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楷(1603~1670年),字叔则,号河滨、岸翁,陕西大荔县人,明天启四年(1624)中举人,后多次应试不中,便放弃做官的打算,居家潜心读书,研究史学。 清朝建立后,他被授任宝应县(今江苏省宝应县)知县。当时宝应隶属淮安府,他提议改属扬州府,使每年解送田赋粮草的费用节省近万两银,利国利...[详细]
李宽夫(1896~1961) 原名荫东,城关镇北街人。1922年中学毕业后,任中、小学教员。1926年投笔从戎,任陕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司令部行政科长(冯玉祥部)。此时,结识了共产党员王超北、李象九,对革命有了初步认识,曾和党孟彬在合阳县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道理。后在行军中跌伤,离队...[详细]
李茂堂(1906~1953)原名李自靖,又名李自清、李子静,化名杜清。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因家贫,幼年时只念了几年私塾。1921年经亲友介绍到西安电报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在陕西省电报局当报务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当选为陕西省总工会常务委员。同年6月参加西安人民慰劳宣传...[详细]
令狐彰(?~773年),字伯阳。中唐时镇将。其先辈自敦煌内徙中原,后为京兆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人。父令狐濞任范阳尉时生彰,少年生长于范阳,以善弓矢从军,在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部下,天宝中为左卫员外郎将。 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爆发,令狐彰随安禄山大将张通儒部攻入长安,被署为左街使,...[详细]
林毅(1917—2000)陕西省华县人,共产党将领,少将军衔。2000年10月31日逝世。 人物生平 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参谋,教导第二旅教育股副股长,鲁南军区作战股股长,第三团副参谋长等。 ...[详细]
李馥清(1898~1972)女。名学菊,字馥清。陕西白水人。少时,就读于县立小学堂。1925年到西安,开始接触并阅读马克思著作和《新青年》《向导》等刊物。同年冬,由雷晋笙、王文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西安东九府街支部书记,参与西安妇女协进会领导工作。曾与王观政一起创办《陕西妇女》;组织西...[详细]
李群欣(1931—1981) 陕西大荔县人,1971年2月调白河,先后任中共白河县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4月卸任。在任期间针对白河县山大、坡陡、土地脊薄、粮食不能自足的特点,以“石坎坎、金碗碗”为喻,大力提倡兴修石砍水平梯地,以达保土、保水、保肥目的。同时积极引进良种,推广间作套种,力求...[详细]
李桐轩(1860~1932)名良材,字桐轩,亦作同萱;自号莲舌居士。陕西蒲城人。父智威是个农民,很重视子孙的读书。清光绪四年(1878),桐轩与胞兄异材同时考中秀才,因家境贫困,桐轩去华州任私塾塾师。十四年(1888)被陕西提督学政选拔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两年后应陕西舆图馆之请,参加测绘各县地图...[详细]
刘淦(1874~1948)字介夫,亦作介福。陕西富平人。三原宏道学堂毕业,曾在同州府中学堂任教员。清宣统元年(1909)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任直隶州州判。辛亥革命后,各省设立临时议会,秦省(陕西)临时议会于1912年4月成立,刘自甘肃回陕,当选为秦省临时议会副议长。 1913年2月,陕西各地正...[详细]
刘茀祺(1904~1955)陕西富平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参加五四爱国反帝-,遭北京政府-毒打。1925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28年获硕士学位,在纽约顾问工程处从事自来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工技术。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翌年1月...[详细]
刘锡麟(1882~1924) 字舜天,张家坡人。民国六年(1917), 军兴,锡麟积极响应。驻防渭南时,与耿直密谋,派廉安儿刺杀北洋政府陕西督军陈树藩未遂。新疆某部以驼群运军械过陕, 3,000支, 40万发,押兵200有余,行至临潼华清池食宿。锡麟闻知,拔营渭南,先擒陈树滋,后领兵西往。到...[详细]
柳彦彪(1885~1959)字子俊,小名得寿。陕西合阳人。因家贫,少时未曾上学,在家务农。20多岁时,因与邻村乔某打架闯祸,离家出走,投奔本县王雨亭部当兵,后又参加杨虎城反清-组织。中华民国建立后,随杨部在二华(华阴、华县)、朝邑等地组织反对陆建章的斗争。他作战勇敢,由士兵很快提升为伍长、连长等...[详细]
刘荫枢(1637~1723年),字乔南,一字相斗。陕西韩城县人。康熙十五年(1676)考中进士,授河南兰阳(治今河南兰考县)县令。 他在任勤慎治理,甚有政绩,被提升为吏科给事中。他曾向皇帝上疏说,廉吏必行节俭,但现在居官者多奢侈浪费,互相结交,送礼、行贿之风盛行,花钱如流水。他请皇帝下诏勉励...[详细]
刘远生(生卒年不详),初名广胤,字远生,以字行,别号同庵。南明永历政权大臣,陕西富平县人。少时与其弟湘客俱善文章,喜交游,名播关中,为士林所推重。应乡贡入太学,授赣州通判。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北京中央政权崩溃,张献忠农民军进攻江西,时赣省巡抚林一柱命刘远生组织士卒抵抗。他早习骑...[详细]
刘允丞(1881~1941)名守中,字允丞、允臣、允城,自号留运城。陕西富平人。早年就读于泾阳鲁桥(今属三原)正谊书院时,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乃联络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道,于宣统元年(1909)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刘参与军机,转战东西,后受陕督张凤翙及郭希仁委托,与...[详细]
刘增鼎(1908~1978) 字重九,西方城村人。先后任小学教师,县煤矿同业工会干事,县文化馆副馆长等职。 刘重九以书法见长,终生热爱地方志工作。从1938年起,阅览邻县志书,搜集、询查、辑存各方面资料。并考证真伪曲直。发现古迹史料,亲临现场,笔录记实。撰有《官师人物》、《文艺志稿》等手...[详细]
刘志(?~570年),北周大臣。原名“思”,宇文泰命改名“志”。祖籍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417~418年间,他的高祖父刘隆因避战乱,迁居到汝颍(泛指今汝河、颍水流域,具体地址不详)。 刘志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既通儒学,又有武略。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朝廷以明经征拜他为国子监...[详细]
刘重麟(?~1845)字仁趾。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人。从政始任知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嘉庆九年(1804)廪生,朝考合格准充知州,实授广西永安知州,旋调广西归顺知州。后捐官成知府,历任浙江宁波、杭州、绍兴、严州知府。以能干,迁为广西盐法道、桂平郁梧道道员。道光二年(1822)归家服...[详细]
李维屏(1900~1945)又名维平,化名党益民。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21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魏野畴当时执教于咸林中学,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李在魏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初任青年团华县支部书记,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