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功(1905.2.18~1988.7.17),原名张丙义,代号成功。店镇南坬村人。1927年参加中共地下工作。1933年正式参加红军游击队,同年由张达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任葭县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主任。后任葭县土地部部长、陕北苏维埃政府劳动部部长。1936年春任米东特区书记,...[详细]
张成仁(1884—1967),定边樊学乡马坊掌村人。青年时家贫,只有30垧(每垧3亩)山地,因缺乏耕畜,每年只能种10余垧,勉强维持全家5口人的生活。 民国17年(1928)岁荒大饥,张成仁拖儿携女逃荒前往吴忠堡,贩煤炭度日。灾荒过后返回原籍。在官绅、兵匪、灾荒、捐税、疾病的困扰下,张在无意...[详细]
张承智(1925~1992) 乳名丑儿,笔名张沛羽。祖籍绥德,1925年7月8日出生于清涧苏家渠,后随家定居张家砭。父亲张楼,农民,在乡间颇有声望;仲兄张承忠,清涧著名烈士。承智同胞7人,其排行老六;少时当过儿童团长,初受革命洗礼,有红小鬼之誉。1944年毕业于绥德师范学校,先后任西北新闻社、《...[详细]
张承忠,又名晨钟,号子干,代号“程咬金”,1908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张家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全家迁往清涧县寨沟乡张家碱村。幼时就读于清涧县第二高小,1924年入绥德四师,在李子洲、杨明轩等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绥师被封闭后,张承忠先后在店子沟...[详细]
张道源(1889~1949) 名浚川,字道源,本县马岔村人,其父张辅清,清末廪生。 道源为人豁达大度,重义疏财,是本县较有影响向的开明士绅。曾在国民党何绍南部下任保安队长,后又在韩子佩部下任团副。他与韩是把兄弟,关系甚密,但看不惯韩之飞扬跋扈,毅然辞职归家,任子洲县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1...[详细]
张登阁 (1893~1946)字相臣,府谷县高石崖乡黑山村人。 晚清秀才,民国初年于榆林殖边学校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保定讲武堂炮科。毕业后返回府谷,筹建民团并任府谷民团团长。供职不久,因坚持革新、主张正义而与守旧官僚政见不一,弃职出走河南,任国民革命军高桂滋部炮兵营长。一年...[详细]
张德生(1909~1965)学名张世德,字心余、辛余,曾用名博五、仲房、老关、德甫等。陕西榆林(今榆林市榆阳区)人。1926年入绥德省立四师读书,次年加入共青团并转学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9年毕业到府谷任教,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府谷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被国民党逮捕,经杜斌丞营救...[详细]
张东皎(1903~1932) ,幼名闰月,原名长发,字伯英,横山县高镇乡张家坬村人。 东皎出生于富裕农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青少年时在李家坬、马岔、横山高小求学,书法工楷,作文优秀,常受老师夸奖。曾书对联“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生活中乐于助人,常从粮仓舀米济穷。他深感社会黑暗,...[详细]
张国继 (1907~1935)又名张根儿,出生于府谷县前石畔村。祖辈以务农为生,父辈改做河路工人。兄弟4 人,张国继为大。他从小聪明,深受父母喜爱。1921年,国继入私塾。1923年失学回家,随父跑河路。1929年,国继被国民党二十二军吴汉卿部队抓壮丁,在一个步兵连当兵。1931年,国继因共产党...[详细]
张宏才(1916~1990),乳名保儿,乌镇村人。由于生活所迫,从小随父母移居安塞县农村。1935年农历5月在安塞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曾任连长、副营长、除奸股长等职,历经沙场,两次负伤。1942年,父母双亡,返回乌镇居住,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详细]
张宏图(1928~1983),朱官寨乡石拳峰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绥德地委秘书、研究员,葭县县委副书记,澄城县县长、书记,陕西省贫协秘书长、省农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等职。在绥德《大众报》当记者时,曾在《陕西日报》、《农业通讯》上发表数十篇文章。工作中,经常深...[详细]
张会元(?~1960),又名张文华,今佳县金明寺镇秦马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村里来了一个河南铁匠,将平生武功传予张会元、张联绪等人。1913年春,陕北大旱,百姓求神祈雨,张会元等借机宣扬“金泉大王”灵验,并以神的化身自居,效法陈涉起义,组织神团三百多人。张会元头戴草帽圈,边缘饰红布,...[详细]
张季鸾(1888~1941)名炽章,字季鸾;笔名少白、一苇、榆民、一老兵。祖籍陕西榆林(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生于山东邹平。其父张楚林清光绪三年(18 77)考取进士,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病逝济南。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扶柩回籍,困窘异常,几不能举火。延榆绥道道员陈兆璜见其勤奋好学,小小年...[详细]
张家旺(1948~1988),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沙村人。 1984年冬,中共靖边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全县荒山荒沙一次承包到户,分户治理。张家旺顶着“吹牛”、“想出头”、“要套弄公款”等冷嘲热讽,将村北10000多亩荒沙承包下来。他对人说:“就是局死骡子挣死马,也不能放了空炮,落人家口唇...[详细]
张驾伍(1911年-1963年)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乡圪凹店村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葭县第六游击队政治委员,陕西游击纵队经济主任,陕西战斗团营政治教导员,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政治教导员,中...[详细]
张金海(1944~1965),乌镇张新庄村人。出身贫寒。1961年考入乌镇中学,1962年回村参加劳动。1963~196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社员”。1964年12月入伍,在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六团当战士,他认真学习,苦练硬功,1965年2月底,参加连队实弹射击,九发九中,取得连队最好成绩。手...[详细]
张金佩,生卒不详。清初名士,字玉振,今佳芦镇张家庄村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选贡。少时多才,父居官德安府,金佩随居,学识精进,诗词古文,落笔千言,时人谓之天才。康熙十九年(1680),学宪叶忠督学陕西,搜罗名士,于葭州得八士,称为“八俊”,金佩居“八俊”之首。二十五年(1686)授陕...[详细]
张巨恩(1909~1981),艺名格挣,康家港乡张家山村人。自幼双目失明,随坑镇三牛沟老先生学说书,20多岁出师,他胸藏近百本古书,说唱时抑扬顿挫,能变转男女音,更兼三弦弹奏精妙,常常博得听众喝彩。县内同行公认为巨恩书艺超群。 1981年春,在螅镇乡牛草圐圙村给群众说唱《红色饲养员》,表演...[详细]
张俊胜(1915~1937) 后山村人,从小劳动,体壮力大,秉性刚强。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产党,走村串户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参加红军。 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先后参加过慕家塬、猪头山、尚家塬、红山庙、大王庙等多次战斗,立功数次。 1935年,红军四支队改编为战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