌谒湖广总督张之洞,并电钦差俄德奥和(也作合,今之荷兰)四国大臣许景澄,请携为随员,因病误期。十七年底,因出国未成,留上海过年,在旅馆起草《上李中堂书》并撰写《卑议》(初稿),决心谒见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变法维新政治纲领。十八年端午节前抵天津,向李建议“易服改制,一切从西”。目前应参考西方制度,采取变通办法进行改革,被李嘉为“海内奇才”,派任水师学堂汉文教习。甲午战败后,离天津寓居上海,整理《津谈》一书,托儒家和孔子之古,为《卑议》之变法维新纲领提供理论基础,“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这一名言出于该书。此后在上海接触大批维新派人士及其领袖,逐渐成为上海维新派之理论核心。谭嗣同誉为“后王师”,孙宝琦请其起草《光绪皇帝罪己诏》。二十一至二十四年,在沪参加变法维新舆论准备工作,在崇正讲舍、安澜书院时务卷中宣扬爱国民主思想,担任《经世报》临时主笔,写过多篇政论,出版活字本《卑议》,为农民、商贩、少数民族,特别是妇女立言,对封建-主义理论支柱——程朱理学大肆鞭挞。戊戌政变后,思想转于消沉。二十七年秋,曾在杭州求是书院任教。二十九年东游日本,诗人本田种竹等7人设筵于东京临江楼接风。三十一年,应山东巡抚杨士骧之聘,任山东学务处议员兼文案,以后曾代理山东编译局坐办,在济南首尾四年,致力于推进山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许多创议。
  回瑞安后,身体一直不好,于宣统二年(1910)三月六日逝世。其遗著建国后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93年出版《宋恕集》(胡珠生编,中华书局),并被选人《中国启蒙文库》(张岱年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同年(公元186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