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成 [公元1918年-1985年]

  • 肖玉成(1918~1985) 城关镇西街村人。私塾小学毕业后,在县政府、专署供职。期间,从师老中医王克俭。建国后,弃政从医,居家应诊。1956年后,供职于县城关医院近30年。精通经络学、伤寒论,素以滋阴补肾著称。著有《脉诀探讨》《伤寒论著》,曾在省内杂志刊登。晚年编写出《养心诀》。同年(公元...[详细]

萧之葆 [公元1869年-1945年]

  • 萧之葆(1869~1945)字养泉,号筱梅。陕西三水(今旬邑)人。11岁在乾州(今乾县)应试,陕西学政樊介轩评其诗文“志和音雅,理达词明”,以第二名考取秀才,誉满关中士林。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以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三年期满,于二十四年(1898)授刑部主事...[详细]

邢廷荚 [清][公元1871年-1901年]

  • 邢廷荚(1871~1901)字瑞生。陕西礼泉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举。后受业于味经书院刘古愚门下继续深造,与高又尼、张鹏一、王璜吉、曹骥观结成骊珠文社,精习-。二十一年(1895)刘古愚在味经书院特设时务斋,集书院有志于时务的学生40余名,邢名列其中,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和西方国家富...[详细]

宣秉 [汉][?-30年]

  • 宣秉(?~30年),字巨公,冯翊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青年时期即以品行高洁而名扬关中。西汉哀、平帝时,他见王莽-,皇权渐弱,遂隐迹于深山之中,州郡官吏接连征召,皆推病不往。王莽做宰衡,征召天下通经典有奇才之士,他依旧不应召;王莽称帝,特派使者召之,宣秉称病坚辞;至更始帝建政,才应征为侍中。 ...[详细]

许才升 [公元1903年-1928年]

  • 许才升(1903~1928)陕西三水(今陕西旬邑)人。1922年考入西安成德中学,因无力交纳学费退学回家,先后在本县城关、郝村和吕家村小学教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进入享有公费的西安单级师范学校读书,受进步师生影响,积极投入-。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秋,接受中共组织负责人魏野...[详细]

徐法绩 [清][?-1836年]

  • 徐法绩(?~1836年),字熙庵,陕西泾阳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两年后,由于父母年老,生活无人照料,他便辞职归家,赡养父母达10年。道光九年(1829),朝廷将他补为御史。他认为作谏臣,向皇帝上疏言事或弹劾大臣,当从大处着眼,顾全大局,不宜以细微末节之...[详细]

杨屾 [清][公元1688年-1785年]

  • 杨屾(1688~1785年),字双山。陕西兴平县桑家镇人,著名农桑学家。一生热心搞农桑科学实验,不求功名,只在家乡教授学生,兴农富民,发展了关中的农桑业,为我国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屾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幼年早学,天资聪明,十几岁时从关中名儒李颙读书。他不应科举,不求...[详细]

杨荐 [南北朝]

  • 杨荐(生卒年不详),字承略,北周大臣、外交家。秦郡宁夷县(西魏置宁夷郡,北周改为秦郡,故治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人。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关陇一带爆发了莫折念生和万俟丑奴领导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政府派来关中镇压起义的萧宝寅部连遭失败,又增派尔朱天光、贺拔岳领兵入关中。杨荐时在贺拔岳部将宇文泰部下...[详细]

杨嘉瑞 [公元1905年-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兰州军区原顾问。 杨嘉瑞同志是陕西省兴平县丰仪乡洛庄头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副军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嘉瑞同志是...[详细]

杨思权 [五代十国][?-943年]

  • 杨思权(?~943年),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梁乾化初为军校。贞明二年(916),转弓箭指挥使、检校左仆射,累迁控鹤右第一军使。后唐庄宗灭粱,杨思权补右厢夹马都指挥使。明宗天成初年,迁任右威卫将军,加检校司空。明宗子秦王李从荣为河东节度使,以冯赟为副使,思权为北京步军都指使担任参佐。从荣...[详细]

