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方(1905~1935) 本县砖庙乡砖庙村人。1927年榆中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回家,白天下煤窑掏炭,晚上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和马文瑞、郭步岳等人在刘家坪、毛圪台、花牛峁、白家湾等地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组建和扩展革命地盘。1933年任秀延县十二区主席。1935年8月12日为配合...[详细]
杜修杰(1917~1938) 字维垣,又名苗逢春,本县周家圪村人。修杰性温和拙言辞,聪敏爱学,业著前茅。早期就读绥师。1933年7月由薛子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绥师毕业后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读,1937年7月抗大毕业后随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军中谨言慎行,多谋善虑,颇受敬重。1938年...[详细]
杜芝栋(1898~1986),靖边县镇靖人。幼时家贫,未上学,靠自学粗识文字。 杜芝栋从小酷爱文娱活动,是个一听到锣鼓声便呆不住的“红火人”。二四十年代,逢年过节,他既是镇靖街秧歌队的积极组织者,又是主要演唱者。由于他平时注意向民间戏班的老艺人请教学习,加上自己在演出实践中的琢磨体会,演技逐...[详细]
杜致礼(1927年12月-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出生 军人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深得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喜爱。 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的杜致礼认识了她的数学教师杨...[详细]
樊秉善(1906~1982) 字复初,号寒泉、拙栖,出生于樊家圪坨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祖父樊玉宝,终身为地主奴仆,父樊上斌一世长工。秉善从9岁起帮父种田糊口,因先天深度近视眼,从农困难,家人-送私塾就读,恩师视其聪颖苦读,才华出众,免资义务课读。后入名师慕少明学堂,慕亦赏其才华,偏力栽培,功倍讲...[详细]
樊锦堂(1907~1935) 樊家圪坨村人,家庭寒苦,自幼从农,粗识字。他受樊峻(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教育,于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吴堡早期党员,他热爱共产党,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共产党员,于1929年创建了中共樊家圪坨中心支部,任书记。 1932年,任吴堡北区共产党...[详细]
樊士杰(1879~1936),字幼樵,号梦龙,今靖边县龙州乡小涧村人。清末廪生,学问渊博。曾任柠条梁商会会长。 樊士杰一向鼓吹孝悌仁爱、礼义廉耻。劝喻百姓读书、戒, 、务农,因此颇有声望。 民国初,樊士杰被县府举荐为陕西省参议员。当时靖边毛乌素沙、老虎脑等地屡屡发生抢劫事件,为防匪窜扰,...[详细]
樊士乐(1907~1935) 化名老赵,出生在樊家圪坨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揽工度日,练成壮实的身体,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习惯。1933年,由本村樊锦堂介绍参加共产党,积极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后任吴堡中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县工会主席,奔波全县,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 1935...[详细]
樊士实(1922~1966) 樊家圪坨村人,贫农家庭。其父长年给地主揽工,母亲贫病交迫,早年去世。士实8岁起给地主干零活挣饭吃,长期从事苦力劳动。 1940年,吴堡县建立了人民政权,他家分得了土地,开始过上温饱日子。1943年陕甘宁边区大生产时,他带头组织变工队、互助组,以后又组织初级农业社...[详细]
樊文德(1908~1935) 化名老苏、老霍,樊家圪坨村人。9岁起在本村私塾读书,14岁到葭县螅镇小杂货铺当店员,3年后返家务农。 1927年,赴榆林谋职,在井岳秀部当兵二年。他厌恶国民党军腐败堕落,欺压百姓,遂回家务农。1930年,本村樊锦堂介绍他参加共产党。 1932年,他到安定县...[详细]
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绥德人。幼读私塾,后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校长李子洲和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校学生自治会组织的各种反帝反封建活动。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共榆林县委宣传委员、中共绥德县委组织委员、中共绥德东区区...[详细]
冯祯(?~1512年),明代武将。绥德卫(今陕西绥德县)人。冯祯由行伍出身,累功为绥德卫指挥佥事。弘治末年(1505)提升为指挥佥事,守备偏头关。后任参将,分守宁夏西路,以勇敢闻名。 正德五年(1510)四月,安化王朱寘鐇以讨刘瑾为名,据宁夏举兵反叛,冯祯遣使奔驰奏报。不久,仇钺擒寘鐇。平叛...[详细]
冯崇道(1904~1937) 冯家岔村人。省立绥德师范毕业后,回吴教书。1931年,共产党派冯在葭县峪口一带做军运工作。他化装成商人,串乡走镇,秘密工作。1934年任吴堡县苏维埃赤少部部长,宣传革命思想,扩大红军兵员。1936年春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保安(今志丹)县任军捣部长。 ...[详细]
封克贵(1941~1981) 本县何家集乡过洞村人。克贵素性诚厚,喜爱读书,但因家境寒苦,1961年初中毕业后未升学而任民办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训导有方,爱护学生,教学成绩常为人赞,颇得何家篥一带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1981年6月20日,全县小学一年级统考,...[详细]
冯明山(1903~1979),今靖边县新农村乡海子畔村人。曾在本村私塾、新伙场天主教堂小学读书,后患腿病辍学。 冯明山从小口齿伶利,爱好绘画演唱。20多岁开始学演陕北说书,学艺刻苦,长进很快,数年出师。起初演说旧书《明公断》、《五女兴唐》等。40年代初,在延安革命文艺影响之下,他开始学演、创...[详细]
冯牛儿(1916~1937) 前畔村人,从小务农,体壮力大,胆大机灵。1934年参加吴堡红军游击小组,任政治员,在全县活动。后参加共产党,工作更加积极。每次侦察,总是一人独行,在国民党重兵驻守的寨堡、集镇、村落,他经常进进出出,如入无人之境;国民党的军事设置、0、人数、换防等情况,他了如指掌;国...[详细]
冯启民(1904~1976) 原名祖佑,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5年榆林中学毕业,1926年在横山县高小任教,经马云程、曹亚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推选为陪审员,曾与县长、农会主席一起多次清算土豪劣绅的劣迹。顽固分子仇视他,将他告到国民党陕西省民政厅,要求查办,但因组织暗中掩护转移,未...[详细]
冯绍绪(1908~1983) 后畔村人。自幼读书,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历任吴堡苏维埃政府科员,陕北省财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科长,财政厅粮食局副局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副局长,他为解决边区军民的粮食困难,支援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军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冯自动随军,...[详细]
冯圣昌(1906~1936),代号老宋,坑镇沙渠村人。1922年考入绥德师范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党组织委派到榆林师范学校读书,秘密从事党组织的发展工作。1932年因敌人追捕,化装出城回到家中,以协助其父开骡马店记账为名,搞地下革命活动。1934年为中共沿河区委负责人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