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简 [宋]

  • 李行简(生卒年不详),字易从,北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他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立志读书,能下苦功,每天攻读至夜半,无论寒冬盛夏,从未间断。又聚木叶练习书法,笔法遒劲。考中进士后,为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司理参军,又调任彭州(今四川彭县)军事推官。陵州(今四川仁寿)富人陈子美的继母伪造丈夫遗书,...[详细]

李翥仪 [公元1898年-1948年]

  • 李翥仪(1898~1948)女。陕西蒲城人。幼年随经商的父亲李思忠到成都。1913年入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次年越级考入女师附中,成绩优异,被编入留学预备班。1919年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录取。因其母不愿女儿远离,当年未能入学;次年再考,又以高分被北京女师大录取,四川省宿辈吴蜀猷和陆慎...[详细]

李仪祉 [公元1882年-1938年]

  •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后改仪祉。陕西蒲城人。父亲李桐轩、伯父李异材,均为学界骄子,又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会员。他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爱国主义的熏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胞兄约祉参加同州府试,名列榜首。是年入泾阳崇实书院,后又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受陕西著名爱国...[详细]

李异材 [公元1858年-1937年]

  • 李异材(1858~1937)又名李异,字仲特,号俱非子,晚号一如居士。陕西蒲城人。清光绪四年(1878)与胞弟桐轩同时考中秀才,因正逢荒年,便在乡间教书糊口。常于夜间独立旷野,按图观天象,对各大行星之名目及运行规律逐渐通晓,并开始学习绘图。他幼年学习过珠算,23岁读了《算法统宗》一书,对数学发生...[详细]

李元鼎 [公元1879年-1944年]

  • 李元鼎(1879~1944)字子彝,亦作芝逸、子逸,笔名礨空,号老曼、鲁曼,晚年自号漫西居士。陕西蒲城人。早年随担任汉中府学教授的祖父在南郑读书。18岁时祖父病逝,他千里扶柩返回蒲城。服丧期满以考试成绩优异补为增生,又得陕西学政沈卫(淇泉)器重,选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深造。 清光绪三十一年(1...[详细]

李约祉 [公元1879年-1969年]

  • 李约祉(1879~1969)名博,字约祉,别号金粟逸农。陕西蒲城人。清末曾攻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及北京京师大学堂,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早年参加同盟会,在组织联络革命党人、动员在京同乡支持进步学生 “蒲案”制造者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于右任因所写《半哭半笑楼诗草》流露...[详细]

李周 [宋]

  • 李周(生卒年不详),字纯之,北宋地方官吏,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县尉。遇灾荒饥馑,官府设粥饭以救济饥饿百姓,但人多非常拥挤,秩序很难维持,他设栏杆将男女老少分隔开来,使秩序转好。 转任洪洞县令。前任在职,民间发生绝世户时,官府没收其家产,但没有将遗券交给族人,李周到...[详细]

李子高 [公元1880年-1930年]

  • 李子高(1880~1930)名德陞,乳名满盈,字子高。陕西蒲城人。1914年4月,收留因打死本县作恶多端的大恶霸李桢而被官府缉拿的同乡“刀客”杨虎城,并与杨结为异姓兄弟,举荐杨当了他创建的民团团总,自任副职。 1915年冬,民党井勿幕等发动反袁护国运动,李、杨积极响应,参加陕西护国-战华县、...[详细]

李子和 [唐][?-664年]

  • 李子和(?~664年),本姓郭,唐高祖李渊赐姓李。隋末地方割据者、唐初地方官。同州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 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任左翊卫,因犯罪被流放榆林(在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黄河南岸)。时遇该地发生饥荒,群情激愤,他便邀集18名勇士,攻入郡城中,杀了不体恤民情的郡丞王才,打开粮仓,赈济饥民。...[详细]

马凌甫 [公元1884年-1970年]