杨显 [公元1900年-1975年]

  • 杨显 (1900~1975),字耀亭,夕阳村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将军衔。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团上校团长,国民党军二十七师师长,后调入甘肃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1947年9月,当选“国大”代表,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大会议”。1948年任国民党陕西保安司令,陕西省政府代主席...[详细]

杨子和 [公元1900年-1971年]

  • 杨子和 (1900-1971),原名杨清雅,润镇乡王家沟村人。1939年迁居大店乡马家坡。195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创建马家坡农业互助组,同年创建红星初级农业合作社。历任互助组长、社主任、大队长、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科学种田、植树造林,实现了村“前山米粮山,后山花果山,”粮食连年...[详细]

严克伦 [公元1918年-1988年]

  • 严克伦(1918—1988),原名丕作,字乐亭,本县监军镇封侯村人。1932年在西安师范上学时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7、8月间,与共产党员张起、王伯栋(在国民党驻永寿部队中任排长),秘密开展游击活动,因在驻军中搞5支步枪一事,被国民党察觉,进行查究。王伯栋-离开永寿,张起...[详细]

殷化行 [清][?-1710年]

  • 殷化行(?~1710年),字熙如,陕西咸阳人,清康熙九年(1670)考中武科进士。十三年,经略莫洛率军讨伐吴三桂,殷化行以守备职随行作战。遇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他被胁至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一年后,他寻机逃回,由总督哈占保复原职,补为火器营守备。 吴三桂部将王屏藩占据陕西汉中,率领二万人攻...[详细]

员凤林 [清]

  • 员凤林字悔生,号梧桐。陕西三原人。清咸丰六年(1856)中举,次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因父母年老,请假归家奉养,先后讲学于耀州(今耀县)、华州(今华县)和咸阳各书院。 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员追随官府说服百姓捐助镇压回民军饷,清廷奖他员外郎衔。多隆阿率军入关中镇压回民起义,召他任参军,随行...[详细]

于鹤九 [公元1884年-1920年]

  • 于鹤九 (1884~1920),字鸣皋,善花村人,后居方里镇。辛亥革命前夕,他与于右任、井勿幕等革命党人开展陕西工作,曾任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议、第三路参谋,主办靖国军《战事日刊》。1919年为故乡教育奔走,设立师范传习所,慷慨捐银500两创立方里模范高小。主持召开全县小 合运动会,并引进《国文》等...[详细]

鱼献珍 [公元1862年-1942年]

  • 鱼献珍(1862—1942年)号书农,字宝臣,男,长武县灵凤村人。7岁入私塾,潜心攻读,兼及家务农活。他常说:“书是知识之库,农是养生之本”。20岁举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岁进士。他热爱地方教育事业,致力于教书育人。辛亥革命后,相继受聘为新军统领陈南陂、县知事许宝鉴和凤翔县县知事...[详细]

鱼兆莲 [公元1888年-1955年]

  • 鱼兆莲(1888—1955年),字接天,男,长武县昭仁镇灵凤村人。民国时期曾任“国大代表”。幼时聪慧好学,随叔父读“四书”、“五经”,后上学宜山书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报考陕西省高等 学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回长武创办政务 ,任警佐。 武昌起义,陕西响应,成立督军府。鱼兆莲受督...[详细]

张恂 [清]

  • 张恂(生卒年不详),字稚恭,一字壶山,陕西泾阳人。幼年酷爱读书,天资聪明。及到青年时,喜吟诗作赋,兼学书画。书法“二王”,画师董源,长于山水,善用渴笔,墨法苍浑,具有古淡天然之致。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正值战乱未任职,他东游壶山(在河南鲁山境内)隐居。清顺治二年(1645),他再南下...[详细]

张芾 [清][公元1814年-1862年]

  •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详细]