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米脂人物

杜致礼

[公元1927年-2003年]

杜致礼为[公元1927年-2003年]

  杜致礼(1927年12月-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出生 军人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深得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喜爱。
  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的杜致礼认识了她的数学教师杨振宁。1947年,杜致礼只身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宋美龄为她安排的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里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可是不久她父亲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家道中落,为了节省开支,杜致礼转到纽约圣文森学院。
  1949年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邂逅了5年没见的杨振宁。
  1950年8月26日,28岁杨振宁和23岁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1952年返回台湾,在花莲中学当了一名英文教员。之后,移居美国随丈夫杨振宁生活在一起。
  杜致礼一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中文教师,她和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他们一起携手度过了53年的岁月,于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
  少年
  杜致礼从小随母亲曹秀清生活。母亲贤淑达理,勤俭节约,杜致礼深受她的
  影响,是一位很有见解的独立女性。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获得硕士学位,并已考取官费出国留学资格,在等待出国办手续期间,曾在西南联大附中杜致礼所在班级担任数学教师,翌年即赴美深造。
  1946年杜致礼考上了北平教会大学辅仁大学中文系,这是一所在北平很有名气的大学。
  1947年底,杜致礼陪同终日卧床的父亲杜聿明赴美就医,不料在上海临行前,杜聿明得罪了蒋介石,被吊销了护照,年仅18岁的杜致礼只好单身前往美国求学。
  巧遇了杨振宁
  1949年圣诞节前不久,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中国“茶园餐馆”吃饭时,巧遇了杨振宁,师生见面,分外亲热。杨振宁对杜氏姐弟十分关心。杨振宁见到杜致礼时,觉得眼前一亮:5年不见,那个文弱的女学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匀称的身材,美丽的面容,温柔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他。于是,这一次邂逅使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交往和相处中,杨振宁和杜致礼产生了感情,杜致礼深深被杨振宁刻苦读书、正直诚实的品质所吸引。本来杨振宁听从了导师费米的告诫;打算在普林斯顿呆上一年之后就离开,回到芝加哥大学。
  到了1950年春,杨振宁却因遇到了杜致礼,改变了主意,决定留在普林斯顿,因为杜致礼那时在纽约念书离普林顿很近,两人可以经常见面。有情人终成眷属,于1950年8月26日在普林斯顿结为伉俪。1951年有了第一个孩子,爷爷杨武之教授给长孙起名光诺,希望独生子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婚后,杜致礼把自己对文学、雕刻、音乐的爱好,充分应用于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学与艺术在这个充满生气的家里得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用一位记者的话说:“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杜致礼本人也认为:“如果是两个物理学家结婚,上班、下班都谈物理,岂不枯燥?”
  为了不干扰杨振宁的科研工作,她亲自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很是辛苦。20世纪50年代初,被当时的科学家们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界最兴奋的年代”,杨振宁正是在这个时期成长、发展的。期间,杜致礼为丈夫杨振宁的成功付出许多。1957年12月,杨振宁与杜致礼同行,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当杨振宁从瑞典国王手中领过奖时,杜致礼非常激动,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访华
  1971年,杨振宁作为第一位美籍华人著名科学家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科学、文化交流的大门,引起不小的震动。翌年,杨振宁偕夫人杜致礼再次返回祖国探亲、讲学,受到祖国政府热烈欢迎和接待。周总理接见并设宴款待杨振宁。1973年夏,杨振宁夫妇第三次回国探亲、讲学,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了杨振宁夫妇和杜致礼夫妇,气氛非常融洽、亲切。杜致礼跟周总理开玩笑说:“你们是重男轻女,杨振宁是安徽人,酒宴就设在安徽厅,我可是陕西人哩!”总理听后哈哈大笑。此后,杜致礼欣然返陕到西安探亲游览,受到省政协的热情接待,在亲属的陪同下参观了西安的名胜古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81年,杜聿明重病期间,杜致礼几次回国探视、照顾,力尽孝道,直至为父亲送终。1986年杨振宁首次赴台参加恩师寿庆大典,杜致礼随之探亲、访友、会见学生,受到媒体跟踪采访,并被称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同年(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