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大荔人物

李周

[宋]

李周为[宋]

   李周(生卒年不详),字纯之,北宋地方官吏,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县尉。遇灾荒饥馑,官府设粥饭以救济饥饿百姓,但人多非常拥挤,秩序很难维持,他设栏杆将男女老少分隔开来,使秩序转好。
  转任洪洞县令。前任在职,民间发生绝世户时,官府没收其家产,但没有将遗券交给族人,李周到任取之交还百姓。郡吏责备李周,他说:“利民,所以利国也。”【注:引自《宋史·李周传》】该县南山涧中水流漫溢,他命百姓修筑新堤,百姓不再受灾。改知云安县(即今四川云阳县),免除盐井征税百万。改为施州(治今湖北恩施县)通判。州内少数民族人民不会用牛耕地,他为辟农田数千亩,选被贬谪戍边的人中善耕田者,买来耕牛进行耕种,收获粮食后使军粮得以充足。
  宰相司马光准备举荐李周为御史,欲让他进见,但他认为闻荐而拜不妥,遂不往见。神宗命近臣举贤能之士,孙固荐李周,神宗便召李周问话。神宗说:“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注:引自《宋史·李周传》】他答:“不识也。”神宗又问:“识司马光乎?”答:“不识也。”神宗又询问御边之策,他回答:“四边,手足尔。若疲劳中国以经营边地,会使百姓穷困,若聚集为盗,恐为心腹之忧。”神宗点头。事后神宗对孙固说:“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注:引自《宋史·李周传》】执政大臣认为李周不肯附己,建议先试用,除提点京西刑狱。
  当时兴修水利,有人请疏导湍河开为六条渠,以增加钳卢陂(一名玉池陂、迪陂。在今河南邓县东南。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修。)之蓄水,预计用工达80万。李周认为疏导湍河会造成水害,因上疏说,渠能否修成,而费用可凿一渠试看能否足用。渠果未成。次年,湍河发洪水,使邓城几乎淹没,人们才思想起李周的意见。改判西京国子监。
  哲宗即帝位,召回朝为职方郎中。宋与西夏和谈,欲将所侵占西夏之地还予西夏,包括放弃兰州。李周说:“陇右故为唃氏氖所有,常为我朝之藩篱,今若弃之,必归西夏所有。西夏得益于河湟,实力壮大,尽得吐蕃河西之地,对秦、蜀形成威胁。”其他朝臣边将亦有反对放弃兰州之议,朝廷终未弃。迁为太常少卿、秘书少监,以直龙图阁出任陕西转运使。后又入朝为太常少卿,升权工部侍郎。不久又以集贤院学士出知邠州(今陕西彬县)。历知凤翔府(治今陕西凤翔县)、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县)、陕州(治今河南陕县)、提举崇福宫,改为集贤殿修撰。卒年80岁。
  

  同名人物:

李周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