  • 马凌甫(1884~1970)名步云,字凌甫。陕西合阳人。七岁起在其父任教的乡村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合阳县学堂,三十年(1904)由县学堂保送入陕西大学堂。次年,陕西大学堂改名陕西高等学堂,马与本校咸宁附生钱鸿钧、渭南附生张蔚森、泾阳廪生曹雨亭和三原宏道学堂、陕西师范学堂遴选...[详细]

麻忠新 [公元1924年-1949年]

  • 麻忠新(1924~1949) 西固乡中文化村人。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山西战役中,勇敢杀敌,1948年12月21日被评为乙等“人民功臣”,明令嘉奖。1949年9月在解放宁夏战役中光荣牺牲。...[详细]

马自强 [明]

  • 马自强(生卒年不详),明代官吏。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人。嘉靖三十二年(1533)中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隆庆(1567~1572)中任洗马、国子祭酒,在振饬学政方面成绩卓著,升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时,马自强升讲官,受到皇帝信赖。1572年神宗即位时,升为詹事,教习...[详细]

梅廷栋 [公元1914年-1980年]

  • 梅廷栋(1914~1980),陕西省白水县人。家庭贫困,幼时失学,略识文字。年轻时因家贫投入国民党二十二军当兵,由士兵升任班、排、连长。1943年率全连接防驻葭县王家砭打火店村。经中共葭县县委-部主要负责人多次做工作,梅廷栋于1946年9月25日毅然率全连在打火店武装起义,陕北为之震动。休整后扩...[详细]

蒙浚生 [公元1881年-1938年]

  • 蒙浚生(1881~1938)名发源,字浚生,亦作浚僧。陕西蒲城人。少年读私塾,天资聪颖;上县学时,即名噪一方。嗣入西安陕西高等学堂就读,逐步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蒲案”爆发,在西安各界人士为死难学生原斯健举行的追悼大会上,蒙以“陕西高等学堂同仁”名义撰写祭文,猛烈抨...[详细]

南居益 [明][?-1644年]

  • 南居益(?~1644年),字思受,号二太,明代官吏。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人。他是南京吏部尚书南企仲的族子、礼部尚书南师仲堂兄弟的儿子。出身于官宦之家,少年时代注重学业及品德修养。 万历二十九年(1601)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广平知府,山西提学副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都在山西任职。  ...[详细]

潘自力 [公元1904年-1972年]

  • 潘自力(1904~1972)原名定九,曾化名自励、志励。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1920年夏考入私立咸林中学,在魏野畴、王复生等的启发影响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1923年夏到北京准备考学,经杨钟健介绍加入共进社,暑假中又经刘天章、王复生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详细]

彭世安 [公元1881年-1924年]

  • 彭世安(1881~1924)字仲翔。原籍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因其父彭履中在陕西白水县任职多年,遂籍白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陕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被选送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深造,毕业后返陕,在新军中任队官(连长)。宣统元年(1909),他与张钫...[详细]

蒲克敏 [公元1903年-1939年]

  • 蒲克敏(1903~1939)字志政,亦作子政。陕西蒲城人。1915年至1919年在本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升入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在三原县与亢维恪(心栽)、王之鼎(王云)等组织青年共进社。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奉派赴沪向中共中央送文件,被留在上海大学学习,转为中共...[详细]

秦辅三

  • 秦辅三 字紫剑,陕西澄城县人,清拔贡生。民国五年(1916),任砖坪县知事。初到任,改良杂税,人民如获重释。减轻之外,尚余500元,拨作修建乙种农校费用,农校“土木俱兴,规模宏敞”。六年(1917)秋招生开学。在教育方面,他筹款买奖品,招集四乡儿童竞赛考试,奖励优秀学生,推进小学教育,各国民...[详细]

丘民仰 [明][?-1642年]

  • 丘民仰(?-1642年),字长白,陕西渭南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以教谕迁顺天府东安县(今廊坊市)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曾击退贼兵。后调繁保定之新城。擢拔为御史。出京担任河间知府,迁天津副使。崇祯十三年三月,擢右佥都御史。迁大同监军汝宁、永平右参政,宁前兵备道,代方一藻巡抚辽东,驻守宁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